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田球談綠茵

    效果多少都有的,重壓之下必要收穫。但有個問題是,他們的主力隊員能吃得消嗎?如此密集賽程、高強度對抗的賽事,連國乒都是選擇性參賽而已,日本隊卻是“迎面而上”!

    國際乒聯5月底至6月中旬的三站巡迴賽接踵而來,5月28日-6月2日中國公開賽、6月4日-9日中國香港公開賽、6月12日-16日的日本公開賽,這三次公開賽日本隊都是派出了全部主力,或許是受到了世乒賽的刺激,歸來後開始期待著與“時間賽跑”!

    從這一系列報名操作也看得出來,日本隊目前正面臨著“選人”焦慮,畢竟世乒賽的整體表現都與預想有不小出入。原本他們對於世乒賽的期望非常高,男單張本智和、女單伊藤美誠都是有望衝擊獎牌的,結果是雙雙無緣8強。

    而最有希望衝擊冠軍的女雙僅拿到銀牌,還遭到不利判罰,算是徹底點燃了他們的“怒火”!倒是混雙的“誤打誤撞”反而闖進決賽拿到亞軍,算是個不小驚喜。結果卻在近期公開賽被拆散得支離破碎,基本上是推倒重建了。

    雖然日本公開賽僅是公佈了單打名單,但從此前兩站公開賽的雙打和混雙專案參賽人員看,應該也不會有多大變化,可能就是女雙賽場會不會迎來伊藤美誠/早田希娜組合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罷了。

    我覺得日本隊之所以如此頻繁派出主力,除了是想抓緊公開賽機會鍛鍊選手外,加強他們的磨練和加速成長外,還有一點是打算與國乒隊員在每個賽場都來一次摸底,不放過任何機會。

    即使他們也知道,目前和國乒正面競爭是處於下風了,但只要能從交手中學習到東西,就不懼輸球結果。

    只是,選手們這樣頻密地連續參賽的話,身體機能、體力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的弊端,如此疲倦的狀態下打比賽真的有收穫嗎?而且,這還有可能引發不少傷病後遺症,這種“揠苗助長”的方式顯然不可取,不知道他們考慮過沒有。

  • 2 # 小哥聊體育

    日乒這是為了備戰東京奧運不惜代價了,夠拼!近期國際乒聯的賽事確實很頻繁,世乒賽剛剛結束,緊接著連續三站公開賽(中國、中國香港、日本),這其中兩站還是白金賽(中國、日本)。不同於國乒的選擇性出戰,日乒則是全部比賽,全部主力盡出。

    如何看待他們的做法:

    第一,沒辦法的辦法

    有國乒參加的比賽,對於日乒來說,他們想要取得好成績確實有些難。單站比賽拿不到高積分,如何才能提高球員的排名,只能靠多參賽!這三站比賽,國乒在香港站是實力最薄弱的一次,這也是日乒的重點。

    第二,對於日本隊來說難度不是太大

    中日兩國的整體實力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國乒每站比賽主力都能打到最後,幾名主力也都是左線作戰,體能消耗有些大;日乒能夠打到8強的選手都不多,體能消耗並不是太大。所以,日乒可以這麼戰鬥!

    第三,日乒整體年齡偏小

    日乒除了水谷隼,丹羽孝希,石川佳純等人的年齡稍大之外,張本、伊藤、早田等選手的年齡普遍偏小。國乒的老將相比日乒來說更多,年齡更大。

    三站比賽雖然日乒都是全主力來打,但是想過國乒這一關真的是很難!

  • 3 # 乒乓社交開球網

    從去年到今年,從非洲、歐洲到南美洲,日本乒乓球運動員可以說為了獲得國際乒聯積分、為了提高自己實戰經驗,可以說繞著地球已經跑了不知道多少圈。這一方面是“與時間賽跑”,另一方面折射出的是日本乒乓球運動員的參賽機制。

    日本運動員長崎美柚

    日本乒乓球參加比賽並不是和中國一樣,中國基本都是領導和教練共同決定哪些運動員可以參賽,然後統一安排後勤人員,經費都是來自隊裡。日本則是鼓勵參賽,承諾奧運會單打按照積分高低來選擇,但經費卻不一定提供,主力隊員的參賽經費(住宿、機票、吃飯)由國家隊提供,半主力隊員由所在俱樂部、贊助商提供,甚至有的隊員是自費參賽。難怪日本是人海戰術,相當於市場經濟,你願意參加就參加,經費有人出就行。

  • 4 # 北緯評球

    日本乒乓球選手在中國、香港和日本公開賽上全部是主力參賽,其實是兩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個原因是日本選手都比較年輕,所以他們有的是體力和精力。

    早在2017年的時候,日本乒協就攛掇國際乒聯修改積分排名辦法。日本乒協要修改這個辦法的理由很簡單:他們的隊員都非常的年輕、多打比賽才能提高成績和排名。畢竟像水谷隼這樣的大齡球員在日本乒乓球隊不多,他們的主力選手張本智和才15歲、伊藤美誠19歲,正是體力充沛、不知疲倦的年齡。

    縱觀2018年國際乒聯的比賽,日本選手張本智和與伊藤美誠幾乎全部參賽。所以他們的排名比較穩定,水平也得到不少的提高。所以,雖然中國、香港和日本公開賽接連進行,但日本選手並不會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第二個原因就是日本乒協為了體現公平。

    我們知道日本乒協規定了:在2020年一月份取得國際乒聯排名最前兩位選手,將自動獲得東京奧運會的單打參賽權。在這個辦法的激勵下,日本年輕的選手當然就會透過多參賽的方式刷積分、找感覺和提高戰技。

    由於日本隊內部的競爭也非常的激烈,所以有人報名參賽,就不會有人掉隊選擇放棄。而日本乒協也不會干預選手的選擇,他們只能無償的為這些選手提供賽場之外的幫助。

    日本乒乓球隊的這種“與時間賽跑”的參賽模式,是他們獨有的一個特色。因為中國乒乓球是整體佈局的模式,南韓和中國差不多。而歐洲選手就比較隨意了,他們基本是憑心情來決定是否參賽。你像去年世界盃期間,奧恰洛夫在對陣中國隊之前,就因為心情不爽退出了比賽。之後,在世乒賽團體賽決賽的時候,他再一次退出比賽而選擇當觀眾。這在日本隊是不可想象的!這也說明了日本乒乓球隊為什麼會超越了德國隊,從而成了國乒主要對手的一個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餅註明加頭,"加頭"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