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時燒錄

    無情的弓箭,靈活的戰術,強壯的體魄,無畏的精神,是匈奴人橫掃歐洲開疆擴土的制勝法寶。歷史背景

    漢武大帝劉徹和匈奴單于伊稚斜長達數十年的明爭暗鬥,匈奴人終於相應見拙,國力日顯不足。河南之戰,驅逐走匈奴,收復河套走廊等地,建立起穩固的邊防;河北之戰,重創匈奴主力;最後的漠北之戰,更是是匈奴分裂,出現漠北匈奴再無王庭的局面。

    至此,匈奴分為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臣服於大漢王朝,而北匈奴則不甘心失敗也不願臣服於西漢,便開始西遷,從此開始了橫掃歐洲的旅途,開啟了歐洲的血雨腥風的一段歷史。

    伊犁河流域

    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是北匈奴的第一個落腳點,其在此立足後,又開始對天山附近進行燒殺掠奪,再次向漢朝發出挑釁,更是殺死了漢將索班。於是漢王朝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再次對北匈奴進行打擊,北匈奴再此大敗,又開啟了西逃之旅。

    錫爾河流域

    錫爾河流域的安康國,此處是北匈奴西遷的第二個落腳點,匈奴人來到了康居國,穩定的安居樂業的一段時間,算是匈奴人最平靜的一段時間,但是具體是怎麼生活的,因為沒有史料記載,我們就不能得知了。

    阿蘭國

    阿蘭國是第一個對北匈奴進行抵抗的國家,阿蘭國舉全國之兵與匈奴進行戰鬥。奈何拿匈奴人的長弓與靈活的戰術毫無辦法,最後匈奴人愈戰愈勇,將阿蘭國的國王殺死,阿蘭國滅亡,至此匈奴人的名聲在歐洲聲名大振。

    東哥特王國

    匈奴人打敗阿蘭國後,立即向東哥特王國進發,東哥特王國的老國王急忙組織軍隊與之對抗。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戰鬥,是歐洲與東方的第一次戰術的碰撞。東哥特人的方陣和匈奴人的奇兵戰術碰撞在一起,大戰一觸即發。

    這時東哥特人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引以為傲的長矛對匈奴人造成不了威脅,相反匈奴人的短弓卻讓自己頭疼不已,完全是被動挨打的局面。而一但自己表現出疲倦,匈奴人便會立即撲上,東哥特人深感重拳無處打的感覺,最後東哥特王國大敗,老國王赫曼立克自殺,東哥特人一部分投降於匈奴人,一部分逃到西哥特王國。

    西哥特王國

    西哥特國王在從東哥特逃亡過來的人口中得知,便立即組織防禦,企圖阻止匈奴人渡河。卻不料被匈奴人識破,匈奴人兵分兩路,一部分假裝渡河,一部分偷偷從上游繞過,對西哥特發動夜襲,西哥特王國大敗,滅亡。

    東羅馬帝國

    匈奴人在打敗西哥特王國後休整了一段時間,後又進攻東羅馬帝國,而東羅馬帝國國王見抵擋不住匈奴人立刻向匈奴人乞和,並答應割去大部分土地和金錢,再每年向匈奴人進貢,答應和匈奴人互市,匈奴人這才作罷。在公元444年匈奴帝國正式建國。

    西羅馬帝國

    西羅馬帝國國王的妹妹奧諾莉婭和侍衛長私通被人發現,被憤怒的國王關閉了起來,奧諾莉婭一氣之下寫信給匈奴帝國的阿提拉。阿提拉藉此機會立即向西羅馬提親,並要求鉅額的嫁妝,遭到了西羅馬帝國國王的拒絕,一場曠世大戰一觸即發。

    雙方投入鉅額的兵力,共將近百萬的大軍在一起廝殺,雙方殺的是難解難分,慘烈異常,不到五個小時就戰死了十六萬人,可見其慘烈異常。羅馬帝國的戰士們更是個個像是被打了雞血一樣,殊死抵抗,保衛家園。阿提拉見不能取勝,便撤軍回國了。

    不久,阿提拉去世了,匈奴帝國內鬥不斷,四分五裂,至此消亡。羅馬帝國也國運已到,慢慢削弱,逐漸滅亡。

    總結:北匈奴的西遷起初僅僅是逃亡之旅,但是在逃亡之中卻不斷的壯大,更是憑著無畏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格建立起自己的新家園。更是在歐洲攪起了腥風血雨,憑藉著其無畏的精神,靈活的戰術,征服了一個又一個歐洲帝國,建立起無限的輝煌,值得我們尊敬。

    你們如何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過年放鞭炮擾民,汙染空氣還是禁放的好,你認同這種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