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fgcff

    什麼是美?美是事物促進和諧發展的客觀屬性與功能激發出來的主觀感受,簡而言之,美是使人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美不能用概念來規定和判斷,生態美學認為,自然界與社會中的一切,凡是有利於人的生命發展的,就是美的,人對自然、他者和社會的審美體驗,是人生存的必要基礎,有美的存在就有醜的存在,醜代表人性的負面,是與美相比較、相對立而存在的生活樣態,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扭曲與異化。我們透過審的活動來對事物的美醜做出評判,審美和審醜都是主觀的心理活動過程,它們是非功利的直觀感受活動,美與醜都是非測定性的,它們的這種特性是來自審美和審醜的主觀性和美醜的形象的生命增長性,審美是“人對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掌握方式,是人與世界之間發生的一種特殊關係”。這種特殊關係按英國形式主義美學家克萊夫·貝爾的觀點,就是“審美客體”(物件)激起“審美主體”特殊的、神聖的、高尚的“審美感情”的關係,在美學範疇裡,審美規範被分為四類:優美、崇高、滑稽和醜怪,所以說醜化也被看做是一種審美規範,審醜被看作是“審美疲勞”的產物,我認為審醜本身就是審美的一種表現形式,之所以出現醜的心理特徵,是因為美是不斷變化的,人們對事物的感受可以在美與醜之間轉換。對待美與醜,我們應該有客觀、寬容的心態,有平和、正確的眼光,在我們睜開雙眼將目光投向世界時,世界也就會染上“我”的色彩。人多有愛美之心,而少有愛醜之心。美的事物,往往讓人珍愛、留戀;而醜的事物,則往往讓人唾棄、避之為恐不及。儘管審美往往離不開審醜,但是審醜必然是為了審美,醜主要是作為美的陪襯存在的,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把醜和惡混淆在一起,因此醜就不可能成為審美的物件,早古希臘時期,以美為中心的審美傳統已經根深蒂固,美是一種最深的審美信仰,甚至他們認為美就是古代藝術家的法律,他們在表現痛苦時依然是避免醜的,本文將要討論當代的藝術的審美觀和審醜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KPL“立人+狂人”絕配?一個稱Cat不會長手法師引炮轟,他直接“罵”女粉,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