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2

    集體備課是教師校本教研、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為實現相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透過集體討論、共同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學預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自我矯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過程,要求老師們有效地對備課思想、資源、技術、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激發群體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更準確地把握課堂、吃透教材,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級組成立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

    1、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每位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言準備等;備課中發現的問題、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體會也應記錄下來,以便與同伴探討。如果不在集體備課之前進行個體備課,集體備課的水平就無法提高。可以說,以“個體”促“集體”,能大大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2、集體備課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

    3、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和諧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體備課要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備課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體潛能,保證在多次修訂集體教案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樣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有機的進行結合,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設計並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集體備課,合作是關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也鼓勵教師進行合作,而集體備課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一個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科組內教師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集體備課日漸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但集體備課要走向高效,關鍵取決於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這就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老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透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它以突破難點疑點為目標、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共同成長為宗旨,讓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展示案例、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產生靈感、達成共識、昇華認識、拓展思路。

    三、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體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地點”,也要不受時空的限制:

    1、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討問題、交流看法、形成意見,促進備課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而這種探討可以充分利用每週固定的集體共有時間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互影響,潛移默化,所獲定然不少。

    3、不受人數的限制。在探討時,不一定非要小組的所有成員到齊才進行,三兩個人照樣可以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六年級數學備課組只要有一位教師有問題提出,兩三個教師便在一起爭論、探討解決問題。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體備課可以在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進行,還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組織跨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前後聯絡和學段教學的銜接。

    總之集體備課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時的交流。

    四、集體備課需要問題引領,注重可操作性和實在性

    集體備課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準備、教學的前奏。集體備課如果僅僅著眼於預案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問題的討論。集體備課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設計教案,就容易使教師只關注教案的各個構成要素而忽視自己的存在,最終導致集體備課求同略異,喪失針對性,缺少特殊性,從而流於形式。故每次備課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從哪裡來?應從自己的教情、學情來,也可從教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師那裡得到。帶著問題去備,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案更有價值!如果集體備課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就會激發老師們的熱情,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五、集體備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1、個人鑽研的過程,體現出個性化的研讀和思考。在集體備課中,如果只讓“中心發言人”去對該堂課的教學作深入的構思,其它教師不去深入解讀文字、蒐集資料、選擇教法,就不能產生相互交流、啟發、爭論、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個“看客”和“聽眾”。每位教師是否落實好個人鑽研這一過程,是關係到集體備課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備課”的過程,閃現出教師個人的特點和魅力。

    在集體交流後,往往會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但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不同的教學物件,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異。一個好的設想,不是每個人照做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因此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鼓勵教師寫個性化教案,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體現個性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使集體的智慧得以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像五年級數學備課組開展活動後,張穎老師就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班的教情和學情,設計了教學方案,在群眾性教研活動中進行展示,效果很好,體現出她自己的教學為風格。

    肖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後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想。透過集體備課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穫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這正是集體備課的價值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s:server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