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上令封”到“而退”原文如下: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譯文:唐太宗讓宰相封德彝推薦有才能的人,可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啊!”太宗說:“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麼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慚愧的退下。
擴充套件資料: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鑑》中“上令封”到“而退”原文如下: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譯文:唐太宗讓宰相封德彝推薦有才能的人,可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啊!”太宗說:“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麼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慚愧的退下。
擴充套件資料: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