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做事。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處 《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之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示例
1.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定價極便宜,使學生亦有力購讀,頗為~。”
2. 我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表揚了我,又證明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真是一舉兩得
3.一則免楚之患,二則激晉之來,豈非~?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一回 [編輯本段]近義詞 一箭雙鵰、事半功倍 [編輯本段]反義詞 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編輯本段]歇後語 打傘曬毛巾;作揖抓腳背;賣糖的看戲;逮兔子打狐狸 ;單箭射雙鵰;屙尿洗筲箕;放屁吹燈;放羊佬拾柴 [編輯本段]燈謎 業 文言文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
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史記·張儀列傳》 [編輯本段]文言文翻譯 莊子正要刺殺猛虎,旅館有個旅館的夥計阻止他,說:“兩隻虎正在吃牛,等他們吃出滋味來的時候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會打起來,一打起來,那麼大的就會受傷,小的就會死亡,追逐受傷的老虎而刺殺它,這一來必然獲得刺殺雙虎的名聲。”莊子認為他說得對,站在旁邊等待它們。不久,兩隻老虎果然打了起來。結果大的受了傷,小的死了,莊子追趕上受傷的老虎而殺死了它,這一來果然獲得了殺死雙虎的功勞。
由此故事得來“一舉兩得”。
舉:做事。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出處 《晉書·束皙傳》:“賜其十年之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示例
1.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定價極便宜,使學生亦有力購讀,頗為~。”
2. 我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表揚了我,又證明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真是一舉兩得
3.一則免楚之患,二則激晉之來,豈非~?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一回 [編輯本段]近義詞 一箭雙鵰、事半功倍 [編輯本段]反義詞 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編輯本段]歇後語 打傘曬毛巾;作揖抓腳背;賣糖的看戲;逮兔子打狐狸 ;單箭射雙鵰;屙尿洗筲箕;放屁吹燈;放羊佬拾柴 [編輯本段]燈謎 業 文言文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
有頃,兩虎果鬥,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史記·張儀列傳》 [編輯本段]文言文翻譯 莊子正要刺殺猛虎,旅館有個旅館的夥計阻止他,說:“兩隻虎正在吃牛,等他們吃出滋味來的時候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會打起來,一打起來,那麼大的就會受傷,小的就會死亡,追逐受傷的老虎而刺殺它,這一來必然獲得刺殺雙虎的名聲。”莊子認為他說得對,站在旁邊等待它們。不久,兩隻老虎果然打了起來。結果大的受了傷,小的死了,莊子追趕上受傷的老虎而殺死了它,這一來果然獲得了殺死雙虎的功勞。
由此故事得來“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