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觀粉碎機
-
2 # 達o芬奇密碼
結局可能會更糟。蜀漢後期裡面的人員全是荊州集團的人才。說白了,劉備屬於軍事集團殖民政府,四川本地士大夫都不支援劉氏集團。假如諸葛亮自立,就會失去荊州集團的支援,整個國家就亂了。後期荊州集團的人員幾乎全部死了,整個國家只有姜維支援戰爭。整個朝堂之上,異口同聲投降曹魏。無一人支援劉氏抵抗。劉禪降是大勢所趨。所以不要再說扶不起的阿斗。就連諸葛亮在世,也無法團結蜀地集團。
-
3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首《三國演義》主題曲將我們又帶入東漢末年,三國紛爭、戰爭殺伐的年代。
翻開塵封的歷史,經過黃巾之亂、懂卓亂政、群雄爭鹿的戰爭與兼併,最終只剩下魏國、蜀國、吳國三國鼎立的局面。
在這三國之中以魏國實力最強,佔據中原廣大地區,坐擁天下四郡,實力遠勝吳蜀兩國,至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集全國之力伐吳失敗、白帝城託孤後,蜀國實力已大不如前,實力最弱。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叫到病床前,一翻悔嘆不聽先生之言,而後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諾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並命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
劉備逝世後,劉禪繼位成了蜀國的君主,劉禪對相父諸葛亮也是非常尊重,蜀國的大小事務,都會徵求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在蜀國不是君王勝似君王,與廢帝自立也沒什麼兩樣,蜀國後期其實就是諸葛亮在掌控著。
如果諸葛亮真的廢掉劉禪,自立君王,反而不利於蜀國、更不利於諸葛亮掌控蜀國的局勢,也對自己的忠義之名有損,況且,在蜀國,後主劉禪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提出北伐魏國,光復漢室,以當時蜀國的國力是經不起消耗的,但劉禪也照準了。
北伐失敗,與劉禪是否英明、與諸葛亮謀略無關,兩國之間的戰爭,是國家整體綜合實力的對抗,後期蜀國五虎大將相繼去逝,將領後繼無人,兵源、財力有限,人才匱乏,而魏華人才濟濟,財力雄厚,兵源充足,所以,結局還是一樣,被魏國所滅!
-
4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劉備夷陵之敗後,憂鬱成疾,不治而亡,臨死前把諸葛亮從成都調到永安宮,囑託後事,對諸葛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說完君臣相視而泣,已不成聲。
諸葛亮的回答讓劉備欣然離世,已其對諸葛的瞭解,有這一句話就夠了,自己的兒子劉禪無憂矣!諸葛亮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自知劉禪乃無能之輩,諸葛亮取而代之實為輕而易舉之事,有了諸葛亮的承諾,蜀國無憂矣。
如果諸葛亮取劉禪而代之,會不會比劉禪在位時做的更好呢,或許能北伐成功,興復漢室也未可知,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諸葛亮取而代之的話,不僅會遭到後世的唾罵,而且也不會取得什麼成果。
諸葛亮去掉劉禪這根大旗後,劉家軍豈會輕易讓諸葛掌控,劉備死前讓李嚴為中都護,就是防著諸葛亮這一點,蜀國軍中將領魏延,趙雲等皆劉備心腹,豈讓諸葛亮有廢立之舉,費禕,蔣琬,董允等皆荊州名士,絕不會屈從於諸葛亮,背叛劉備,毀自已一世之英名。
退一步說,就算大家齊心合力,推舉諸葛亮為蜀國之主,又能如何,蜀國乃一州之國,國力弱小,人口稀少,如何抗衡九州之力的魏國,諸葛亮縱是蓋世奇才,困於蜀地,也只能嘆息,要突出魏吳的重圍,豈非易事。加之魏國兵強馬壯,曹丕曹睿皆英明之君,司馬懿、曹真皆深謀之士,吳國孫權乃權謀之主,加之有精銳水軍,長江天險,猶如銅牆鐵壁,又怎麼會給諸葛衝出重圍的機會,一展雄圖。
其實諸葛亮選擇了一種最好的方式,奉天子以令眾臣,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發生的問題,劉禪在位時,諸葛亮大權在握,劉備死後,整個蜀國其實都是諸葛亮在管理,劉禪只是名義上的皇帝而已,但蜀國大小事務均鹹決於亮,可謂權勢熏天。
諸葛亮在丞相的位置上,做著皇上做的事,還落個千古忠臣之名聲,何樂而不為呢!何苦要篡奪劉禪之位,弄點蜀國內亂不止,而自己則名譽掃地,被萬世唾罵,還有身死的危險。以諸葛亮之睿智,這種蠢事他是不會做的。
-
5 # 老郭雜談
結果就是蜀國失敗的更快。
蜀國立國的根基是漢室正統。當時蜀國所有的精英之所以追隨劉備就是這個原因。後期諸葛亮不顧國家元氣大傷不斷北伐,也是為了維護這個名聲。只要這個名聲在,當時很多忠於漢朝的人才才會投靠。
蜀國此前已經為這事吃過一次虧。就是曹丕逼漢獻帝禪位給他的時候,很多臣子已經認為曹魏才是漢朝皇帝認可的接班人。劉備迫於無奈謊稱漢獻帝被曹丕弄死了。然後自己稱帝。宣佈自己才是漢朝繼承人。其實漢獻帝還活的好好的,甚至比曹丕死的還晚。
要是諸葛亮篡位,頃刻之間就是蜀漢內亂。只會更快亡國
回覆列表
結局基本不會改變。其實我們想著一點就可以了,諸葛亮是劉備的託孤大臣,劉禪更稱其為“相父”,更直白講,此時的蜀國雖然姓劉,卻也不過是他諸葛亮一個人的蜀國罷了。
很多人這個時候會去分析蜀國和魏國的國情情況,以及軍事對比來論證以當時蜀國的情況無論如何都打不過魏國,不管是誰做主。這裡其實我們拋棄國情來說,雖然此時的皇帝是劉禪,但是劉禪“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這裡諸葛亮要不要“廢主自立”跟他掌不掌握蜀國大權一點關係都沒有。廢了,不管蜀國最後是贏了還是開創了一片新天地,諸葛亮都要揹負千古罵名。這個我們看看司馬懿祖孫三人就知道了,按理說他們三個是整個三國對中國歷史文明程序貢獻最大的人,但在“忠”這個思想下還是被唾罵了兩千多年。不廢,諸葛亮依舊是蜀國第一人,不管以後蜀國是滅是立,他都能享受永久的青史禮拜。
要知道直到諸葛亮在234年去世,劉禪才對蜀國有掌控權,並下達了一系列的政令,諸葛亮“廢帝自立”這種基本就是個假命題了。
注:僅以《三國演義》而言,在真實歷史中,劉禪頗為聰慧。這也是演義為了襯托諸葛亮,才給安排瞭如此一個“廢物”後主角色,並將蜀亡責任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