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困擾中學教學很久的問題:南美洲的西海岸到底是屬於哪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在中學目前比較經典的講法是:南美洲西海岸處在南極洲與美洲交界處。這種講法其實未必是正確的。其實全球的岩石圈被分為六大板塊,但是不能說只被分為六個板塊,六大板塊的“大”字不能掉。在這六大板塊之間還存在一些小板塊。例如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之間的這個小板塊叫納茲卡板塊;此外還有一些小板塊,如菲律賓板塊、阿拉伯板塊、索馬利亞板塊等等。在中學階段如果把這些小板塊都劃分出來,會把問題搞複雜。於是教材編者採取了基礎教育中常用的處理方式,把這些小板塊合併到周圍大板塊中去,於是菲律賓板塊合併到太平洋板塊中,阿拉伯板塊合併到印度洋板塊中,索馬利亞板塊合併到非洲板塊中。但是那個南美洲西面的納茲卡板塊不太好處理,它太“大”了,合併到周圍的任何一個板塊都不合適,於是教材編者還是在它與南極洲板塊之間留了一條明顯的板塊分界線。2001年推出高中第一版彩色教材的時候,問題來了,南美洲西部的這個納茲卡板塊到底該上什麼顏色呢?對教材編者而言這可能是很頭痛的問題,塗上任何顏色都不合適。如果和太平洋板塊一個顏色,顯然不對;如果和南極洲板塊一個顏色,似乎有也不妥;如果單獨上另外一種顏色,細心的老師在圖上數一數,就會出現七種顏色的尷尬的局面。由於部分地理學家傾向於將這裡與南極洲板塊合併,所以這個納茲卡小板塊被塗上了接近南極洲板塊的顏色。但是細心的老師仔細觀察,事實上這個小板塊的顏色比南極洲板塊的顏色略淺。這種處理就導致了老師們在教學中把這個納茲卡小板塊當作南極洲板塊了,於是就形成了目前最流行的講法。後來在2006年對該教材進行改版的時候,可能教材編者也覺得這樣處理會導致中學教學的混亂,於是在這次該版的時候將這個納茲卡小板塊明確的用另一種顏色表示。讓我們再來看看2004年廣東高考試題中的一道試題:圖2是反映岩石圈板塊分佈情況的地球剖面示意。讀圖2回答8-9題。(2004廣東卷)8.在六大板塊中,圖中反映出的板塊有A.3B.4個C.5個D.6個答案為A,記得這道題我在初次講解時,我是把答案改為B選項的,以前還和老師們討論過這個試題,當初認為答案有問題。現在看來,高考命題人員也是依據教材,認為納茲卡板塊不屬於六大板塊中的任何一個.依據題意,“在六大板塊中”,圖中反映出的板塊只有3個。
這是一個困擾中學教學很久的問題:南美洲的西海岸到底是屬於哪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在中學目前比較經典的講法是:南美洲西海岸處在南極洲與美洲交界處。這種講法其實未必是正確的。其實全球的岩石圈被分為六大板塊,但是不能說只被分為六個板塊,六大板塊的“大”字不能掉。在這六大板塊之間還存在一些小板塊。例如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之間的這個小板塊叫納茲卡板塊;此外還有一些小板塊,如菲律賓板塊、阿拉伯板塊、索馬利亞板塊等等。在中學階段如果把這些小板塊都劃分出來,會把問題搞複雜。於是教材編者採取了基礎教育中常用的處理方式,把這些小板塊合併到周圍大板塊中去,於是菲律賓板塊合併到太平洋板塊中,阿拉伯板塊合併到印度洋板塊中,索馬利亞板塊合併到非洲板塊中。但是那個南美洲西面的納茲卡板塊不太好處理,它太“大”了,合併到周圍的任何一個板塊都不合適,於是教材編者還是在它與南極洲板塊之間留了一條明顯的板塊分界線。2001年推出高中第一版彩色教材的時候,問題來了,南美洲西部的這個納茲卡板塊到底該上什麼顏色呢?對教材編者而言這可能是很頭痛的問題,塗上任何顏色都不合適。如果和太平洋板塊一個顏色,顯然不對;如果和南極洲板塊一個顏色,似乎有也不妥;如果單獨上另外一種顏色,細心的老師在圖上數一數,就會出現七種顏色的尷尬的局面。由於部分地理學家傾向於將這裡與南極洲板塊合併,所以這個納茲卡小板塊被塗上了接近南極洲板塊的顏色。但是細心的老師仔細觀察,事實上這個小板塊的顏色比南極洲板塊的顏色略淺。這種處理就導致了老師們在教學中把這個納茲卡小板塊當作南極洲板塊了,於是就形成了目前最流行的講法。後來在2006年對該教材進行改版的時候,可能教材編者也覺得這樣處理會導致中學教學的混亂,於是在這次該版的時候將這個納茲卡小板塊明確的用另一種顏色表示。讓我們再來看看2004年廣東高考試題中的一道試題:圖2是反映岩石圈板塊分佈情況的地球剖面示意。讀圖2回答8-9題。(2004廣東卷)8.在六大板塊中,圖中反映出的板塊有A.3B.4個C.5個D.6個答案為A,記得這道題我在初次講解時,我是把答案改為B選項的,以前還和老師們討論過這個試題,當初認為答案有問題。現在看來,高考命題人員也是依據教材,認為納茲卡板塊不屬於六大板塊中的任何一個.依據題意,“在六大板塊中”,圖中反映出的板塊只有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