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源流童(Tóng)姓源出有二:1、源自上古,是黃帝的後代。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有個兒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說話唱歌時,嗓音就象鍾罄一樣宏亮清越,又有音樂的韻味。他的後世子孫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稱童姓。2、出自胥姓,始自風姓,是赫胥氏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胥童,他與周朝的權臣欒書、中行偃積怨很深。後來欒書、中行偃受寵於厲公,胥童遂被殺害,他的後人為避仇殺,以祖父名字為姓,改“胥”為“童”,稱童姓。
二、遷徙分佈關於童姓的來源,是記載於唐人所著的《姓纂》一書:“顓頊生老童,子孫以王父字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中國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帝嚳時專司“光融天下”的前後兩位祝融氏——重黎和吳回,便都是老童的兒子。重黎的子孫,是後世的司馬氏;吳回的子孫,繁衍更廣,後世的岑、胡、彭、錢、曹、坐、婁、蘇、顧、溫、董等姓,都是吳回的後代。由此可見,把源自老童的這一家人形容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實在是頂恰當不過的。童姓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躍於渤海,即今山東省北部地方,然後逐漸向南播遷,到了宋、元之際,終於成為南方各地的一個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門郡(今山西省代縣西北)。這一點,從2000年來童姓人士在歷史上的活動情形,便可獲得瞭解。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童姓人士,是東漢時期山東諸城地方(姑幕)善名傳遍遐邇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兩位名登《後漢書》的“循吏傳”的傑出兒子童恢和童翊。歷史上的童姓飽學高士,真是不勝列舉,譬如,唐代的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間工於詩詞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說,也是唐朝時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見稱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當時的學者尊稱為“南城先生”。童姓現今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大姓,人數也不很多。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位大姓,在臺灣排第九十七位。
一、姓氏源流童(Tóng)姓源出有二:1、源自上古,是黃帝的後代。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有個兒子叫老童。老童天生一副好嗓子,說話唱歌時,嗓音就象鍾罄一樣宏亮清越,又有音樂的韻味。他的後世子孫就以祖上名字中的"童"字命姓,稱童姓。2、出自胥姓,始自風姓,是赫胥氏的後代。春秋時期,晉國有大夫胥童,他與周朝的權臣欒書、中行偃積怨很深。後來欒書、中行偃受寵於厲公,胥童遂被殺害,他的後人為避仇殺,以祖父名字為姓,改“胥”為“童”,稱童姓。
二、遷徙分佈關於童姓的來源,是記載於唐人所著的《姓纂》一書:“顓頊生老童,子孫以王父字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中國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帝嚳時專司“光融天下”的前後兩位祝融氏——重黎和吳回,便都是老童的兒子。重黎的子孫,是後世的司馬氏;吳回的子孫,繁衍更廣,後世的岑、胡、彭、錢、曹、坐、婁、蘇、顧、溫、董等姓,都是吳回的後代。由此可見,把源自老童的這一家人形容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實在是頂恰當不過的。童姓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躍於渤海,即今山東省北部地方,然後逐漸向南播遷,到了宋、元之際,終於成為南方各地的一個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門郡(今山西省代縣西北)。這一點,從2000年來童姓人士在歷史上的活動情形,便可獲得瞭解。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童姓人士,是東漢時期山東諸城地方(姑幕)善名傳遍遐邇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兩位名登《後漢書》的“循吏傳”的傑出兒子童恢和童翊。歷史上的童姓飽學高士,真是不勝列舉,譬如,唐代的童翰卿,是宣宗和懿宗年間工於詩詞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說,也是唐朝時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見稱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當時的學者尊稱為“南城先生”。童姓現今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大姓,人數也不很多。在大陸未列入前一百位大姓,在臺灣排第九十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