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之音傳播真理

    現在的一切經濟學完全是資本主義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是研究如何透過生產、交換、消費實現賺錢的,所以,是賺錢經濟學;宏觀經濟是研究經濟政策的,目的是如何保證微觀經濟的平穩運作,不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有貧富差距,但不能兩極分化,是政策經濟學。

    二者的配合,就是為擴大再生產服務的資本主義經濟學的分工協作。其結果是,既避免不了經濟危機,也解決不了貧富兩極分化。不要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光輝撒滿全球,其實就是過時觀念的理論集合。若說迷信,這是全球知識界最大的一劑迷魂藥。要想根本創新,你不敢,也不能。

    一、科學只是主觀對客觀的正確反應,卻不是完美無缺的解決客觀問題,能夠實現主要目標已經是科學。從古典經濟學的“管得越少是越好的政府”到凱恩斯經濟學的“政府積極干預”,前者是短缺經濟的手段,由於短缺,當然是開足馬力大量生產,政府的干預實屬多餘。經濟危機,特別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席捲全球的大蕭條,預示著,過剩經濟,而且是嚴重過剩經濟時代的到來,面對風捲殘雲的經濟危機,古典經濟學派無能為力。這就需要宏觀經濟學和宏觀調控來控制危機,以防經濟危機的深化,消滅過剩產能,保持社會穩定,大蕭條的策源地美國,在羅斯福總統實行的“羅斯福新政”的推動下,走出了危機。後來西方經濟學面對經濟滯脹,產生了貨幣主義流派,還有理性預期學派,新凱恩斯主義等等學派。其實,微觀經濟學就是投資、生產、交換與賺錢的學問,宏觀經濟學是政策的學問,是引導微觀經濟主體的,清理微觀經濟產生的副產品的。

    二、經濟學構建的市場經濟結構,一方面刺激了生產、交換、消費的繁榮和科技發展及生產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促使生產者的兩極分化,競爭失敗者付出代價具有客觀必然性,因為,社會發展需要更高階的技術,沒有社會資源的高度集中,如何進行技術密集,智力密集,資金密集型的生產樣式的轉變呢?勞動人民和底層階級充當了代價。但是,底層勞動階級付出的代價,並非單單支援了資本家的吃喝玩樂,更重要的還是支援了資本家的無限擴大再生產和技術開發。 三、微觀上是為資本家賺更多的錢服務的,宏觀上,可以帶動更多就業,提高國民收入,壯大國家的綜合競爭力。所以,西方經濟學是科學,只是刺激經濟的科學,它既解決不了貧富兩極分化,也消滅不了經濟危機,更加速了資源枯竭,環境惡化。這些與勞動階層的貧困化一樣都是社會發展,技術進步所應付出的代價。前者是人類的代價,後面付出的是自然的代價。資本家由於是財富的佔有者,付出了道義的代價。這些,都是一定階段的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四、當生產力發展到智慧化、自動化,網路化、資訊化階段的時候,其根本性質就發生了變化。物質生產再也不需要人類的參與,而專門從事科學實驗,科學設計 ,科學教育,科學學習。物質生產實現了無人化。網路化,資訊化是人們學習、交流、精神生產的工具。西方經濟學就完成了使命,由於社會結構實現了最最佳化,資源不再稀缺。研究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也就失去了。

    五、如何根本轉化經濟學研究的方向,在新的生產礎上科學構建新的經濟學是人類的使命,更是經濟學的使命。抱殘守缺,刻舟求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都是不行的。堅守天不變道亦不變,墨守成規更是庸俗老套無能的表現。

  • 2 # 知止讀書

    學習經濟學,對這一學科要知道來龍去脈,最重要的經典著作推薦兩本:

    1.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2.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這些經典由於年代久遠,時代背景所限,理解起來有些隔閡,稍顯陳舊,但如果要登堂進階,追根溯源,那不可不讀。

    經濟學最佳入門教材,一冊在手可以瞭解所有經濟學常識,重點推薦兩本:

    1.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

    2.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這兩本堪稱經濟學最佳教材,是最流行的經濟學百科全書類著作,內容簡單但又嚴謹詳實,只需要基礎數學知識便能很好理解相應的經濟學內容。這兩本書的含金量遠非那些市面上常見的通俗經濟學讀物可以相比。

    看完了以上側重經濟學理論的書籍,很多人想理論聯絡實際,嘗試進一步學習運用經濟學知識去解釋現實世界,有哪些好的著作呢?推薦以下三本:

    1. 張五常的《經濟解釋》

    2. 托馬斯·索維爾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3. 林毅夫的《解讀中國經濟》

    讀完這三本著作,大家對於用經濟學知識解讀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諸多問題都會有所瞭解。接下來就是針對具體經濟學問題尋找資料,展開調研,開始一步步詳盡研究的過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哥斯拉觀看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