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目前公認的考古發現,人類大概已經有了三百萬年的歷史。在這三百萬年左右的歷史當中,人類婚姻關係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亂婚。這個階段主要存在於原始社會,大概持續了兩百多萬年。因為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吃飯問題都很難解決,更別說蓋房子娶媳婦兒了。而且,人又不多,也就分不那麼清楚了。
因此,原始人的婚配是雜亂無章的,沒有長幼的限制,也不存在生父、生母,兄弟姐姐這些個概念。所以,婚配更多的是一種身體的愉悅和享受,而沒有任何的社會義務。這就是人類婚姻發展史上的第一種婚姻形態:亂婚。有的也叫“雜婚”。
第二個階段:血親群婚。這個階段主要存在了人類開始群居之後,氏族社會形成之前。因為隨著原始人越來越多,找吃的也就變的越來越困難。怎麼辦呢?
一方面是利用工具。把石頭磨尖就是石器,能削東西。把樹木削尖就是木器,能當標槍扎動物,這方面的作用是不斷提高生產力。另一方面是抱團取暖。既然人多了,那就找幾個跟自己關係好的,大家配合好,一起圍獵,這方面的作用是提高生產效率。
而這個關係好,主要就是血親關係了。因為這個時候,其他動物是人的食物,人也是其他動物的食物,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不是血濃於水的血親關係,根本就沒法齊心協力。
於是人類就迎來了婚姻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血親群婚。就是以血緣關係組成一個生存群體,所有的人都在這個群體內婚配,當然了,這個群體也絕不允許別的群體前來婚配。等於說是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圈裡大家都是自家人,圈外就都是別人了。
血親群婚又分了四個不同時期:一是無級別婚,就是一個群體內的所有男子和所有女子都可以無差別婚配,這跟第一個階段的亂婚差不多,區別就是亂婚的範圍是整個社會,血親群婚的範圍只能是他們的這一個群體。
二是級別婚,就是開始按年齡大小劃分級別,然後再來婚配。三是輩分婚,這個時候已經產生了“生父”和“生母”這些概念,婚配只能在同一輩分中進行。四是表親婚,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兄弟姐妹”的概念,即使是同一輩分,直系親屬之間也不能婚配,但表親可以。
其實表親婚配,直到現在,也沒有消失。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還有發生,叫“親上加親”。而最著名的表親婚,就是《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了,無論他是娶薛寶釵這樣的“姨表”,還是林黛玉那樣的“姑表”,都是表親婚。
第三階段:氏族婚。這個階段主要存在於母系氏族社會的早期和中期,因為上一個階段的血親群婚,容易產生不孕不育和胎兒畸形,所以慢慢地人們開始去族群外部婚配。
因為孩子都是母親生的,而又搞不清楚孩子的父親具體是誰,所以孩子都是跟隨母親住,也只能按母親的血緣關係來論輩分,所以初期的氏族社會又稱母系氏族社會。
氏族婚的主要形式又分以下三種:一是族外級別婚,就是按年齡大小劃分級別,同級別的男女只要不是直系或旁系親屬就可以婚配。所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裡說,一個澳洲的黑人,跑到幾千公里外,也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女人結婚。
二是兩合外婚,就是兩個部落之間婚配。比如公羊部落和山羊部落,兩個部落內部通婚都不行了,那就公羊部落的男人和山羊部落的女人婚配,同時山羊部落的男人和公羊部落的女人婚配。兩合外婚主要存在於群體向氏族的過渡時期。
三是環狀聯絡婚,就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部落呈環形婚配。比如剛才的公羊部落和山羊部落,兩個部落之間相互婚配,也不行了,也出現了不孕不育和胎兒畸形發育等問題,怎麼辦?那就再找一個部落來平衡。
比如,又找到了一個黃羊部落。那就公羊部落的男人和山羊部落的女人婚配,山羊部落的男人就不能再找公羊部落的女人了,而是找黃羊部落的女人。黃羊部落的男人再找公羊部落的女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環形。所以,環狀聯絡婚,至少得有三個部落。
第四個階段:對偶婚。這個階段主要存在於母系氏族社會後期,因為人類社會越來越複雜,生產力不斷提高,慢慢地就產生了私有制。家裡有餘糧了,讓誰來保管啊?就像你手裡有閒錢了,交給誰攢著啊?當然是媳婦啊!所以,這個時候,群婚慢慢地就不適合了,人們慢慢地開始固定自己的婚配物件。
當然了,固定婚配物件可不是就固定一個。一個男子可以固定幾名女子,同樣一個女子也可以固定幾名男子。所以,到最後還是不知道孩子到底是誰的,確定不了親生父親,就只能繼續跟著母親生活。
因此,這個時候仍叫母系氏族社會,只不過已經到了母系氏族的晚期。因為雖然不知道孩子的親生父親是誰,但肯定就在那幾個固定的男子之中,這就已經開始顯露父系氏族社會的曙光了。
對偶婚的型別也很多,比如中國雲南永寧納西族盛行的“阿注婚”,就是氏族群婚向對偶婚過渡的例項。“阿注”就是朋友的意思,互為阿注就是互為男女朋友,夜晚一起住,白天誰也不用管誰,過著“暮合朝離”的生活,即使生了孩子也是女方照管。
第五個階段:一夫一妻制婚姻。這個階段從原始社會後期就開始形成了,主要存在於父系氏族社會至今。因為第四個階段的對偶婚,已經大概知道孩子的生父是誰了,隨著社會的分工,男人的作用越來越大,女人慢慢就開始專職在家裡養孩子了,那麼一個女人也就固定只有一個丈夫了。
因為靠一個男人就夠吃飯了啊!如果靠兩個,那將連一份飯都沒的吃。有的槓精會問,那男的要靠不住呢?如果連吃飯都靠不住的男的,你覺得他能找到一個願意成為他“妻子”的女人嗎?這個問題很殘酷,至今都是這麼現實,不用討論。所以,一夫一妻制婚姻中,一個女人只能有一個男人!
那一夫一妻制婚姻中,是不是一個男人也只能有一個女人呢?當然不是!別說古代皇帝貴族有什麼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了,就是那個靠偷吃貢品的“齊人”,也是有著“一妻一妾”的。不過請注意,無論是“一妻一妾”還是“一妻多妾”,“妻”都只有一個,“妾”只要你有錢,只要你“妻”同意,隨便。
所以,直到了民國的時候,一個小軍閥都能娶上幾十房姨太太。那麼,一個女人只能有一個男人,同時一個男人也只能有一個女人,真正的“一夫一妻制”“一妻一夫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實現的呢?我們中國是從1950年5月1日開始實現的!
按目前公認的考古發現,人類大概已經有了三百萬年的歷史。在這三百萬年左右的歷史當中,人類婚姻關係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亂婚。這個階段主要存在於原始社會,大概持續了兩百多萬年。因為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吃飯問題都很難解決,更別說蓋房子娶媳婦兒了。而且,人又不多,也就分不那麼清楚了。
因此,原始人的婚配是雜亂無章的,沒有長幼的限制,也不存在生父、生母,兄弟姐姐這些個概念。所以,婚配更多的是一種身體的愉悅和享受,而沒有任何的社會義務。這就是人類婚姻發展史上的第一種婚姻形態:亂婚。有的也叫“雜婚”。
第二個階段:血親群婚。這個階段主要存在了人類開始群居之後,氏族社會形成之前。因為隨著原始人越來越多,找吃的也就變的越來越困難。怎麼辦呢?
一方面是利用工具。把石頭磨尖就是石器,能削東西。把樹木削尖就是木器,能當標槍扎動物,這方面的作用是不斷提高生產力。另一方面是抱團取暖。既然人多了,那就找幾個跟自己關係好的,大家配合好,一起圍獵,這方面的作用是提高生產效率。
而這個關係好,主要就是血親關係了。因為這個時候,其他動物是人的食物,人也是其他動物的食物,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不是血濃於水的血親關係,根本就沒法齊心協力。
於是人類就迎來了婚姻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階段:血親群婚。就是以血緣關係組成一個生存群體,所有的人都在這個群體內婚配,當然了,這個群體也絕不允許別的群體前來婚配。等於說是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圈裡大家都是自家人,圈外就都是別人了。
血親群婚又分了四個不同時期:一是無級別婚,就是一個群體內的所有男子和所有女子都可以無差別婚配,這跟第一個階段的亂婚差不多,區別就是亂婚的範圍是整個社會,血親群婚的範圍只能是他們的這一個群體。
二是級別婚,就是開始按年齡大小劃分級別,然後再來婚配。三是輩分婚,這個時候已經產生了“生父”和“生母”這些概念,婚配只能在同一輩分中進行。四是表親婚,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兄弟姐妹”的概念,即使是同一輩分,直系親屬之間也不能婚配,但表親可以。
其實表親婚配,直到現在,也沒有消失。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還有發生,叫“親上加親”。而最著名的表親婚,就是《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了,無論他是娶薛寶釵這樣的“姨表”,還是林黛玉那樣的“姑表”,都是表親婚。
第三階段:氏族婚。這個階段主要存在於母系氏族社會的早期和中期,因為上一個階段的血親群婚,容易產生不孕不育和胎兒畸形,所以慢慢地人們開始去族群外部婚配。
因為孩子都是母親生的,而又搞不清楚孩子的父親具體是誰,所以孩子都是跟隨母親住,也只能按母親的血緣關係來論輩分,所以初期的氏族社會又稱母系氏族社會。
氏族婚的主要形式又分以下三種:一是族外級別婚,就是按年齡大小劃分級別,同級別的男女只要不是直系或旁系親屬就可以婚配。所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裡說,一個澳洲的黑人,跑到幾千公里外,也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女人結婚。
二是兩合外婚,就是兩個部落之間婚配。比如公羊部落和山羊部落,兩個部落內部通婚都不行了,那就公羊部落的男人和山羊部落的女人婚配,同時山羊部落的男人和公羊部落的女人婚配。兩合外婚主要存在於群體向氏族的過渡時期。
三是環狀聯絡婚,就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部落呈環形婚配。比如剛才的公羊部落和山羊部落,兩個部落之間相互婚配,也不行了,也出現了不孕不育和胎兒畸形發育等問題,怎麼辦?那就再找一個部落來平衡。
比如,又找到了一個黃羊部落。那就公羊部落的男人和山羊部落的女人婚配,山羊部落的男人就不能再找公羊部落的女人了,而是找黃羊部落的女人。黃羊部落的男人再找公羊部落的女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環形。所以,環狀聯絡婚,至少得有三個部落。
第四個階段:對偶婚。這個階段主要存在於母系氏族社會後期,因為人類社會越來越複雜,生產力不斷提高,慢慢地就產生了私有制。家裡有餘糧了,讓誰來保管啊?就像你手裡有閒錢了,交給誰攢著啊?當然是媳婦啊!所以,這個時候,群婚慢慢地就不適合了,人們慢慢地開始固定自己的婚配物件。
當然了,固定婚配物件可不是就固定一個。一個男子可以固定幾名女子,同樣一個女子也可以固定幾名男子。所以,到最後還是不知道孩子到底是誰的,確定不了親生父親,就只能繼續跟著母親生活。
因此,這個時候仍叫母系氏族社會,只不過已經到了母系氏族的晚期。因為雖然不知道孩子的親生父親是誰,但肯定就在那幾個固定的男子之中,這就已經開始顯露父系氏族社會的曙光了。
對偶婚的型別也很多,比如中國雲南永寧納西族盛行的“阿注婚”,就是氏族群婚向對偶婚過渡的例項。“阿注”就是朋友的意思,互為阿注就是互為男女朋友,夜晚一起住,白天誰也不用管誰,過著“暮合朝離”的生活,即使生了孩子也是女方照管。
第五個階段:一夫一妻制婚姻。這個階段從原始社會後期就開始形成了,主要存在於父系氏族社會至今。因為第四個階段的對偶婚,已經大概知道孩子的生父是誰了,隨著社會的分工,男人的作用越來越大,女人慢慢就開始專職在家裡養孩子了,那麼一個女人也就固定只有一個丈夫了。
因為靠一個男人就夠吃飯了啊!如果靠兩個,那將連一份飯都沒的吃。有的槓精會問,那男的要靠不住呢?如果連吃飯都靠不住的男的,你覺得他能找到一個願意成為他“妻子”的女人嗎?這個問題很殘酷,至今都是這麼現實,不用討論。所以,一夫一妻制婚姻中,一個女人只能有一個男人!
那一夫一妻制婚姻中,是不是一個男人也只能有一個女人呢?當然不是!別說古代皇帝貴族有什麼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了,就是那個靠偷吃貢品的“齊人”,也是有著“一妻一妾”的。不過請注意,無論是“一妻一妾”還是“一妻多妾”,“妻”都只有一個,“妾”只要你有錢,只要你“妻”同意,隨便。
所以,直到了民國的時候,一個小軍閥都能娶上幾十房姨太太。那麼,一個女人只能有一個男人,同時一個男人也只能有一個女人,真正的“一夫一妻制”“一妻一夫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實現的呢?我們中國是從1950年5月1日開始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