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史以明智

    因為很多人活不下去了,自宮以後,如果能混進宮裡,就有了一份飯碗,同時要是走了運得到皇帝的信任,就能威風八面,權傾朝野。

    明朝的大太監魏忠賢,就是因為窮困潦倒,結果自己自宮。混到宮裡之後,得到了天啟皇帝的信任,從此青雲直上,權傾朝野,禍國殃民,最終遺臭萬年

  • 2 # 多喝熱水好2

    唐代楊玉環受寵時民間有“不重生男重生女”之說,就是因為楊玉環一人受寵,全家都高升。同樣的,明代宦官的權利、地位都達到了巔峰,所以就有不少人趨之若鶩。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南北朝有個皇帝信仰佛教,到處建廟宇,當時不少人都跟著做和尚去了。

    這個世界永遠是這樣,只要你有了權利的寵幸,追隨者就一定不會少。

  • 3 # 象眼觀天下

    主要的原因是明朝民間百姓很窮,吃不上飯。與其餓死,不如試一試進宮之路,不求飛黃騰達、錦衣玉食,最起碼混個溫飽。其次的原因是民間看到很多入宮的,一旦成為太監,立刻就雞犬升天、整個家族都成為人上人了,在榜樣的帶領下,許多人也開始覬覦進攻之路。

    由於進宮之路競爭太過於激烈,所以有些人試圖“自宮”已獲得先發優勢。

    “自宮”現象盡在個別地方存在,尤其是首都周邊的、同鄉曾經出過太監的、本地又不富裕的地方,以河北遷安、滄州一帶為最,儘管明朝幾代皇帝屢次下令嚴厲打擊,但是效果並不顯著,依然有民間生活無著或者野心勃勃之人前仆後繼地“自宮”。

  • 4 # 蛹化成蝶228

    自明朝仁宣之治後,皇帝少有賢明君主,統治者為滿足各人私慾,需要一批宦官為其尋珍問寶,蒐羅新奇。比如二十四衙門的膨脹,而得到皇帝的親睞,自然就會飛黃騰達,榮華富貴享之不盡,這時自然就會有人來巴結你。

    明朝出現了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一批"網紅",所以引世人趨之若鶩。

  • 5 # 國史春秋

    想當太監的有兩類人,一種是窮的活不下去,想進宮改變命運,一種是不想太勞累,就能一夜暴富。在明朝太監是一個很受追捧的職業,有錢、有權、有油水,所以這兩種人想實現夢想並不難。成功之路既然有捷徑可循,所以很多人搶著去挨那一刀,當然也有一部分人心急,自己解決掉,一手拎著傢伙就宮了。

    明朝的皇帝很奇葩,既貪玩又不愛學習,登上皇位也不理朝政,所以許多事情就甩手給了一個能幹的太監。太監掌權後既能獨擋一面,又能呼風喚雨,皇帝又能安下心去做想做的事情。如此一來,雙方都能撈著實惠,皇帝過了玩癮,太監過了權癮,一舉兩得。

    太監當家做主一直是明王朝一道亮麗的風景,同時也湧現出了一批叱吒風雲的精英人物,比如王振、劉瑾、魏忠賢等,每個人即是當時皇帝身邊的紅人,也是那個時代炙手可熱的名人。所以他們的成功之路,就成了一些人眼中勵志的傳奇。於是一部分人,不惜放棄做男人的快樂,也不惜犧牲一個男人的尊嚴,也要痴迷的、前赴後繼地去複製這個傳奇。

    明朝到了天啟年間,皇帝喜歡上了木匠這門藝術,由於藝術創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於是天啟皇帝讓與自己有著母子深情的奶媽子客氏肩負起了一個王朝的命運。不過客氏並不是勢單力薄,她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因為號稱明朝的“二魏”先後拜在她的石榴裙下,並且形成了一個以客氏、魏閹、奸佞為主的堅不可摧的鐵三角聯盟。

    “二魏”就是魏朝和魏忠賢,兩個人很有緣份,還結拜為兄弟。而兄弟倆最終又因為客氏反目成仇,因為魏朝早於魏忠賢入宮,也是客氏的第一個男人,後來他發現客氏和竟然和魏忠賢勾搭了一起。於是魏朝火冒三丈,找到魏忠賢理論,並扭打到天啟皇帝面前。天啟皇帝覺得挺有意思,就問客氏喜歡誰,客氏選擇了更強壯的魏忠賢,並要求天啟皇帝賜二人對食,天啟皇帝准許。沒多久,客氏與魏忠賢一起除掉了魏朝,從此大明朝就把持在了客氏和魏忠賢手裡。

    魏忠賢在天啟朝混的風生水起,人稱九千歲,前來給他做乾兒子、幹孫子的人鋪天蓋地、絡繹不絕。而這些慕名而來的子子孫孫,必須先把自己收拾的六根清淨,四大皆空之後才有抱魏忠賢大腿、認祖宗的資格。於是,大明王朝一度出現了皇宮之中養活十多萬太監的空前盛況,而這些太監都跟著魏忠賢發了財、享了福,所以人生既然可以這麼活,當一回太監又何防!沒有買賣那來的傷害!

  • 6 # 雲中書翁講史

    中國老祖宗留下一句訓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又有一句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社會,自宮之後進宮去做太監這是一般人所不屑的,更是士人所鄙夷的。那為何明代民間“自宮”現象為何會那麼盛行呢

    進宮當了太監可以獲得權勢,過上別人羨慕的生活。想著“自宮”後進宮當太監,其原因無外乎兩個:一是在明代京畿地區,就有那麼一些無業遊民,家裡沒有耕地,自己又生性懶惰,不願意去當那佃戶,成天的遊手好閒,甚至為非作歹。當看到有人通過當太監這條路發了財、得了勢,自己也羨慕嫉妒恨。於是,私自淨了身,有機會再託上一個熟人,能到宮中找份差,既有了飯碗,又有可能獲得權勢。二是其他省份的人想躲避徭役,又想僥倖得到富貴,像山東、山西、陝西等地,於是就將家中數子中的一子閹割,名曰“淨身男人”。將他送入宮中,一旦進入內府,不但本家可以免除徭役,而且其親鄰也都可以享受這樣的特權。

    當了太監有了權勢後,還可以娶“妻”。太監有妻,在明代以前已有先例。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下令,太監不準有妻,凡是太監娶妻,則處以“剝皮之刑”。不過這一制度到了宣德年間就顯然有了變化。宣宗皇帝就賜給太監陳蕪兩個夫人。天順年間,英宗也賜給太監妻子。到了萬曆年間,太監大多與娼婦交好,並娶回這些娼婦,還給這些娼婦在北京的坊曲設立外宅。

    太監的生活還可以附庸風雅。明代太監多來自民間貧困子弟,那些原本不識字的貧家子弟,入宮當了宦官後,接受內書堂的教育,因而也變得稍微“文雅”起來。在時風的薰染下,太監也不時參與文化生活,吟詩弄畫,與當時的文化風氣有著密切關係。

    總而言之,明代民間“自宮”現象之所以盛行,就是因為多數百姓生活無所門道,一生貧窮無法翻身,但如果自宮後進宮,就有可能獲得權力的寵幸,成為像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這樣權勢巨大的太監,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然追隨當太監的就不會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有那麼多人喜歡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