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情論壇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所謂朋友就是那些和你志趣相投的人。要想和父母做朋友,你首先要努力的讓自己的思想,行為,向父母的志趣靠近,當你們有了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理想,你們才有了可以做朋友的基礎。

    有了共同的語言才容易溝通,才能進入到彼此的心裡,才能瞭解,理解彼此的心裡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只要你經常主動和父母溝通,經常和父母說說心裡話,你們就容易成為真正的朋友。

  • 2 # 蝦百花說說

    如果能與父母做朋友是一件多麼幸福且幸運的事情!

    我想孝敬父母的人很多。

    但與父母做朋友的人可能不會太多。

    那麼如何與父母做朋友,談談個人的感受。

    第一、與父母做朋友,要學會尊重父母。

    對父母好,經常回家看父母,經常 給父母買東西不叫尊重,那叫孝順。

    尊重是一種態度。尊重父母最重要的是尊重他們的思想觀念,即使我們並不認同,其實他們也未必認同我們的思想觀念。

    不要把我們的思想觀念強加於他們,可以交流,透過交流互相影響。

    還要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同時代的人生活方式多多少少有差異,有時是巨大的。

    說說自己吧,總感覺有些東西幾年不用還要放在家中,太浪費空間,而且東西越買越多,總要扔掉一些東西。

    總想讓母親扔掉那些我看得不順眼的東西。母親說,願意扔回自已家扔去,別扔我家的!本來是回去看母親,結果不歡而散。

    有一次,我陪母親去老區逛街,家住新區。結果母親買了很多菜回來,其中還包括一大兜子地瓜。

    就是為了省那麼塊角錢,老區的菜比新區的菜便宜些。母親和父親都是有退休金的,他們的工資足夠生活。

    那麼沉的東西,我說打車回去,母親道,願意打車你自己打車回去,我坐公交。

    最後還是拎著兩大包東西上了公交車。

    打那兩件事後,母親不怎麼願意跟我嘮叨家常了。

    自我反思,母親是在艱苦年代長大,而我沒有經歷那樣的苦難,父母把最好吃都給了我,大概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

    慢慢地理解了母親為什麼那麼節儉,一是她習慣了;二是她覺得浪費是種罪過。

    後來,每每買完東西,都會和母親坐著公交回來,有時,也會幫著母親算一算這回省了多少錢,母親喜笑顏開。

    時時而會發些文章給母親看,這此文章都是講如何處理舊物的,文章更能說服母親,慢慢地母親又願意跟我說些心裡話了。

    第二,與父母做朋友,要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不是就坐在那裡聽父母說話,而自己沒有迴應。善於傾聽有時是需感同身受的。

    需要我們將自己代入對方的需要,關注他們所關注的。

    就說自己,母親並不是個愛嘮叨的人,全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越來越愛在穿衣服吃東西方面叮囑我們要注意哪些事項。

    每天如同天氣預報一樣,即使她知道我們隨時可以在網上檢視。

    但也要打電話說一上一通。這時,需要我們傾聽,還要適當迴應幾句話, 比如,媽媽也要多注意保暖啊等。

    對於母親的這種叮囑,開始的時候感覺很厭煩。

    但現在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覺得有一個人在耳邊對自己能有這樣的嘮叨是一種幸福。

    學會傾聽,父母是願意將心裡話跟你說的。

    第三、與母親做朋友,要學會用父母的語言與之交流。

    我們畢竟和父母是兩個時代的人。不同時代的語言特點是不一樣的。

    那麼和父母及說話的時候儘量少用我們這個時代的一時髦的語言。

    有次跟母親講二次元,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母親只有乾瞪眼的份兒。當然如果父母是個喜歡新鮮事物的人,可以多講些新鮮東西。這點因人而異吧。

    當我們與父母成為朋友後,有些話更容易交流,有些行為更容易發生改變。

    人總是互相影響的。

    自我感覺,最難改變是觀念這東西,特別是在一個家中,性子強的人總愛爭個你短我長的,而在這種爭論中有時是最容易傷人的。中國古話就有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的說法。

    其實對這種說法,本人是不認同的,道不同,才能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更精彩的世界。

    當然,每人個性不同,生活的環境不同,生活的經歷也不同,也不要太強迫自己非要與父母做朋友。但是孝敬父母是每個為人子女的義務。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Sydine

    這個問題還真不會。和父母相處本是一道難題,一門很高深的藝術。

    現在老了,只能哄這他們,讓著他們就是。畢竟生活時代和性格愛好不同,能成為朋友的相對很少。當然,西化的家庭相對處理的好一些。父母和子女之間更像朋友。

    中國的儒家思想影響,父母之命是命令,是領導,只能聽從不能反抗,就算有想法也不能說出來。

    其實,根據朋友的經驗,和父母一起去旅行,家庭日等。這樣的相處氛圍更容易成為朋友。不妨試試。個人也認為無不有道理,因為旅行可以讓人增長見識,一個人見識多了,不故步自封了,自然懂得向身邊的人學習。在學習的互動過程中,很容易發現對方的優點。人擇優而處,自然大家是朋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苦的時候是怎麼熬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