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是一座融宮殿,寺宇和靈塔於一體,規模好大的宮殿式建築群。整個建築綿延420米,南北寬300米。房屋近萬間。主體建築分紅,白兩宮,紅宮居中,白宮橫貫兩翼。有建築學家這樣陳贊布達拉宮,“不像是人為的產品,更像是山上生長出來的建築”。 總體特徵: 1同樣花崗石的牆身:木製屋頂及窗簷的外挑起翹設計;全部的銅瓦鎏金裝飾,以及由經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的點綴„。整個建築外觀塗以紅,白,黃,黑四種色彩,對比鮮明,不僅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風采,而且包含著宗教意義,四種顏色分別代表著莊嚴,和平,權勢和威嚴。還根據高原地區的Sunny照射的規律,牆基寬而堅固,牆基下面有四通八達的地壟和通風口;殿內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以便於採光和調節空氣。不僅繼承了吐蕃的建築傳統,而且也吸取了佛殿的建築藝術,呈現了恬靜,高雅,旖旎,祥和等特色。他是一座堡壘式的宮殿寺院建築。不僅借鑑過印度佛教建築的嘔血經驗,而且也吸取了中原漢族宗教建築的某些精華,形成了完全是藏式風格宮殿寺院。 2 布達拉宮和周圍環境保持和諧統一,因山就勢,高低錯落,把人文景觀融化於自然景觀,給人以豐富美感。頂部結合漢式飛簷歇山和藏式平川建築的特點的輝煌金頂,令布達拉宮具有強烈精神凝聚及提升力,又不失穩重; 3.大面積的屋面,木構和牆體的塗色,成為建築外部基本色調,布達拉宮宮殿外部的紅,白,黃組成了簡單而明亮的色調。整個色調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顯得格外壯麗。 屋頂造型:牆體上部設有一橫列木質框架,往框架內地填以紅泥染過的薩茹草,這種草質地堅硬,數百年不爛環撐著整個平壩式的屋頂,顯得寬容笨拙,整齊劃一。又輕巧的化簡單為神奇,利用中央紅宮的屋頂,做出錦繡文章。紅宮內達賴靈塔自然伸出屋頂,六座各具風格的塔頂,以青銅作瓦,鎏以黃金,四角鏊突,獸吻飛簷,並配以各種裝飾,四周排列著鎏金的經幢,懸掛著無色“風馬”,飄揚著燦爛的經旗,光彩奪目。 白宮,是當年達賴進行宗教與政務活動的地方,因其白色宮牆而得名。正門前有一個寬大的“德陽夏”廣場,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地面用藏族特色的建築材料“阿嘎土”夯築。白宮的頂部,有達賴的寢宮,朝拜殿,習經修法殿,護法神殿等建築。 東大宮是白宮最大的宮殿,由44根巨型柱子支撐,是進行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地方。牆壁上繪著文成公主當年進藏的種種故事圖。 紅宮,因其外部塗以紅色而得名。環繞正殿共有八個祭堂,每一個祭堂,都建有一座靈塔,其中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奢華,塔座由11萬兩黃金鑄成,塔瓶上飾有1500顆各類寶石,塔身全部由黃金包裹,通體飾以珠寶玉石鑲嵌的各種圖案。紅宮頂上許多個姍姍發光的靈塔殿的金殿頂。紅宮束腰安置茲五世達賴以後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同時還建有許多佛殿,經堂。紅宮主殿為“司西平措”,俗稱西大殿,是世達賴喇嘛的靈塔的享殿,有50根大柱,面積200平方。四壁繪著歷代達賴的故事圖,東西南北四方分別施紅,綠,白,黃不同顏色,按照觀音壇城的色彩設計的。位於頂部的:“法王禪定洞”和“聖者殿”。法王洞內儲存了松贊干布和尼泊爾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功臣們的塑像。 紅宮中心部位最高處建殊勝三界殿,藏語稱“薩松郎傑”,為東西闊五間,南北深三間,長方形平面。清朝達賴在此殿向牌位,皇帝畫像行禮,此處也用作清廷制定的金奔巴瓶掣籤,決定達賴,班禪靈童的儀式。 佛塔,登上布達拉宮的碑銘 眾多碑銘為布達拉宮增添了徇麗的色彩。最著名是“平定西藏碑”,與內地的碑一樣,碑為方額, 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通高3.74米。碑首為螭首方額,高1米、寬1.13米、厚0.42米;碑身高1.84、寬1.05、厚0.35米;碑座為疊澀方座,分為三階,上階高0.45米、寬1.23米、厚0.54米,中階高0.25米、長1.47米、寬1.44米,下階一部分押入地下,露出地面部分高0.2米、長2米、寬2米。碑額正面右側陰刻篆書“敕建”2字,左側有4列藏文;背面右側刻一豎行蒙文,左側刻有豎行滿文。碑身正面右側刻小楷漢字15豎行,左側刻印刷體藏文46列;背面右側刻蒙文15豎行,左側刻滿文15豎行,碑身正面和背面的上下左右分別刻有寬0.16米的雲帶紋邊框。 御製十全記碑,為這裡最精美的碑銘。與內地清碑形制全同,均為高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碑額放形,額樞四周飾以雷紋,額內樞上還飾以卷草紋。碑由碑首、碑身、碑額三部分組成。碑首高1.34米,寬1.44米,厚0.46米,正面、背面均為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碑身高2.07米、寬1.32米,厚0.38米,邊框線刻二龍戲珠;碑座為龜形,龜身呈橢圓形,通長2.5米,寬1.8米,前足緊收,伸脖抬頭,龜背正中橫置一高出龜背0.05米、長1.6、寬0.58米的墊臺,碑身置於墊臺下中。龜座下為一正面寬2.02米,側面長2.42米的大石託臺。碑額正面右側陰刻篆文“御製”2字,左側陰刻一豎行八思巴文,背額右側陰刻4列正楷藏文,左側陰刻一豎行蒙文;碑陽右側刻漢文17豎行,左側刻滿文17豎行;碑陰右側刻39列正楷藏文,左側刻17豎行蒙文。 壁畫,宮中大小殿堂,門廳,過道,迴廊等都會有壁畫。估計宮內全部壁畫數以萬計。題材也十分豐富,有歷史人物,歷史故事,也有佛教經傳,宗教神話,還有建築,民俗風情,體育,娛樂等等。總面積達到2500多平方米。題材豐富,工筆細膩,線條流暢,絢麗多彩。 唐卡:意為卷軸畫,是最富有藏族特色的一種繪畫形式。用絹,布或紙作畫,然後用彩繪裝裱成畫軸。唐卡內容主要是佛像,菩薩,藏傳佛教大師,生活習俗等等。還有一些刺繡,織棉,貼花的唐卡。 雕塑:是布達拉宮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的石雕,木雕,泥塑等等,尤其是以雕模鑄鐵製的金屬佛像和法器等為多。高者達10餘米,小者僅幾釐米,金屬佛像和法器大多鎏金。 建築材料多位就地取材,室內地面除少量鋪設核桃木地板以外,很多是用“阿嘎土(西藏特有的一種粘土)”鋪地,然後打上酥油研磨。宮頂外圍女兒牆全部用塗成深紫紅色的“白瑪草”(一種灌木)壘砌而成,外綴各種金飾,富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和藏式建築特色。
布達拉宮是一座融宮殿,寺宇和靈塔於一體,規模好大的宮殿式建築群。整個建築綿延420米,南北寬300米。房屋近萬間。主體建築分紅,白兩宮,紅宮居中,白宮橫貫兩翼。有建築學家這樣陳贊布達拉宮,“不像是人為的產品,更像是山上生長出來的建築”。 總體特徵: 1同樣花崗石的牆身:木製屋頂及窗簷的外挑起翹設計;全部的銅瓦鎏金裝飾,以及由經幢,寶瓶,摩羯魚,金翅鳥做脊飾的點綴„。整個建築外觀塗以紅,白,黃,黑四種色彩,對比鮮明,不僅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風采,而且包含著宗教意義,四種顏色分別代表著莊嚴,和平,權勢和威嚴。還根據高原地區的Sunny照射的規律,牆基寬而堅固,牆基下面有四通八達的地壟和通風口;殿內各大廳和寢室的頂部都有天窗,以便於採光和調節空氣。不僅繼承了吐蕃的建築傳統,而且也吸取了佛殿的建築藝術,呈現了恬靜,高雅,旖旎,祥和等特色。他是一座堡壘式的宮殿寺院建築。不僅借鑑過印度佛教建築的嘔血經驗,而且也吸取了中原漢族宗教建築的某些精華,形成了完全是藏式風格宮殿寺院。 2 布達拉宮和周圍環境保持和諧統一,因山就勢,高低錯落,把人文景觀融化於自然景觀,給人以豐富美感。頂部結合漢式飛簷歇山和藏式平川建築的特點的輝煌金頂,令布達拉宮具有強烈精神凝聚及提升力,又不失穩重; 3.大面積的屋面,木構和牆體的塗色,成為建築外部基本色調,布達拉宮宮殿外部的紅,白,黃組成了簡單而明亮的色調。整個色調與環境形成鮮明對比,顯得格外壯麗。 屋頂造型:牆體上部設有一橫列木質框架,往框架內地填以紅泥染過的薩茹草,這種草質地堅硬,數百年不爛環撐著整個平壩式的屋頂,顯得寬容笨拙,整齊劃一。又輕巧的化簡單為神奇,利用中央紅宮的屋頂,做出錦繡文章。紅宮內達賴靈塔自然伸出屋頂,六座各具風格的塔頂,以青銅作瓦,鎏以黃金,四角鏊突,獸吻飛簷,並配以各種裝飾,四周排列著鎏金的經幢,懸掛著無色“風馬”,飄揚著燦爛的經旗,光彩奪目。 白宮,是當年達賴進行宗教與政務活動的地方,因其白色宮牆而得名。正門前有一個寬大的“德陽夏”廣場,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地面用藏族特色的建築材料“阿嘎土”夯築。白宮的頂部,有達賴的寢宮,朝拜殿,習經修法殿,護法神殿等建築。 東大宮是白宮最大的宮殿,由44根巨型柱子支撐,是進行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地方。牆壁上繪著文成公主當年進藏的種種故事圖。 紅宮,因其外部塗以紅色而得名。環繞正殿共有八個祭堂,每一個祭堂,都建有一座靈塔,其中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最奢華,塔座由11萬兩黃金鑄成,塔瓶上飾有1500顆各類寶石,塔身全部由黃金包裹,通體飾以珠寶玉石鑲嵌的各種圖案。紅宮頂上許多個姍姍發光的靈塔殿的金殿頂。紅宮束腰安置茲五世達賴以後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同時還建有許多佛殿,經堂。紅宮主殿為“司西平措”,俗稱西大殿,是世達賴喇嘛的靈塔的享殿,有50根大柱,面積200平方。四壁繪著歷代達賴的故事圖,東西南北四方分別施紅,綠,白,黃不同顏色,按照觀音壇城的色彩設計的。位於頂部的:“法王禪定洞”和“聖者殿”。法王洞內儲存了松贊干布和尼泊爾公主,文成公主以及功臣們的塑像。 紅宮中心部位最高處建殊勝三界殿,藏語稱“薩松郎傑”,為東西闊五間,南北深三間,長方形平面。清朝達賴在此殿向牌位,皇帝畫像行禮,此處也用作清廷制定的金奔巴瓶掣籤,決定達賴,班禪靈童的儀式。 佛塔,登上布達拉宮的碑銘 眾多碑銘為布達拉宮增添了徇麗的色彩。最著名是“平定西藏碑”,與內地的碑一樣,碑為方額, 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通高3.74米。碑首為螭首方額,高1米、寬1.13米、厚0.42米;碑身高1.84、寬1.05、厚0.35米;碑座為疊澀方座,分為三階,上階高0.45米、寬1.23米、厚0.54米,中階高0.25米、長1.47米、寬1.44米,下階一部分押入地下,露出地面部分高0.2米、長2米、寬2米。碑額正面右側陰刻篆書“敕建”2字,左側有4列藏文;背面右側刻一豎行蒙文,左側刻有豎行滿文。碑身正面右側刻小楷漢字15豎行,左側刻印刷體藏文46列;背面右側刻蒙文15豎行,左側刻滿文15豎行,碑身正面和背面的上下左右分別刻有寬0.16米的雲帶紋邊框。 御製十全記碑,為這裡最精美的碑銘。與內地清碑形制全同,均為高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碑額放形,額樞四周飾以雷紋,額內樞上還飾以卷草紋。碑由碑首、碑身、碑額三部分組成。碑首高1.34米,寬1.44米,厚0.46米,正面、背面均為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碑身高2.07米、寬1.32米,厚0.38米,邊框線刻二龍戲珠;碑座為龜形,龜身呈橢圓形,通長2.5米,寬1.8米,前足緊收,伸脖抬頭,龜背正中橫置一高出龜背0.05米、長1.6、寬0.58米的墊臺,碑身置於墊臺下中。龜座下為一正面寬2.02米,側面長2.42米的大石託臺。碑額正面右側陰刻篆文“御製”2字,左側陰刻一豎行八思巴文,背額右側陰刻4列正楷藏文,左側陰刻一豎行蒙文;碑陽右側刻漢文17豎行,左側刻滿文17豎行;碑陰右側刻39列正楷藏文,左側刻17豎行蒙文。 壁畫,宮中大小殿堂,門廳,過道,迴廊等都會有壁畫。估計宮內全部壁畫數以萬計。題材也十分豐富,有歷史人物,歷史故事,也有佛教經傳,宗教神話,還有建築,民俗風情,體育,娛樂等等。總面積達到2500多平方米。題材豐富,工筆細膩,線條流暢,絢麗多彩。 唐卡:意為卷軸畫,是最富有藏族特色的一種繪畫形式。用絹,布或紙作畫,然後用彩繪裝裱成畫軸。唐卡內容主要是佛像,菩薩,藏傳佛教大師,生活習俗等等。還有一些刺繡,織棉,貼花的唐卡。 雕塑:是布達拉宮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的石雕,木雕,泥塑等等,尤其是以雕模鑄鐵製的金屬佛像和法器等為多。高者達10餘米,小者僅幾釐米,金屬佛像和法器大多鎏金。 建築材料多位就地取材,室內地面除少量鋪設核桃木地板以外,很多是用“阿嘎土(西藏特有的一種粘土)”鋪地,然後打上酥油研磨。宮頂外圍女兒牆全部用塗成深紫紅色的“白瑪草”(一種灌木)壘砌而成,外綴各種金飾,富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和藏式建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