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帶團隊
-
2 # 大道至簡7930
首先,制定任務的時候,要和下屬充分溝通,讓下屬充分參與進來,這樣下屬執行的時候,才會把這個任務當做自己的目標來完成。
其次,給下屬充分授權授權,有利於完成具體的任務,包括臨時性的授權。
另外一點也是最重要的,要隨時瞭解任務進展,但不指手畫腳。
從長遠考慮,如果想讓下屬每次都能完成任務,那麼在完成單次任務之後,一定要將下屬在工作中的積極表現,工作經驗表現給予充分肯定。
如此這般,每個任務下屬都能完成,即便碰到不能完成的任務,也要給予諒解。
-
3 # 管理百科
一般來說,如果員工根據上級的命令列動,則往往會形成“因為上面這麼說,所以自己就這麼做”的模式。接受命令者在工作時並不進行獨立思考,也不去主動發現問題,而是以一種“自己只能按照上級的命令列事”的消極態度投入工作。
簡而言之,這樣的工作狀態是機械的、無意識的。在執行命令時並沒有以自己的想法和意識進行思考,而是把“完成上級指示”作為理由,從而放棄獨立思維,以無目的、無意識的態度完成任務。於是便形成了一種普遍且消極的職場處世術——“上面怎麼說就怎麼做;不用太努力,完成任務就好;不用太賣力,做到不捱罵的程度即可”。
與之相對,倘若員工能夠參與企業經營,則心態就會截然不同。
尤其當企業家對普通員工說“我希望你和我一起思考公司的經營方針。我一個人心裡沒底,所以想依靠你的智慧”,員工勢必會受寵若驚——“社長居然這麼看得起我,那我可得努力思考,為公司的發展出一份力”。要以這樣的方式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全員參與經營”。
像這樣,當員工心生“自己也要主動思考”的念頭,便是積極性被激發的瞬間。
與“因為是上司的命令,哪怕自己不情願,也不得不做好表面工作”的消極態度不同,即便沒有上級的命令,自己也會積極地謀劃及參與經營,努力使自己的想法得以實現。
當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經營時,其對於經營事業本身的責任感也油然而生。
回覆列表
領導的任務不是替下屬做事
孔子在《論語》中講:“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指的是不去做不該做的事,這樣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做該做的事。可是很多管理者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以為做得多就等於效率高,總習慣於“一肩挑”,把下屬該做的事情也做了,以為這樣能贏得下屬的敬佩。如果真是這樣,領導者要下屬幹什麼?那還不如他一個人單幹。
王強是某公司的企劃部總監,每當他和朋友談及近況時,他就會說:“最近忙死了,公司有新品上市的企劃,我要做產品定位、廣告創意、軟文寫作、上市活動設計、物料製作等等一大堆的事兒,我還要巡視市場、擬定促銷方案、媒體購買和執行促銷活動……”朋友們感到奇怪,就問:“你是部門的領導,你手下還有一幫人呢?他們幹什麼去了?怎麼都由你來幹呢?”“他們?別提了,他們有他們的事做,況且這些事他們也做不了……”事實真是這樣嗎?當然不是,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當王強忙碌時,他的下屬們都在忙什麼。當王強坐在電腦前面苦思冥想幾個小時,只為寫一個企劃案時,他的下屬們已經瀏覽了很多網頁,然後在網際網路上看了一場長達兩個小時的NBA直播;當王強為了制定一份新的市場管理制度,把頭皮都抓破了時,他的下屬們已經聊完了國內明星的花邊新聞,開始將話題轉移到科比的風流韻事上了;當王強為了一份印刷品、幾樣物料、一則報紙廣告,多次往返於公司與印刷廠、廣告公司、報社之間時,他的下屬們正在辦公室吹著空調,吃著零食,天南海北地神侃瞎聊。為什麼王強不將手頭的工作分一部分給下屬做呢?他完全可以安排下屬做市場調研,安排下屬負責軟文寫作,安排下屬擬定促銷方案。難道他擔心下屬做不好?如果他的下屬連這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都無法勝任,那當初公司又為什麼經過層層刪選,將這些人招牌進他的部門呢?請不要笑話王強,因為很對管理者和王強有類似的表現——上班比誰都早,下班比誰都晚,做的事比誰都多。整天忙得暈頭轉向,而他們的下屬卻閒得沒事可做,只好透過上網、遊戲、看新聞、聊天來打發時間。管理者為什麼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呢?因為很多原本不屬於他們的事情,都被他包攬下來了。說得更明白一點,他們在做自己應該做的管理工作的同時,還在任勞任怨地替下屬做事,“敬業”精神可見一斑。
可是你想過沒有?公司給領導者招聘助手和下屬,原本是想減輕領導者的工作壓力,讓他們從繁瑣的事務中抽身出來。但是令人想不通的是,有些領導者偏偏不領情,偏要替下屬做事,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在下屬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
那麼,領導者到底為什麼會替下屬做事呢?細細分析一下,有這樣幾個原因:(1)擔心下屬的能力太差,不信任下屬
就像父母永遠不放心孩子一樣,有些領導者永遠都不放心下屬,他們對下屬沒有信心,害怕交給下屬任務,下屬無法勝任。因此,很多事情他們能做就替下屬做了。可能你會問:“為什麼他們不教一教下屬呢?”因為他們會想:與其教下屬去做事,不如我親自動手,省得費時費力。
比爾·翁肯是美國著名的管理顧問,他曾提出過一個十分有趣的理論——背上的猴子。在這個理論中,“猴子”指的是每個員工應負的職責。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給下屬分配職責,組織他們完成自己的職責。可是很多管理者卻把下屬的“猴子”背到自己身上,親自為下屬承擔職責。結果累壞了管理者,下屬也沒有得到鍛鍊和成長,繼而他們失去主動性和獨立性。管理者替下屬背猴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會打擊下屬的工作熱情,最後導致有才能的下屬流失,剩下的是一群懶散的庸才。
(2)擔心下屬的能力太強,害怕被比下去
有些管理者見下屬能力比自己強,處處提防著下屬,遇到有挑戰性的工作時,他們會親自攻克,生怕給了下屬,被下屬攻克下來之後,會讓自己顯得遜色。在工作中,他們搶著和那些比自己優秀的下屬比拼能耐,為的就是表現得比下屬強,這就很容易導致下屬沒有機會去做他們本該做的事情,因此,很容易打擊下屬的積極性。
(3)技術骨幹成了管理者
這種情況在很多企業普遍存在,比如,某個銷售員業績突出,公司提拔他為銷售經理。做了銷售經理,意味著要管理整個銷售團隊,可是他並不是管理方面的人才,他只是優秀的執行者。因此,一旦公司有了銷售任務,他就會一馬當先,這也會出現“替下屬做事”的現象。
管理者並不同於普通員工,管理者通常是戰略任務的制定者、任務的下達者、工作進展的監督者,而不是具體事務的執行者,因為普通員工才是最堅實有力的執行者。如果管理者“閒”不住,把原本應該由員工做的事情做了,那他並不是一個值得稱頌的領導者。相反,他是一個拙劣的領導者,因為領導者的任務不是替下屬做事,而是讓下屬服從自己的命令,替整個團隊和公司做事。所以,領導者一定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千萬不要越俎代庖。
徐先生是做設計出身的,後來他開了一家裝飾公司。曾經有一段時間,他每天白天出門見客戶,晚上在辦公室給客戶畫裝修的圖紙。累了就趴在辦公桌上睡覺,餓了就吃點餅乾或泡一袋泡麵。後來,他招來幾個專門從事設計的員工,但是他忙碌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上班的時候,徐先生和往常一樣拼命地工作,下班後他和往常一樣拼命地加班。但是他的員工上班卻偷偷地聊QQ,玩“反恐”、“魔獸”等網路遊戲,下班了,他們一個比一個跑得快。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活兒都被徐老闆搶去做了。有一天,徐先生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問題,他痛下決心,將以前不放心交給員工的工作交給員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市場開拓上。再後來,徐先生輕鬆了很多,與員工的感情也融洽很多,公司的業績穩步攀升。作為一個管理者,你再也不能事無鉅細的操心、擔心和不放心了,你應該大膽地把工作交給員工,讓他們承擔應有的責任,讓他們忙碌起來,這樣他們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他們才能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這樣,他們存在才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