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哥哈

    人們無論從事什麼活動,總要受到動機的調節和支配。比如,一個學生在學校求學,是因為他有學習的動機;一位顧客去商店採購食品,是因為他有購買的動機。即使是像吃飯、喝水、走路這些比較簡單的活動,也是在不同動機的推動下產生的。總之,任何活動都是有頭有尾的,而動機與目的就正好分別地表示著活動的這兩端。那麼,到底什麼是動機呢?在心理學中,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而展開的內部心裡過程或內部動力。人的各種活動都是在動機的指引下,並指出某一目標而展開的。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採取一定得教學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的前提保證。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下面我來談一談我經常採用的幾種方法:一、保持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在教學中以豐富、有趣、邏輯性強、系統性很強的內容以及靈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可以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異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探究反應,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不斷更新和變化,可以不斷引起學生新的探究活動,從而可能產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慾。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透過下列具體措施來激發學習的動機。如:語文和英語課上分角色朗讀,數學教學中口算與筆算交替使用,讓學生自編例題,以及適當運用幻燈、錄音、錄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等等。透過這些措施進一步強化其已形成的間接地學習動機。二、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學過程中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解決,這時就激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慾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論語》中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這種狀態的概括。所謂“憤”是指在學習中遇到了問題,正在頭腦裡積極思考,但還未想通的心理狀態。所謂“悱”是對某一問題已有所領會,但還不能把它準確表達出來,正在積極地使思想條理化。當學生的心理活動正處於“憤”和“悱”的階段時,對他們進行啟發、誘導,就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系,激發起學生求知的需要。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通常採用以下兩種方法:(一)言語提問即在教學中,由教師直接提出與教材有關、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提出與教材有關的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保持著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進行學習。(二)活動方式即讓學生參加一定的活動,使他們自己在活動中產生問題,比如,上課之前,讓學生作些預備性試驗,觀察某種自然現象,或閱讀某些資料等等。由於學生知識經驗的侷限性,因此在活動中常常會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會激發他們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如在一堂科學課的教學中,老師一上來先做了一個小實驗,一個鋼球可以自如地穿過金屬環。然後,將鋼球加熱後呢?這個小實驗引起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時,教師自然地引入了金屬熱脹冷縮的道理。三、從內部動機入手,培養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明確每節課的具體目的和知識的意義,會有助於學生把當前的學習和以後自己的理想和社會事業聯絡起來,從而逐漸明確學習的深遠含義,併產生持久而主動地學習動力。第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實踐活動,擴大學生的只是領域。為了使學生社科認識並體驗到知識的價值和作用,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可以吧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具體運用,不斷探討和設法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既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引起去掌握新知識的渴求和熱情。第三,提高成功機率,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愉快的情感體驗。研究表明,學習上獲得成功,能產生滿足感,並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繼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而失敗的體驗,常常會出現不愉快的心情,並易使兒童喪失學習的興趣,甚至對學校生活也產生畏懼和反感。由此我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為每個學生創設成功的機遇,可以幫助兒童的學習興趣得到強化和鞏固。四、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學習結果的反饋,就是將學習得結果資訊提供給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有兩個方面:一是指導學生自己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我反饋。比如,讓學生在完成作業後,對照答案進行自我核對、改正存在的錯誤;看書後把書合上,自己心裡默想看過的內容,再放開書本進行復查。二是有教師向學生提供反饋資訊,讓學生及時瞭解自己的學習結果,比如,告訴回答的正誤、提供教師的評價。五、正確運用表揚與批評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運用表揚和批評,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這種表揚與批評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績肯定與否定的一種強化方式。正確運用表揚與批評,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激發其上進心、自尊心、榮辱感和集體主義精神等。然而,不正確的表演與批評,則會使學生或是盲目驕傲,或是灰心失望,喪失自信心。六、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成功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要符合個體的實際情況。比如,對於一個優秀生,由於他們的基礎較好,頭腦反應也較快,成績總比別人高,就應鼓勵他們不要滿足於自己是班上的前幾名,而是要設立新的目標,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於學習比較差的學生,給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讓他們一下子跟上或超過班上的其他同學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不妨幫助他們定一個更為實際可行的餓目標,比如,“每次作業的錯誤不多於5個”,“這一次考試的成績比上一次提高5分”等等,並在他們達到目標時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也許這個學生依然是班上的差生,但只要有了進步,就是值得祝賀的。七、恰當地運用競爭與合作學習競賽活動,歷來被當作激發學習積極性、爭取優良成績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學校中,一些色彩鮮豔的榮譽表、成績欄是十分引人注意的。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在學習競賽過程中,學生的成就動機更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就更增強,學習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會有很大的提高。總之,未來社會不僅需要人們的競爭意識,同樣需要人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人們總是相互分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項任務。也就是說,培養個人集體的責任感和相互協作的精神也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因此,教學中實施競爭與合作相結合,也應該成為中國教育實踐中的一項任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這個男人身高不足兩米卻能縱橫天下,他憑什麼這麼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