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神話

    在這個問題上,我與大家的觀點可能不太一樣,我個人認為,透過考古發現西周及西周之前竹簡的可能性非常大。

    首先,要證明西周存在竹簡的可能性。根據先秦時期古文獻《尚書》的《多士》篇記載,周平王遷都洛陽後,在文告中說:“惟殷先人有典有冊,殷革夏命”。這裡的典冊就是指書籍。另外,在甲骨文中,已經出現了“冊”這個象形字,意思就是一片片的木片連成的書籍。因此,竹簡出現的時間應不晚於商朝,甚至夏朝也有一定可能存在,在西周時期,竹簡更是普遍使用的書寫載體。

    其次,竹簡可能會從哪裡出土呢?當然是西周王陵。按照目前對西周社會的研究成果,西周王室作為《周禮》的制訂者,一定存在規模宏大的王陵。但《周易》中記載西周王陵是“不封不樹”的葬制,因此多年來,考古界連一座西周王陵都沒有找到,古文獻中也沒有西周王陵被髮掘或盜掘的記載。2004年,考古學家在陝西省周公廟地區發現了兩座西周大墓,目前考古成果還未公佈,據說只是西周貴族墓葬。我們有理由相信,12任周天子的王陵有很大機率仍然深埋地下,等著我們的考古發掘,王陵中很大機率儲存著一定數量的竹簡。

    最後,竹簡能夠儲存3000多年嗎?答案是完全可以的。竹簡腐爛最大的原因是被氧化,即使被泡在水中幾千年,只要密封性良好就不會損壞,現代科技就可以復原竹簡上的文字,這從長沙馬王堆漢墓竹簡,以及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的發掘和復原過程,就可以得到證實。根據先秦時期的墓葬規制,王侯級大墓的深度都在30米以上,比如秦公一號大墓。西周王陵最有可能存在於陝西地區,黃土高原特殊的地質環境,進一步增加了西周竹簡儲存的可能性。因此,如果能找到西周王陵,出土竹簡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 2 # 欲雲談史論今

    個人覺得,可能性不大。原因在於西周之前,文字、文化的壟斷程度太高。

    以西周而言,現代考古發掘的文字資料,絕大部分都是青銅器。

    青銅器的內容涵蓋土地交換、記錄戰功及獎勵、官司、祭祀、歷史記載等等內容,可見當時人們覺得長久儲存對家族意義重大事務的文字記錄方式,只有鑄成青銅器。這一方面,是當時文字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可能絕大多數文字的掌握者都在周王室或幾大重要的諸侯國,事實上壟斷了文字傳承的方式。所以高官貴族們儲存家族重大事務的方式,只能透過鑄青銅器的方式才能儲存長久;竹簡如果沒有專門的史官或記事者,很難保持長久。

    對西周而言,或許曾經用過竹簡等等其它文字記載方式,但範圍應該極少。由於文字的壟斷性,即便是有用竹簡,也大部分集中在周王室。然而,西周國都鎬京在西周末年被犬戎人付之一炬,成了廢墟。

    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又在原西周鎬京遺蹟上開鑿昆明池,使得鎬京城遺址完全被毀,發現西周竹簡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以殷商而言,目前發現的大多是甲骨文,大多用來祭祀。

    商王朝對文化的壟斷,比周王室是有過之而不及。據後人研究,商代著名賢相伊尹之後,也不能擅自祭祀伊尹,必須得經過商王室同意後才能祭祀先祖。

    《韓非子·喻老》記載:周國曾經得到一件稀世之寶,玉版。所謂“玉版”,就是刻有文字的石頭。商紂王聽說此事後,先是派膠鬲前往周國討要,結果被周文王拒絕。商紂王不死心,又派出費仲二次前往,終於拿到了玉版。從此,商紂王更加重用費仲卻疏遠了膠鬲。

    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歷史,但可看出商王室對於文字、文化的控制程度——費仲不過是要回了一塊帶文字的石頭,就得到了商王的重用!

    因此,商王朝文字的相關記載,無論是甲骨文還是竹簡,都集中在商王室。但是,周人二次東征之後,商王都破壞嚴重。

    在河南安陽,發現了舉世聞名的殷墟遺址。但是,考古學家們雖然在此發現了不少商代遺留的宮殿、甲骨文等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各類遺存,卻還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缺憾。在遺址附近,考古學家發現了自武丁以來的幾代商王之墓。商王之墓的發現,自然令考古學家們大喜過望。但令人無限惋惜的是,這些商代帝王之墓早已被人盜掘一空,墓中早就是“屍去墓空”。

    在商王的墓室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許多殘留的兵器碎片。從式樣上分析,這些兵器均屬周人製造和使用。據此,有專家給出了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的答案:盜墓者不是別人,正是二次東征後的周人部隊!挖人祖墳,斷人龍脈,這是中國傳統上最嚴厲的報復手段。周人也擺脫不了世俗人的報復心理,為徹底擊垮反派叛的商人,已經是不惜採取任何的非常規手段,甚至還搗毀了幾代商王之墓。雙方都打紅了眼,已無法顧忌到道德與不道德的問題了——戰爭的殘酷性,由此可見!

    連商王墓葬都已被毀,商王都城內的各種典籍、珍寶倖存的可能有多大,可想而知!文字、文化的高度壟斷性,使得西周、殷商二代的文字資料絕大部分都集中在王都。但隨著王都的被毀,大部分文字載體也隨之毀於一旦,甲骨、青銅器因為自身的屬性反而成了文字儲存的最佳方式而得以留存下來。

    這就與秦都咸陽被毀之後,先秦史書大多被毀的道理一樣。

  • 3 # 林屋公子

    基本是不可能了。其實從現在出土的簡牘就能發現,出土的大多是楚簡、秦簡、漢簡、吳簡、晉簡,然後主要集中在西北乾旱地區和南方溼潤地區兩個區域。這就是諺語說的“幹千年,溼萬年,不幹不溼就半年”。

    如果我們要發現夏商西周簡牘,那就存在一個問題,必須這些地方要有相對發達的文明。夏商西周的文明範圍主要在北方,而北方肯定是出土不了簡牘文獻的,西北當然也不要說了。那麼剩下的也就是南方了。

    但是夏商西周的南方,和中原的交流還不算多,特別是當時的文字似乎還被中原政權壟斷。南方部族會從中原王朝贈送的青銅器裡學習一部分銘文,自己也會鑄造一些。但其對於文字的學習一定有限,要製造系統性的簡牘是很有難度的。

    目前見到最早的竹簡大概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位於春秋戰國交替之期,而其他竹簡都是戰國以後的了;而更早的竹簡肯定是更難留存的,更別說數量本身就很少了。所以我們不如先抱希望出土春秋楚國竹簡,再去等待夏商西周竹簡吧。

  • 4 # 關中拾遺

    應該說可能性不算大,西周以及西周之前在時間上指的是公元前770年以前。

    目前,夏朝的歷史還不可考,只能見於史書;

    商朝最出名的就是甲骨文。有句話叫做“商人侍鬼”,講的是商朝特別重視祭祀,所以,甲骨文上出現最多的是祭祀、占卜的內容。文字還具有很神秘的色彩,只有極少部分人掌握。此時記錄的資訊量不大,一塊獸骨,或者龜殼就能寫完。或者寫在單獨的木頭片或者竹片上。(研究表明商朝時期的氣溫普遍高於現在,竹子在北方也比較常見,估計竹片的可能性大)但這還不能稱之為竹簡。

    到了西周,有句話叫做“周人敬天”。西周講求以德治國,製作禮樂。此時,文字已經由祭祀的神秘性向記述的實用性轉變。因此,在西周早中期的青銅器上,經常可以看到銘文。文字往往記錄當時發生的大事,鑄造一個青銅器作為憑證。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量變大,單獨的竹片已經不能完整記錄大事件。因此,把數個竹片連線起來用於記錄,這就是後世說的竹簡了。

    歷史上最早的竹簡出現在什麼時間,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節點。但是西周時期有竹簡是肯定的,也許考古會有新的發現,把竹簡的使用歷史往前推。但是從目前發現的竹簡來看,最早也在春秋戰國時間,也就是東周(公元前770年往後)。歷史上最有名的發現早期竹簡的事件在西晉。西晉武帝時期,汲縣(在河南省)人否標盜掘了戰國魏王墓。在墓裡發現了大批竹簡,世稱《汲冢書》。晉武帝命令中書監荀勖、中書令和嶠負責翻譯竹簡,期間經歷了曲折,最後將整理出的歷史命名為《竹書紀年》。但是這個時候發掘的竹簡是戰國時期的。現代比較有名的是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也是東周時期的。

    加之,西周的竹簡要留存到現在,也非常不容易,很多可能埋藏不久就腐爛完了。

    因此,客觀上發現西周以及西周之前的竹簡可能性並不大。但是個人主觀上還是希望西周有更多的竹簡被發現,讓我們去探索中華文明的淵源。

  • 5 # 千千千里馬

    哪位大神提了這麼偉大一個問題?真的需要感謝他了。

    為什麼沒有西周以前的竹簡?西周以前有沒有竹簡?

    這個問題應該說是中國文字發展史上一個偉大的問題。

    它偉大在什麼地方呢?原來,根據我們的一般認識,總是以為文字發明了,就應該有文字記錄歷史的存在。既然《尚書》記載夏朝“有冊有典”,那個“冊”不就是竹簡嗎?

    其實,我們從甲骨文對文字載體使用的程度來看,以及甲骨文文字時代的文獻樣式來看,商朝中晚期對文字的使用,比我們想象的文字使用情況要緩慢得多。

    我們大致的推測是:可能夏朝已經有文字,但是符號的意義大於文字的意義。

    究竟符號和文字有什麼區別?應該說區別很多,起碼文字的系統性更強而符號還是非常區域性的記錄符號。這種符號就是文字的 雛形,文字的發展就是以這些符號為基礎的。所以,夏朝是有文字的。例如二里頭,陶寺的符號。有些在甲骨文裡成為文字了,有些還保持著夏朝原始的符號面貌。而保持了符號面貌的甲骨文,也是今天還沒有解釋的甲骨文。

    為什麼,比較大量的甲骨文出現在商朝中晚期?這是偶然的事件嗎?

    考古說了算是不是?今天,還沒有考古發現證明商朝初期的甲骨文,也沒有發現商朝以前的甲骨文。

    儘管發現了比甲骨文早的“骨刻文字”,但是,沒有發現商朝初期的甲骨文。這就說明,中國漢字甲骨文是在“骨刻文字”應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那麼,漢字最早應用於占卜的時間,不會早於商朝初期以前。

    這就對了,文字的應用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雖然發明較早,但是應用要推遲很多年,這是我們文字發展史沒有研究過的。

    既然甲骨文時代的文字應用都還不能說是正式進入文字應用時代,到商朝晚期都沒有“竹簡”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商朝人開闢了文字使用的先例,也是最發達的文字族群,而推翻商朝的周人對文字並不熟悉,但是,周朝是一個封分制的時代,這就對文字的應用提出了一定的迫切性,所以,周朝的文字應用很快就發展起來了。

    西周末期前後一百年之間,我們估計竹簡已經在應用。因為,春秋時期已經有《詩經》的文字和《左傳》這樣的著作了。這說明,沒有竹簡是不會有文字和著作的。

    同時,我們根據孔子“述而不作”的說法來看,事實情況是,當時寫作非常困難,而且還不是一件普遍的事情,所以,孔子不動手寫作而左丘明動手寫作,你就不要見怪不怪了!因為寫作太不容易了!

    這樣說來,發現西周時代竹簡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原因是大概太稀有了。

    春秋戰國時期,寫作成為風氣。著書普遍,但是,像列子,孟子也沒有親自動手寫作。而戰國晚期的荀子韓非子他們是親手寫作的。因為,這一時期,寫作的地位也有很大提高。

    (文章選自作者《我們忽視了王羲之的什麼》)

  • 6 # 影視音書論壇

    夏商周典籍,國家圖書館丟失上千年了,中國超級國寶排名第一,可以匹敵超越目前存世的所有包括海外的所有國寶價值,因為可以考證夏朝及以前的歷史,但是丟失上千年!

  • 7 # Normanjoe

    甲骨文裡有冊這個象形字,沒有竹(木)簡,這個字如何解釋呢?占卜用甲骨,是因為甲骨熱焯時會開裂,能滿足占卜的需要,而如果用竹簡占卜,裂紋只能沿縱向,無法滿足需要。甲骨文既然證明有典冊,說明用於行文的竹簡是存在的,只是由於易於碳化,難以儲存,因此很難找到了。不過這些竹簡如果被帶到乾燥的沙漠地帶,也可能儲存下來。按照山海經等古籍所載,夏代及之前,華夏民族的活動範圍已遠及西域及大漠,沒準以後會在這些地方發現遠古竹簡。相反,中原地區由於氣候原因反而不易找到夏、商時期的竹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患者大多年紀輕輕,身體器官也沒有大的創傷,為何會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