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花酸菜

    前面幾部電影也沒有很差票房吧?畢竟馮小剛名號在那裡放著。

    《芳華》戳中了很多80後的淚點和感動點。特別是“吃西紅柿”的鏡頭,馬雲都誇讚很真實引起懷念。

    其次,雙女主都蠻耐看,電影裡的場景,衣服,都很還原。

    9億元票房,豆瓣評分7.9,算是不錯的電影了。還捧紅了鍾楚曦。苗苗據說因為拒絕了暗規則,所以人氣差遠了。

    之前的海報上,各位主演的動作也賺足了噱頭,然後17年宣佈退後上映的新聞,也是讓更多人知道它。

  • 2 # 陳令孤

    一部電影能不能成功,對觀眾來說就是是否為電影動了情,對於導演來說,就是是否為電影付出了情。

    在這之前馮小剛的幾部作品,因為對情的處理不當,各有缺陷。《一九四二》是一個悲劇故事,是一場生命災難,但是馮小剛的處理有些太過煽情,少了冷峻和深沉,削弱了災難本身的震撼性。

    《私人訂製》本來是一部娛樂片,觀眾要的是哈哈一樂,而馮小剛偏偏端著,一邊想著怎麼娛樂賺錢,一邊又設定了一些隔靴搔癢的批判情節,比如範偉扮演的老幹部,最後觀眾只能呵呵了。

    《我不是潘金蓮》有不少創新,比如畫幅上的圓形設計、群像描寫等。但電影只不過是調侃了官場,並沒有深入剖析這種體制,也不敢深入,所以付出的情也就不夠,觀眾受到的震撼有限。

    然而《芳華》就不一樣,馮小剛把抒發濃烈的情感擺在核心地位,以生活和命運的跌宕為敘事基礎,在歷史的框架裡完成人物塑造,譜寫了一曲感傷青春的詠歎調,直抵觀眾的內心。

    馮小剛的電影之所以能讓人大哭或大笑,很大程度上在於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鮮明的穿透力,其核心特質就是“受委屈的人”,他們在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後,又執著地想尋回尊嚴,“討個說法”。

    比如,《集結號》中谷子地要尋回那消失的番號。《唐山大地震》中的女兒方登被母親“捨棄”。《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李雪蓮因為丈夫的一句話,堅持上訪數年等。

    這些受了委屈的弱者形象,同時又有堅強的信念,誓要堅持自己的人格和追求,正是人們都喜歡的平民英雄。

    在《芳華》裡,女主角何小萍從進入文工團的第一天,就不斷地遭受委屈。明明已經入了伍,偏偏拿不到軍裝,以至於做了小偷。本來想透過勤學苦練提高舞技,但卻被大家嘲笑身體髒臭。當文革結束,別人的父親被平反了,她的父親卻在勞教農場去世了。

    她不僅被生活的環境所拋棄了,也被心中的寄託拋棄了。

    同樣受委屈的還有劉峰,當大家對他的做好事行為習以為常,他成為了一個善良的符號。當他向林丁丁表達愛情的時候,被認為是噁心的行為。退伍之後,生活潦倒的他又被聯防隊員欺負,英雄落難的委屈讓人動容。

    一個幫助了無數人的人,偏偏自己做不了真正的人,這是劉峰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涼之處。

    青春其實也是如此,被時光所裹挾,匆匆而去,不因人的留戀而駐足,直到多年後去回味,才能看到當初的價值。這一次,馮小剛是付出了足夠的情,成功地用感傷的故事感動了觀眾。

  • 3 # 一帆風順55148

    馮小剛的電影反響其實一直都不錯,並不是芳華更好,而是其他的電影可能在票房方面,表現的稍稍差一點,因為馮小剛,的電影是更加揭露與現實以及歷史真相,所以這樣的電影本身就,相對要沉悶,會制約很多人走到,電影院去觀看電影。

    方華的成功在於緊緊的抓住了時代的脈絡,而有時代性的電影會讓人產生更多的共鳴,畢竟現在的,我們的父母輩,恰恰就是芳華的年代,的主流,人是當時十幾20歲的他們,其實,帶有更多的時代回憶和時代的烙印,所以父母們願意,兒女們陪著走進電影院,其實這就是芳華所帶來的最大的魅力

    很多人在評價芳華的時候,是心情複雜的,首先在那個時代當中,像劉峰等那些人其實是時代的驕傲也是時代的憂傷,我們很難去評價,像劉峰,等人,他們為何為了,很多人獻出了自己的所有,就最終得不到自己應有的結果,其實方法也是揭露了那樣的一個事實,為什麼像郝書文,像陳燦這樣的人,最終卻生活得比較好,其實這也是大家所糾結的,但現實其實不正是如此嗎?

    方華的成功是時代的成功,時代所賦予了芳華,那樣的,一部精神,所以能夠讓我們透過芳華,能撩開歷史的一角,去看一下那個年代的激情美好,以及那個年代也同樣存在的現實矛盾所以,其實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 4 # 天津朱雲

    一曰題材好,有重大歷史事件做背景,有文工團這個容易出故事的載體,很容易抓到觀眾。二曰演員好,幾位主演各個清純漂亮,演技到位,加上宣傳力度大,都知道馮小剛選演員不要整型臉,大家的好奇心一下被提起來,想看看沒整過型的到底有多漂亮。三曰有突破,有涉敏情節。如越戰、裁軍、下崗,傷殘軍人待遇問題等等。四曰舞蹈好,音樂好聽,勾人懷舊情緒,許多人因此稱此劇為情懷劇,一部《芳華》述說了一代人的芳華。五曰馮導導的好,此劇可以說是馮導的青春回憶錄,導的用心專情,演的一絲不苟,編導演的齊心努力,完成了一部動人的《芳華》。

  • 5 # 注視這視界

    馮小剛在《芳華》之前上映的電影,反響並不平平啊。有拿獎的,有口碑不錯的,有擼票房的,除了偶爾失手,絕大部分都被認可。《芳華》之所以看起來很成功,大概是因為佔了一個頭銜——“最賣座的文藝電影”罷了。

    而這個頭銜的取得,則需要回到電影本身反應的現象來看:在最芳華的年紀,遇上充斥了變數的人生命運,演繹的是一出“血色浪漫”,映出的是亂世中的無奈與沉浮。不得不說,這不電影的尺度還是有點大的:文革、勞改、反擊戰等,沒有迴避,沒有隱晦,那些好與不好的曾經的現實問題,都透過劇中人物的命運展示出來了。

    《芳華》之所以能引起大規模的反響,是因為它覆蓋了幾個年齡層:父輩們從中看見了部分歷史,曾經的文工團成員從中看見了回憶,年輕人從中看見了青春,更多的人從中讀出了戰爭的殘酷、人性的複雜和命運的無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人像,不沉,不累,出片率還挺高的鏡頭有哪幾款?推薦一個經濟實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