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巴以問題是指中東的兩個國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稱為巴以衝突。

    1920年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巴勒斯坦被英國強行分為兩部分,東為現在的約旦王國,西為巴勒斯坦,二戰之後,德國各地集中營的猶太人歸鄉,由於當時身為三教聖地的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的首都,所以大量的猶太人湧入了耶路撒冷,給以阿拉伯人為主導的巴勒斯坦帶來了很多利益問題。

    後來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規定巴勒斯坦在英國全面移交主權之後,再次分裂為兩部分,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國家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

    在英美等國的偏袒下,本來是外來戶且人數較少的以色列,所得領土面積卻要超過阿拉伯人,而且以色列所得到的還多是沿海這些經濟發達、土地肥沃的地區,在19、20世紀海洋經濟正式確立後,毫無疑問以色列的各種優勢是要強過巴勒斯坦的。

    此舉自然引起巴勒斯坦的不滿,於是開始聯合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共同對抗猶太人以及他背後的勢力,並得到了埃及等阿拉伯世界的支援,而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援下,於1948年到1982年五次中東戰爭上取得了絕對勝利,阿拉伯國家如埃及、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的領土都有一部分被以色列強佔了過去,巴以衝突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很難和解了。

    相對於領土問題,宗教信仰問題才是巴以衝突無法調和的關鍵,前面說過聖城耶路撒冷是在巴勒斯坦手裡,也是目前巴勒斯坦的首都,可以色列同樣宣告耶路撒冷為他們的聖城,是他們的首都(即使聖城不在自己境內)。

    耶路撒冷問題是雙方都繞不去的坎,巴勒斯坦佔著聖城,有著實際上的支配權,可以色列仗著美國的撐腰,在主導了世界輿論的西方世界裡有著對耶路撒冷名義上的統治權。

    而且就在2017年,特郎普還宣告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這更加激起了巴以雙方的矛盾衝突,也引起了阿拉伯世界一片杯葛,以前只是領土被搶,現在連精神世界也要搶,巴以問題的矛盾癥結就在於此。

    可以說耶路撒冷的歸屬權一日沒定下來,中東地區就一日沒辦法寧靜,尤其是英美的老牌帝國從中作梗,更不會讓以色列妥協了,保持一個混亂的西亞,以便英美取利,這些都是老招了,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地區問題,南北韓對立問題等等。

  • 2 # 史海尋蹤

    巴以問題的核心就是土地,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色列實控2萬多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只掌握著約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以及加沙3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實控更是僅有2500平方公里,巴以雙方實控面積比例約1:10。

    土地對於國家意味著生存空間,離開了土地的支撐,國家發展無從談起。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近500萬,另有約800萬人口居住在外國,如果這些人都回流巴勒斯坦,區區2000多平方公里土地顯然難以容納。

    對於巴勒斯坦來說,因為土地問題正面臨著生存危機,如果不進行抗爭,只能憋屈地生活在那片狹小的空間裡,而且就這麼大點地方,也是朝不保夕。

    巴以問題的形成很複雜,本來巴勒斯坦是由英國代管,1947年聯合國也進行了劃分,以色列佔55%,巴勒斯坦佔45%。這一決議遭到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反對,並趁著以色列建國伊始立足未穩之際,組織四萬多聯軍意圖推翻這個國家。

    然而經此一役後,非但沒能“滅掉”以色列,反而在之後數十年間,始終擺脫不掉“戰敗的屈辱”,雙方發起的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次次是贏家。

    由此產生了巴以問題難以解決的第二個矛盾點:歷史宿怨。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國相比,就是個“小不點”,可是不管巨無霸如何努力,仍然毫無辦法,這是有多不甘心啊……

    第三點很關鍵,以色列在摘到果子後,努力同昔日的敵對力量和解,以此分化阿拉伯陣營。

    以色列把透過戰爭獲得的西奈半島歸還埃及,將幾塊地區主權歸還約旦,用土地換和平的方式結束了多面圍攻的態勢,給自己營造出較為安定的局面。戈蘭高地是個例外,這裡既是戰略要地,也是以色列的重要水源地,關係到以國家安全,寧願得罪敘利亞也是要掌控的。

    中東另一支重要力量,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陣營,同樣是美國盟友,自然不能不顧美國感受直接開撕以色列,頂多是物質接濟或是聲援下巴勒斯坦。

    如此一來,站在巴方一側的力量愈發稀薄,根本無力同以色列抗衡。

    一面是肉已吃到嘴裡,佔據絕對優勢的以色列,一面是日漸孤立無援的巴勒斯坦,這種不平衡令以色列不可能將已經擁有的果實拱手相讓。

    綜上,巴以問題仍將長時間存在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頒金節是什麼節日滿族頒金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