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54426002080

    范仲淹《漁家傲》賞析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這首詞,寫在他率師西北邊陲, 平定西夏叛亂的時候。這是二首評價上有爭論的作品, 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揣度大意是說,作為主帥不 抒發雄豪慷慨之情,卻去寫塞外淒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歸田詩話》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經歷證明這首詞確實狀寫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這都是從 政治教育角度著眼的評價。另一些評家卻稱道其,寫得 “沉雄”,“有排蕩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夏承 燾先生則盛讚這首詞“情感渾厚,氣概闊大”。

    筆者認為,任何一首詩詞的審美價值,是由多種藝術功能構成的。這首《漁家傲》並非以軍事征戰為題材,而是寫邊塞將士對家鄉的懷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來衡量,而應該用藝術的尺度來衡量。它的藝術功能、藝術力量,在於抒情寫景,但即使從政治上要求,此詞的意義也並不消極。“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正是這首詞最本質的思想亮點。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時,將軍竇憲追擊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紀功。詞中霜雪滿頭的老將軍,已擦乾思鄉之淚,在戀家與報國的矛盾中,他是以戍邊軍務為重。他盡忠職守,不建功勳於邊陲,雖有時思鄉心切,也是不打算歸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視而不見?

    詞的上闋側重寫景。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是借雁去衡陽回雁蜂的典故,來反映人在塞外的思歸之情。為何思歸,是厭棄邊塞生活,不顧國家安危嗎?不是。而是邊防淒厲的號角聲以及周遭的狼嗥風嘯聲,令人心寒。何況日落千嶂,長煙鎖山,孤城緊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懷念故鄉的溫馨?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個長期戍邊的老將,惦念親人和家鄉也是很自然的。“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此句寫得最成功,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派壯闊蒼茫的邊塞黃昏景緻。

    寫景是為了抒情。因此下閡一開頭就是“蝕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這裡也暗喻心情重濁。為什麼心情重濁?因為思歸又不能歸。靖亂之,功未成,又何顏以上覲朝廷,下見百姓?“歸無計”,是說沒有兩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這矛盾的心緒下,遠方羌笛悠悠,攪得征夫們難以入夢,不能不苦思著萬里之遙的家鄉,而家鄉的親人可能也在盼望白髮人哩。“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這1o個字扣人心絃,寫出了深沉憂國愛國的複雜感情。

    這首《漁家傲》絕不是令人消沉鬥志之詞,它真實地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故鄉,而更熱愛祖國,矢志保衛祖國的真情。范仲淹年輕時曾在《岳陽樓記》一文中,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精神。詞中的白髮老將軍,不正是這種祟高精神的生動寫照嗎?歐陽修對這首詞的負面評價,是很不公平的。黃蓼園說它“讀之凜凜有生氣”,倒是深得其旨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是發文植入廣告,為什麼周琦被謾罵,而張常寧卻被球迷點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