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牡丹梅花鑫森淼
-
2 # Zh上善若水W
如果用八個字來概括諸葛亮的一生,我們一定會想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27歲出山以來,開始輔佐劉備父子整整二十七年。二十七年裡,他任勞任怨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才能。在劉備死去之後,更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最後病逝五丈原,也可以說是累死於五丈原。
諸葛亮在建興十二年(234年)發動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親自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屯田於渭濱,與司馬懿對於渭南,並約吳國共同發兵。但是司馬懿卻一直採取“拖延戰術”,期間諸葛亮多次遣使者下戰書,使用方法試圖激怒司馬懿出戰。諸葛亮想速戰速決,但是卻被司馬懿一直“拖”到死亡。難道司馬懿早已得知諸葛亮命數已盡?
原來司馬懿出戰時已經對諸葛亮健康、飲食、作息打探一番了。透過蜀漢使者探聽到:“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責罰,都親自批閱;所吃的飯食不到幾升。” 司馬懿聽聞這些細節,便斷定諸葛亮的餘生恐怕不長了。果不然,不久諸葛亮就病重了。
那麼具體諸葛亮到底得了什麼病呢?我們一一道來。由使者那我們得知諸葛亮凡事親力親為,起早貪黑,必定會思慮過多。這樣長期工作壓力重大,難免精神緊張,就會引發高血壓、腦溢血、肝硬化等病證。睡眠很差,但是精神極大的壓力怕死壓垮諸葛亮。除了精神上的革命的本錢——身體,怕是也在惡劣的戰爭壞境中得不到休養。飯量不大,還經常性地嘔血,怕是胃出了嚴重的毛病,患有胃潰瘍的機率極高。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打壓,即便是壯年男子也會多病纏身,何況是54歲患病多年的諸葛亮呢。
患這幾種重疾的患者,沒有現代發達的醫療技術治療,加上還在戰場惡劣的條件下日夜工作,勞心勞力,不病死才怪呢,加之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如此聰明之人,肯定早已料到匡扶漢室無望,蜀漢後繼無人。愧對先帝之託,心中愁緒怕是壓死諸葛亮的之後一根稻草!
諸葛亮連在臨死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神機妙算,真的是不愧被人們稱為“臥龍”啊。特別是在諸葛亮對將為說:“如果司馬懿追來,可將事先做好的我的木雕安在車上,推到陣前,必會嚇退司馬懿。
如果諸葛亮真的在這個時候死了,那這個劉阿斗怎麼辦呀,難道蜀國就要一蹶不振(跌倒了爬不起來了)了嗎?想不到啊,劉備剛死,諸葛亮也要追隨主公而去嗎?唉!沒想到諸葛亮這麼一個神機妙算的一個“神仙”,居然還是逃不脫上天的安排呀!這不根本就是天嫉英才嗎!?真是為諸葛亮傷心啊。
蒼天吶,這根本就不公平啊!
-
3 # 杏林帥哥
因為你是未來的英雄,記得那句詩嗎: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繼承諸葛亮的優良傳統,好好工作,保重身體!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精彩的地方很多,最精彩的應該是諸葛亮的故事,諸葛亮一生從跟隨劉備的那一刻起,精彩就一直伴隨著他,直到他病死五丈原。他的智慧照亮了全書,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令人感動難忘。百伐沒有成功使諸葛亮帶著遺憾離世。他的離去,會讓很多讀者流淚,真的捨不得。劉備死了以後,蜀國幾乎是諸葛亮在撐,特別是趙雲死了以後,諸葛亮就更加艱難。
說句實話,《三國演義》諸葛亮死後,後面的內容,我很難看下去,如果要看下去,必須換一種心態,換一個角度去看,諸葛亮死後的蜀國實在太悲慘,看得心痛。
看到劉禪無所作為,看到姜維在戰場上拼命,每當他快要勝利的時候就被召回,看到他需要和皇帝劉禪報告軍情卻要等很多天,等很多時間以致貽誤戰機的時候,我無不扼腕嘆息,看到姜維最後也戰死,除了心痛,不知道該怎樣平復心情,看得非常難受。
看到諸葛亮的兒子、孫子戰死,心裡也很難受,看到劉備、諸葛亮等蜀國將士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到最後被滅國,那種落寞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
看小說,看電視劇,看到悲情的地方就會落淚,一方面是故事情節吸引人,有感染力,觸動了人心那個最柔軟的地方,說明故事寫得很成功。另一方面,看故事流淚的人一定是個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