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69400746298

    (隋)智永、(唐)懷素、(唐)高閒、(唐)空海、(宋)大慧宗杲、(宋)無準師範、(宋)圜悟克勤、(南宋)虛堂智愚、(元)清拙正澄、(元)中封明本、(元)一山一寧、(元)了庵清欲、(明)擔當、(明)憨山、(明)破山明、(清)八大山人、(清)弘仁、(清代/日本)良寬、(清)髡殘、(清)石濤、(近代)李叔同  (隋)智永智永,僧法極,字智永,王右軍七世孫,右軍第五子徽之之後,號永禪師,山陰人。智永善書,書有家法。智永還將王羲之作為傳家之寶的《蘭亭序》,帶到雲門寺儲存,雲門寺有書閣,智永禪師居閣上臨書20年。  (唐)懷素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為僧。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 ”,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 或“顛張醉素 ”。  (唐)高閒僧。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克精書字,宣宗(八四七至八五九在位)召對,賜紫衣。後歸湖州開元寺終焉。閒嘗好以白紆書真草,為世楷法。其書出於張顛(旭),在唐得名甚顯。嘗草書千文於楮紙上,又書令狐楚詩,真跡石本在湖州。《高僧傅、寶章待訪錄、廣川書跋》  (唐)空海於公元804年到達中國,並在長安學習密教。806年回國,創立佛教真言宗(又稱“東密”)。著有《文鏡秘府論》、《篆隸永珍名義》等書,儲存了不少中國文學和語言學資料。  (宋)大慧宗杲俗姓奚,宣州(安徽)寧華人。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字曇晦,號妙喜,又號雲門。  (宋)無準師範名師範,號無準,俗姓雍氏,四川梓潼(綿州梓潼縣治)人。年九歲就陰平道欽出家,紹熙五年(1194)受具足界,慶元元年(1196)於成都正法寺坐夏。  (宋)圜悟克勤宋代高僧。俗姓駱,字無著。法名克勤。崇寧縣(今成都郫縣 唐昌鎮附近,北宋末年屬彭州)人。先後弘法於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覺寺。聲名卓著,皇帝多次召其問法,並賜紫衣和“佛果禪師”之號,後又賜號“圓悟”,去世後諡號“真覺禪師”。  (南宋)虛堂智愚著名禪僧。虛堂智愚16歲從普明寺僧師蘊得法,是臨濟宗第四十代。先後住育王,淨慈,徑山等寺院,道傾東南,僧徒眾多。後受高麗國王延請居住高麗八年。  (元)清拙正澄也稱正澄和尚,中國元代福州人,俗姓劉氏。十五歲出家,受戒於福州開元寺。  (元)中封明本元朝僧人。俗姓孫,號中峰,法號智覺,西天目山住持,錢塘(今杭州)人。明本從小喜歡佛事,稍通文墨就誦經不止,常伴燈誦到深夜。24歲赴天目山,受道於禪宗寺,白天勞作,夜晚孜孜不倦誦經學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賜號“廣慧禪師”,並賜諡“普應國師”。憩止處曰幻住山房。  (元)一山一寧自幼出家,先於邑之浮山鴻福寺師事無等慧融,學臨濟宗大慧法系禪法。  (元)了庵清欲元代僧人。台州(浙江)臨海人,俗姓朱。字了庵,號南堂。以墨跡揚名海外。  (明)擔當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擔當。雲南晉寧人,俗姓唐,名泰,字大來。  (明)憨山明代高僧,俗姓蔡,名德清,字澄印,號憨山,又稱憨山大師,全椒古蔡淺人(今安徽和縣綽廟先鋒村)人。  (明)破山明俗姓蹇,名海明,號旭東。四川大竹縣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出家為僧。天啟三年(1623年)赴浙江寧波天童寺拜密雲為師,受其嫡傳。  (清)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通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存世作品有《水木清華圖》、《荷花水鳥圖》等。    (清)弘仁清畫家。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明亡後於福建武夷山出家為僧,字漸江,號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為清初四畫僧之一。擅畫山水,初學宋人,晚法蕭雲從、倪瓚,筆法清剛簡逸,意趣高潔俊雅。尤好繪黃山松石,為“新安畫派”創始人,和查士標、孫逸、汪立瑞等四人並稱“新安四大家”。兼寫梅竹,工詩。存世作品有《枯槎短荻圖》《西巖松雪圖》《黃海松石圖》等。著有《畫偈》。  (清代/日本)良寬日本曹洞宗僧。俗姓山本。字曲,號大愚。越後國(新潟縣)三島郡出雲崎人。安永三年(1774),入同國尼瀨光照寺,隨玄乘破了剃髮受戒。七年,從備中國(岡山縣)玉島圓通寺國仙窮究曹洞宗旨,並嗣其法。其後遊歷諸國。寬政九年(1797),於長岡國上山結五合庵,後於山下乙字祠畔庵居。晚年移居島崎村木村別齋之別莊。天保二年示寂,享年七十四。  (清)髡殘清畫家。本姓劉,出家為僧後名髡殘,字介丘,號石溪、白禿、石道人、殘道者、電住道人。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與石濤合稱“二石”,又與八大山人,弘仁,石濤合稱為“清初四畫僧”。好遊名山大川,後寓南京牛首山幽棲寺,與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畫山水,師法王蒙,喜用幹筆皴擦,淡墨渲染,間以淡赭作底,佈置繁複,蒼渾茂密,意境幽深。善書法,能詩。存世作品有《層巖疊壑圖》《臥遊圖》《蒼翠凌天圖》等。  (清)石濤清代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靖江王朱守謙十世孫,法名原濟,一作元濟。本姓朱,名若極。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陳人等。廣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揚州。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半世雲遊,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存世作品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名言有“”一畫論‘、“搜盡奇峰打草稿”等。  (近代)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叉燒肉的用料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