-
1 # 陽光清波
-
2 # 劉小妹正高二
據稱,俄羅斯軍事情報機構GRU在2015年春季針對德國聯邦議院發起網路攻擊。近日德國聯邦檢察官釋出了對參與活動的一名駭客的逮捕令。
該駭客可能來自俄羅斯,目前德國已經鎖定29歲的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巴丁(Dmitriy Sergeyevich Badin),並且已經證實該男子來自俄羅斯庫爾斯克。其實各個國家都有駭客侵入其它國家安全系統或者偵察某些國家的重要人物的重要通話,甚至是國家的行為,德國總理曾經就被美國監扣其通話而感到生氣。但些是德國總理生氣的是,該名俄羅斯駭客的背景不一樣,據稱該駭客有俄羅斯情報系統以及軍方背景。
據報道,2015年春季,駭客入侵了德國聯邦議院的IT系統,並竊取了超過16 GB的資料,包括來自國會議員的大量電子郵件。據稱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辦公室是襲擊的目標,美國協助了該攻擊調查。
對德國聯邦議院的攻擊始於2015年4月30日。聯邦議院在這一天同時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以聯合國的身份作為掩蓋,而郵件的主題是“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使經濟陷入一片廢墟”,雖然該電子郵件指向的是聯合國的官方網路連結,但實際連結是一個惡意黑程式。
正是因為多名議員打開了這個電子郵件,因此實際上就是都下載了該駭客軟體,攻擊者也就順利進入了德國聯邦議院網路系統,而這個網路系統整整包含了5600臺計算機,也就是說駭客很容易就進入這5600臺計算機系統裡,並且利用黑軟體惡意註冊了1.2萬個使用者,聯邦議院的網路系統幾乎被駭客全部瞭如指掌 ,並且還迅速控制了管理員帳戶,為黑註冊的大批次使用者授權更高的訪問許可權,以獲取更有價值的情報資料。
據說Badin於2015年5月7日下午1:29首先建立了一個名為“ VSC.exe”的惡意軟體,然後在下午1:31使用並控制了該惡意軟體,據稱訪問資料已被程式監聽。如果大規模的侵入德聯邦網路系統,或許德國太過於自信,沒有引起重視,僅在攻擊開始近兩週後,也就是2015年5月11日,一家IT安全公司才向德國聯邦憲法保護辦公室(BfV)報告併發出明確警告,可是僅僅這幾周的時間,駭客可能已經將所要的重要資料和安全情報已經全部盜取,竊取資料達16GB,特別是很多都是德國議員之間的電子郵件來往,應該包含很多敏感資訊,德國總理辦公室卻成為重點攻擊物件,一國總理被駭客盯了,如果駭客要利用或者敵對國家對德國進行資訊化戰爭,德國將面臨什麼樣的後果,完全無法預料。
這是德國從未見過的數字防禦戰。同時,聯邦議院的整個IT系統都已關閉。攻擊僅在2015年5月20日結束,屆時至少應該有16 GB的資料流,包括來自MP的數萬封電子郵件。
目前該駭客已經被通緝,其實他早已經上了美國的黑名單Badin在美國也被通緝,美國在2018年指控他和其他六名APT28成員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襲擊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最後一次發現該駭客的位置應該是在俄羅斯境內,如果真如果新聞報道那樣,有軍方背景的話,可能這樣的通緝也就是一個形式而已,如果沒有直接證據,德國與不能與俄羅斯因駭客事件而直接翻臉,目前德國總理表示,德國仍然與俄羅斯需要保持良好的發展關係。
其實對於駭客事件,我想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的,可能就是美國了,美國幾乎可以監控全世界所有的地方,特別是美國認為值得監控的各國政要或者各國重要核心部門,現在的戰爭僅僅停留在軍事層面,更多的是在網路資訊方面的戰爭 ,今年年初,美國利用無人機斬首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蘇萊曼尼,除了利用金錢買蘇萊曼尼的行蹤而外,美國也一定透過駭客的方式入侵伊朗的情報系統,才能精準獲取蘇萊曼尼的行蹤,對些伊朗也對美國的行為展開了報復行動,卻因為雷達系統或者識別錯誤擊落一架從德黑蘭起飛的烏克蘭民航客機,因此有人懷疑,美國可能利用資訊干擾資訊干擾伊朗的雷達以及指揮系統,修改資料或者指引導彈航線偏離而擊中客機。
其實世界上最大的駭客應該是美國,而他們的稜鏡計劃(PRISM)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域性(NSA)自2007年小布什時期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號為“US-984XN”。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2013年6月6日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域性(NSA)和聯邦調查局(FBI)於2007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稜鏡”的秘密監控專案 [1] ,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裡挖掘資料、收集情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網路巨頭皆參與其中。
回覆列表
自網路誕生以來,駭客事件和病毒事件層出不窮。
要說這件事我還真不知。但僅就駭客事件而言,多以竊取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隱私,密碼等為主要目的,都是各國法律所不允許的。但頂尖駭客作親,有時還真查不到真兇,所大令各國大傷腦筋。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克格勃大名鼎鼎,人所皆知。所以就此事而言,或許為俄國駭客所為,默科爾對此生氣、發怒理所當然,無可厚非。
一個觀點,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