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洛語之說文解字

    說到這個問題一定先要從兩種語言本身的源頭與變化說起。

    粵語與河洛語(閩南話)的起始幾乎一樣的古老,論遷移到目前粵地與閩地的時間,粵語還要早得多,秦還未亡時秦將趙佗就把中原語音帶到了嶺南,但從那時到現在粵語一直保持與官語和其他方言的融合,一直保持著與時俱進的文讀系統,通俗一點講就是無論官方書面語怎麼變化,廣東人都能用自己穩中有變的文讀音體系去讀任何朝代的官方書面文字,粵語歌的歌詞就可以幾乎完全按通語的書寫形式表達出來,由於有共同的文字表達形式而很容易被全華人民所理解和認可,進而被傳播。

    而河洛語(閩南話)雖然主要是唐初陳氏父子從中原帶來閩南,絕對時間上要比粵語晚,但來的時候就已經是古音古意,有完整的兩套讀音體系:白話音即從前秦一直沿襲下來的上古音,和文讀音即當時唐朝的官方讀書音,而且由於地理和各種歷史原因,之後很少有融合和變化,一直到今天還很神奇地幾乎保持古風古貌,堪稱古漢語活化石。也正是因為這樣一種語言變化上的凝滯,除了唐詩宋詞和戲文有專業人士可以用河洛語的文讀音通讀外,普通老百姓很難全部用河洛語音來通讀現代白話文寫就的各種文章。河洛語(閩南話)的歌詞一般只能用河洛語習慣的用字來寫成,加上一些本字因為還沒有找回來而只能用記音字或諧音字代替,這樣子就讓整個歌詞在其他地方的人看來感覺大概七成像文言文,三成像土語而不好理解。再加上河洛語(閩南話)語音特別是白話音太太太古老了,與普通話相比猶如滄海桑田,不利於被全華人民所理解和傳播,這就是為什麼閩南話歌曲的傳播和影響力在內地遠不如廣東話歌曲的主要原因。

    另外,由於香港推廣粵語影視歌,而香港流行文化對內地流行文化的推動作用眾所周知,在內地流行音樂的起步階段粵語歌有天然的優勢和重大的影響力。而閩南話歌曲主要在臺灣本島流行,本身在臺灣相對國語歌曲就不佔優勢,在大陸的影響力相對就更小了,從一開始到現在影響力比較大的都是一些國語歌曲,閩南話歌曲並沒有被積極地向大陸推廣。這是原因之二。

  • 2 # 聽雨客舟中218

    閩南語名曲很多你不知道?愛拼才會贏,歡喜就好,世界第一等,大家免著驚,愛情的騙子我問你,浪子回頭等等,這些都是原創的,相對來講,粵語很多都是翻唱日本的歌曲,市場主要也是香港人,臺灣人不止創作閩南語,其實更多地創作國語歌曲,所以可能本土的臺語歌曲沒有粵語更為亮眼罷了,很多藝人都在臺灣出道的,現在臺灣樂壇依然牛逼,而香港慢慢沒落了,影視也不行了…

  • 3 # 閩南好聲音

    一席之地聽了我都想笑 你要想想新加坡祖籍都是閩南人 獨立了一個國家 閩南人過去就是直接溝通 旁邊馬來西亞 菲律賓 印尼更不用多說 閩南人早期拼下來的成就都不想賣弄 低調 回報家鄉家族這才是閩南

  • 4 # 淺草札記

    首先,粵語歌進入內地歌迷的視野,是伴隨著80年代武俠連續劇風靡起來的。《上海灘》、《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等。

     

    黃霑與顧嘉輝的“輝黃組合”包攬了大部分的武俠劇主題歌和插曲。他們兩人,一個是音樂大師,一個是填詞高手。無論是家國情懷還是情愛小曲,都能寫得蕩氣迴腸。粵語歌的風行,這兩人功不可沒。

     

    那時候演唱粵語歌的歌手也都是實力唱將,葉麗儀、羅文、甄妮等,唱腔雄渾華美,一開口,整個錦繡山河都在口中。

     

    豪氣干雲的劇情,搭配著豪情萬丈的歌曲,再加上豪情萬丈在我胸的唱腔,最能激盪人心,所以粵語歌在那時那地已經收穫了無數粉絲。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就在電視劇開始時,拿紙筆一字一句抄歌詞、備註諧音,學起了粵語歌。

     

    相比之下,閩南語歌就沒有這樣廣闊的傳播渠道。

     

    其次,唱粵語歌的歌手多、名氣大。華語樂壇整個80、90年代,幾乎就是粵語歌的天下。當時一線的男女歌手,幾乎都是唱粵語歌出道的。市面上買得到的碟片,大半是粵語歌碟。像許冠傑這類歌手,就是粵語歌的代言人。beyong樂隊在內地市場的熱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粵語歌的發展。

     

    相比較之下,唱閩南語歌的歌手很少見,佔據的市場份額也極少。

     

    再者,私人聽感,粵語歌比閩南語歌耐聽。粵語的發音有種獨特的韻味。粵語歌詞也是這樣的,往往看著字眼平淡,但經粵腔唱來,卻別有一番滋味。你感受得到那種盪漾,卻說不出那種妙處。

     

    對此,黃偉文這般比喻:正如很多人知道我今天打扮了一番,可是你不知道我今天打扮的重點在心口針。

    所以,他是深諳這一妙處的人。他說自己很愛粵語歌,想把它的種種妙處,在自己的作品裡給予呈現和表達,想把這一脈文化的根留住,當成歷史的瑰寶儲存。

     

    粵語歌能發揮的風格也多種多樣。豪邁有之、婉轉有之、輕俏有之、哀怨有之、市井有之.....

     

    相較之下,閩南語的歌曲都偏向小調式的唱腔,從那些年流行的閩南語歌來看,總體來講趨向低俗化,所以這也是不能風行起來的原因之一。

  • 5 # 使用者3191834751040

    現實一點,因為廣東經濟好,有深圳和香港。就像南韓經濟好,華人就喜歡韓貨。人性醜陋的一面就是這樣。跟別的沒什麼關係

  • 6 # 阿迪5656

    那簡單還不是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就不能變成一個大市場,都是閩南語分好多種口音,我更擔心的是沒有前衛的流行音樂的帶動現在的孩子閩南語的能力在退化,和閩南人更經商也有點關係

  • 7 # 陳蘭得

    不覺得,最近抖音帶火的都是閩南歌???

    粵語歌發達,主要都是因為香港發達帶動起來的

    特別是香港的娛樂業

    但是,現在香港不那麼張了

    閩南歌的勵志

    反而讓閩南歌這裡面傳播的更廣

    其實,用閩南話的人,全球來看

    不比粵語的少

    而且,都是挺有錢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否》與《鎮魂》哪個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