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南史

    李璮為什麼反叛忽必烈?

    歷史記載中並沒有具體說明為什麼李璮為會反叛忽必烈,但是在後世總結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這就要要說到的是漢人的民族情結,當時的中原大地因為長時間受到漢人的統治,在思想上就是非常鄙夷其他種族的,忽必烈想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識本身就是非常困難的。

    第二、忽必烈執政的時候,並沒有改變原有的草原執政方式,忽必烈在執政的兩年中北方的一些人民對他的不滿越來越嚴重,其中為首的就是李璮,這在某種意義上奠定了李璮叛變的基礎。

    第三、李璮在統治山東益都地區時就積累了大量的兵力和財力,所以這個時候的忽必烈已經開始防備李璮,在李璮提出要忽必烈准許他越過淮河去騷擾南宋的時候忽必烈雖然讚賞他的想法但卻沒有授予他實質上的權利,這一點使李璮意識到忽必烈已經開始防備自己。

    1261年的時候李璮正式開始叛變,有人推測說他是得到了宋軍的保證,也有可能是和南宋的貿易上他能取得更大的利益所以他才選擇了背叛忽必烈。

    所以,綜合上述幾個可能性從而導致了李璮最後的叛變。

    李璮的結局如何?

    李璮獻漣海三城於南宋,殺蒙古戍兵,從海州泛海還攻益都,進據濟南,南宋封李璮為齊郡王、節度使封號,但並沒有在軍事行動上給予有力配合。李璮在進攻濟南時,曾傳檄河北,希望取得華北地區漢人軍閥的支援,但應者寥寥。因此,處境完全孤立。忽必烈迅速集中蒙漢諸軍,以宗王合必赤統領徵李璮。

    三月,史樞、韓世安、阿術等於高苑老僧口擊敗李軍,李軍退守濟南。四月,忽必烈又命右丞相史天澤專征。史天澤與哈必赤定議,築環城圍濟南,進行長期圍困。濟南被圍四月,李璮糧秣告罄,軍心離散。

    七月,李璮投大明湖不死,被俘,被史天澤斬于軍前。李璮的岳父王文統,當時任中書省平章政事,頗得忽必烈信任,因與李璮書信交通,被忽必烈殺死。據《前聞記》的描述,嚴相公(指嚴忠範)首問曰:”此是何等作?“王(指李璮)答曰:”你每與我相約,卻又不來。“嚴就肋下刺一刀。史丞相問之曰:”何不投拜?“王不答。

    又問曰:”忽必烈有甚虧你處?“王曰:”你有文書約俺起兵,何故背盟?“史喚黃眼回回砍去兩臂,次除兩足,開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斬首。”

  • 2 # 古今文社

    這個問題指的應該是歷史上的“李璮之亂”。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領大軍攻打南宋戰死於重慶釣魚城後,留守在漠北的七弟阿里不哥趁機稱帝,1260年5月領兵和南宋作戰的忽必烈,也就是阿里不哥的四哥在中原稱帝,之後領兵討伐弟弟阿里不哥。

    蒙古帝國陷入內亂後,不少原本被其征服的敵人也不安分起來,李璮就是其中一位。李璮是金朝末年山東軍閥李全養子,在當時算是山東地區的太子爺。山東地理位置上剛好夾在蒙古和南宋中間,而這個李全也是個牆頭草,身為金國將領,卻在蒙古和南宋之間搖擺不定,蒙古大軍一來,他就討好蒙古人,蒙古大軍一走,他就立馬投降南宋。

    公元1227年,李全投降蒙古,被封為益都行省,掌控山東一帶,實力不斷擴大。1231年李全死後,李璮接替其位置。當時蒙古面對金國和南宋兩大敵人,也需要拉攏盟友,因此將蒙古皇族中的一位公主下嫁給李璮為妾,藉助蒙古勢力,李璮在山東勢力越來越大,成為當時蒙古在中原一帶最強的軍閥。

    公元1234年,蒙古聯合南宋滅掉金國,李璮所在的山東地區徹底被划進蒙古統治範圍。不過李璮和他父親不同,認為漢人不應該被蒙古人統治,畢竟山東可是孔孟之鄉,最看不起的就是周圍異族,認為他們粗狂、不知禮數,是“蠻夷”,就算是當時強大的蒙古人在他們看來也不過是粗魯的野蠻人。

    因此,李璮雖然名義上歸順蒙古,但實際上擁兵自重,根本不聽指揮。1260年忽必烈即位後,李璮以“防備南宋”為由,不去覲見,每年連賦稅都不交,私下裡不斷加固城防,招兵買賣,準備伺機而反。

    1260年忽必烈和弟弟阿里不哥因爭奪蒙古大汗寶座大打出手,李璮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加快反叛速度,大肆囤積糧草,鞏固城防,並以“防備南宋”為由,拒絕出兵幫助忽必烈,反叛之心已是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但忽必烈當時為對付弟弟阿里不哥,只能對李璮一再忍讓。

    1261年冬天,忽必烈率領大軍前往漠北討伐阿里不哥,李璮認為時機已成熟,於1262年年初正式起兵叛亂,殺盡境內所有蒙古士兵,同時宣佈將漣、海等多座城池獻給南宋,被南宋朝廷封為齊郡王,但只是一個空頭銜,南宋沒有出一兵一卒相助,也沒有提供任何糧草,而原本商量好一起反蒙的中原軍閥,在李璮起兵後紛紛做壁上觀,響應者寥寥無幾。

    更糟糕的是,北伐的忽必烈突然率領大軍返回,同時下詔漢地各諸侯討伐李璮,甚至連高麗也派出軍隊討伐李璮。1262年4月,李璮所部約5萬人馬被17路蒙古大軍圍困在濟南城數月,直到7月,濟南城中糧草殆盡,軍心渙散,而南宋始終拒絕出兵相救,李璮自知大勢已去,7月20日已徹底絕望的李璮親手殺死寵愛的小妾後,投入大明湖自盡,但由於水淺活了下來,後被元軍活捉,被蒙古名將史天澤斬殺。

    平定李璮叛亂後,忽必烈繼續北伐,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漠北,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主動投降,忽必烈念及兄弟之情,饒了他一命,將其幽禁起來,1266年突然暴斃,有記載說是自殺,也有記載稱是忽必烈暗中下手。

    李璮之亂平定後,忽必烈趁機收回漢地軍閥手上的兵權,取消漢人諸侯的封邑,蒙古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那李璮叛亂之時,南宋為何不出兵?要知道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首先,李璮在叛蒙之前,曾多次和南宋軍隊作戰,奪取大量城池,且李家父子是出了名的牆頭草,不可能真心實意歸順南宋;其次,南宋朝廷並願意和蒙古作戰,一心想議和,怎麼會主動挑釁呢?

    南宋朝廷的軟弱也讓漢地其他軍閥徹底死心,這也是沒人和李璮一起反叛蒙古的原因,畢竟連朝廷都不敢出兵,他們又起得了什麼作用?這也讓忽必烈迅速控制漢地軍閥,加速南宋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駕駛員對事故現場正確處置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