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竹

    很高興為你解答疑惑。看到這樣的問題,也確實令人挺心動的。從幼兒園到高中就已經上了十幾年學,然而這些年學到的東西大多數都用不上。即使最簡單的加減乘除,長大了,腦子也就不靈光了。真的有必要上那麼長時間學嗎?不管其他人是怎麼想的,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上學不僅僅是要學習知識,而且還要學習做人做事的本領。只有這兩者相互結合,才可以在將來有一番作為。另外,在學校裡可以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在工作中是很難補救的,而且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就拿這點來說,我們必須讓孩子上學。上學是一種歷練的過程,學生學到了很多本領,那麼他才有機會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很多家長或許會反駁我的看法:很多學生即使上到大學,也還是一樣沒出息。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道理,學生上學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跟家庭環境也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說,想讓學生學好,就必須把握好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學生個人的各種關係。對號一下自己的家庭情況,看看是否將這些觀點融入到一起了。

  • 2 # 蘇小妮

    據我所瞭解,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從幼兒教育到高中畢業的年限大都在15年左右,即從3歲起到18歲止,跟我們不同的就在於他們在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個階段的學制年限分配有所區別。

    十八歲高中畢業,如果本科讀四年,碩士讀三年,博士再讀三年,又是十年過去,這中間如果沒有任何停頓,到博士畢業就已經是二十八歲了,更何況那些中間工作了再去考研的人。

    這樣看來,人生的讀書時間是有點長,似乎最美好的時光都是用來讀書了。但是,如果想要縮短學制,在現在的狀況下可能性也不大,最關鍵的是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深度也越來越深,如果縮短學制,一下子學生很難接受的。

    至於很多學過的東西究竟將來用不用得上,真不是一句話能夠說得清的。你說一輩子都用不上的東西,很有可能在今後的時光裡就用到,甚至還會成為你的主業。君不見有多少人工作以後改了行,用上了以前可能以為再也用不到的東西。而且,隨著全民的文化素質整體提高,那以前很多以為用不上的東西今後都會成為常識性的東西。五十年前初中畢業就被稱為知識分子了,現在即使讀了大學誰也不敢稱自己為知識分子,最多隻能說是知道分子,有些大學畢業生連知道都不能保證。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人們現在的壽命越來越長,以後如果又實行了延遲退休,即使是多讀了兩年書,工作的年限並不會減少。趁著年輕的時候多讀幾年書也未嘗不可。人為去縮短從幼兒園到高中的讀書年限,會讓原本就壓力山大的學生變得壓力更加大,得三思而後行。

  • 3 # 環視信陽

    中國自古就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意思就是“人活著就要不斷的學習,哪怕已到了日暮之年也可以繼續學習”。

    如今的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十幾年的學習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孩子艱苦的學習,父母辛勤的付出,學有所成還好,學習不行上完高中便結束了學習生涯,開始漂泊於社會!

    不論孩子在這十幾年的學習中取到一個怎樣的成果?這期間學習到的知識,還有接觸到的人和事都會影響其一生的。

    題主說,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很多不能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個人認為不然。孩子上學就是為了今後懂得更多的知識,實現更多的自我價值。就拿小學課程來說:數學可以幫助孩子擴充套件思維,文學能豐富孩子們的閱歷及內涵等等…

    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過程都會有每一段的價值所在。學習知識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耗費時間最長的一項工程!

    而學校這一集體的存在,除了能讓孩子們學習知識以外,還能讓孩子們學習到為人處事的本領。孩子從家庭到幼兒園、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高中,所處的集體一個比一個大,接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交往將來在社會上一樣會有所幫助,並知道如何去為人處世!

    總之:多學習知識還是有好處的,不然國家的義務教育也不會倡導的越來越長。

  • 4 # 教育好文

    一、學不可以已

    我們現在大都提倡終身學習,學習是應該伴隨著一輩子的事情?面對當前社會和時代新知識,新技能,新資訊不斷湧入,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

    15年並不是太長,對於人的一生來說15年只是佔到生命總長度的1/5左右。而且這15年正處於孩子學習能力最強的15年,其中前三年是學前教育,幼兒園以遊戲化學習為主,並無學習的累感。中間九年是義務教育,也就是說所有人都要接受的教育。最後三年的高中教育是非義務教育,但是,高中往往會跟孩子留下非常深刻的烙印,無論是知識、能力還是人生體驗(人生的第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估計就發生在高中,哪怕是暗戀)。

    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

    這15年的學習都是在跟同伴互動當中經歷的,也就是說充分滿足了人的社會性。在幼兒園時期需要跟同伴進行遊戲互動,在義務教育階段需要跟同齡人進行合作分享,在高中階段需要與高中生進行切磋較量競爭。

    這15年並非是浪費光陰,而是值得珍視的時間與機遇,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這15年裡邊兒充分與人交往,學會與人共處。

    三、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天道酬勤。任何事情只要方向對了,付出和回報幾乎都會成正比,多付出一份心力,就會有多份收穫成功的機遇。

    在這15年,學生付出的心血,家長付出的精力,金錢和時間確實是很巨大的。當然也存在著一小部分的人付出了很多,最後看到的結果卻不理想,還有少部分人沒有怎麼付出最後的結果也很令人羨慕,但這畢竟都是少數,絕大多數最後的收穫與這15年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為什麼皇太極能在眾多貝勒中脫穎而出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