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傳說布提是鍋的意思,吉布地是我的鍋的意思。
因為殖民者第一次到這裡見一老頭,問這是哪,老頭聽不懂,以為問他的鍋(老頭正做飯),就說布提,殖民者沒聽清還問,老頭急了,就說吉布地。吉布地由此得名。
獨立日:6月27日(1977年)
國慶日:6月27日(1977年)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9∶5。靠旗杆一側為一個白色等邊三角形,邊長與旗寬相等;右側為兩個相等的直角梯形,上方為天藍色,下方為綠色。白色三角形正中有一顆紅色五角星。天藍色代表海洋和天空,綠色象徵土地和希望,白色象徵和平,紅五角星代表人民的希望和鬥爭的方向。整個國旗圖案的中心思想是“團結、平等、和平”。
國徽:中心圖案由五角星、矛、刀、盾等構成。一雙黑人的巨手各握一把利刀,兩把刀之間是一個圓形的盾,盾後有一支長矛,矛上端是一顆象徵獨立自由的紅色五角星。圖案以綠色橄欖枝環飾。整個圖案象徵吉布地人民時刻準備著捍衛祖國的獨立和自由,也表達了該華人民熱愛和平的美好願望。
自然地理:面積2.32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南與索馬利亞為鄰,北、西和西南與衣索比亞交界。境內地形複雜,大部地區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和火山佔全國面積的90%,間有低窪平原和湖泊。南部地區多為高原山地,一般海拔500-800米。東非大裂谷經過中部,裂谷帶北端的阿薩勒湖湖面低於海平面153米,為非洲最低點。北部穆薩·阿里山海拔2020米,是全國最高點。境內無固定河流,只有季節性的小溪流。主要屬熱帶沙漠氣候,內地近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炎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 綠洲和森林合佔總面積的5%。地熱資源較豐富,還有鐵、銅、石膏等少量礦藏。
人口:71萬人(2002年)。主要有伊薩族和阿法爾族。伊薩族佔全華人口的50%,講索馬利亞語;阿法爾族約佔40%,講阿法爾語。另有少數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官方語言為法語和阿拉伯語,主要民族語言為阿法爾語和索馬利亞語。伊斯蘭教為國教,94%的居民為穆斯林(遜尼派),其餘為基督教徒。
首都:吉布地市(Djibouti)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並且是東非最大的海港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的亞丁灣西岸,面對紅海南大門的曼德海峽,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扼紅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過蘇伊士運河開往歐洲或由紅海南下印度洋繞道好望角的船隻,都要在吉布地港上水加油,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被西方稱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人口46萬(2002年),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熱季平均氣溫31至41℃,涼季平均氣溫23至29℃,年平均氣溫在30℃以上,故有“熾熱的海濱之國”之稱。
國家政要:1999年4月,伊斯梅爾·奧馬爾·蓋萊當選吉布地獨立以來的第二任總統,2005年4月連選連任。總理迪萊塔·穆罕默德·迪萊塔(Mohamed Dileita Dileita),2001年3月任職,2005年5月再次被任命為總理。
簡史:殖民主義者入侵前,境內由若干分散的蘇丹王統治。從19世紀50年代起,法國開始入侵。1888年佔領全境。1896年成立法屬索馬利亞。1946年為法國海外領地之一,由法國派總督直接統治。1967年給予它以“實際上的自治”地位。1977年6月27日宣告獨立,成立共和國。1981年政府取締所有反對黨,只承認執政黨為合法政黨。1987年4月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古萊德蟬聯總統。1991年吉布地政局較為動盪。1992年開放黨禁,實行政黨自由、新聞自由。1994年12月26日,吉政府與叛軍正式簽署了和平與民族和解協議。叛軍放棄武裝鬥爭,成為合法政黨,吉內戰結束。
政治:總統由直選產生,任期六年,不能連任兩屆以上;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總理代行職權;總統職位空缺時,暫時由最高法院院長代行國家元首職務,但不得對政府和任何國家機構進行調整,並在30至45天內選舉產生新總統。政黨必須非種族化、非民族化、非宗教化和非地區化。
經濟:吉布地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自然資源貧乏,工農業基礎薄弱,95%以上的農產品和工業品依靠進口,80%以上的發展資金仰賴外援。交通運輸、商業和服務業(主要是港口服務業)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2001年,吉政府制定了《經濟社會發展十年計劃2001-2010》,重點加強經濟自由化和對外開放;減少財政赤字,控制通貨膨脹,保證足夠外匯儲備,保持貨幣穩定;促進私營經濟發展;加強環保和國土整治;擴大就業;大力吸引外資,將吉港口和機場的經營管理權轉讓給沙烏地阿拉伯的迪拜港。2002年吉經濟形勢有所改善,拖欠公務員的工資逐漸還清,主要得益於法國和美國對吉援助增加、以及港口和相關服務業收入的增長。但經濟仍然困難,失業率居高不下,投資不足,嚴重依賴外援。
新聞出版:《民族報》為唯一的官方法文週報,以法、阿兩種文字出版。其它報刊包括“爭取進步人民聯盟”黨刊《進步》週刊、民主革新黨週刊《復興》、全國民主黨週刊《共和》和“爭取發展共和同盟”週刊《事實》。吉布地廣播-電視臺,用法語、索馬利亞語、阿法爾語和阿拉伯語廣播。每週節目播出時間共45小時。電視臺每晚播出綜合節目。
外交:奉行中立、不結盟和睦鄰友好政策,積極促進地區和平與合作。
與中國關係: 1979年1月8日,吉布地同中國建交。2005年9月,吉布地總理迪萊塔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
②吉布地共和國首都
東非最大港口之一。在紅海南端西岸,臨亞丁灣。人口20萬(1986年)。1888年被法國侵佔,曾長期是殖民統治據點。1949年被宣佈為自由港,現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商業頗盛,有食品、肉類加工、船舶修理等企業。附近產鹽,漁業較盛。1896年開始建築人工港。現碼頭總長2,400米,水深9-12米,有內外兩錨地,能接納遠洋輪船。是重要航運中轉站和加油站。鐵路通亞的斯亞貝巴,是衣索比亞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並承運索馬利亞部分貨物。出口貨物有咖啡、皮革、油籽、鹽等。進口貨物以食品、石油製品、機械、車輛、水泥、木材、紡織品為主。有國際航空站。
真的
傳說布提是鍋的意思,吉布地是我的鍋的意思。
因為殖民者第一次到這裡見一老頭,問這是哪,老頭聽不懂,以為問他的鍋(老頭正做飯),就說布提,殖民者沒聽清還問,老頭急了,就說吉布地。吉布地由此得名。
獨立日:6月27日(1977年)
國慶日:6月27日(1977年)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9∶5。靠旗杆一側為一個白色等邊三角形,邊長與旗寬相等;右側為兩個相等的直角梯形,上方為天藍色,下方為綠色。白色三角形正中有一顆紅色五角星。天藍色代表海洋和天空,綠色象徵土地和希望,白色象徵和平,紅五角星代表人民的希望和鬥爭的方向。整個國旗圖案的中心思想是“團結、平等、和平”。
國徽:中心圖案由五角星、矛、刀、盾等構成。一雙黑人的巨手各握一把利刀,兩把刀之間是一個圓形的盾,盾後有一支長矛,矛上端是一顆象徵獨立自由的紅色五角星。圖案以綠色橄欖枝環飾。整個圖案象徵吉布地人民時刻準備著捍衛祖國的獨立和自由,也表達了該華人民熱愛和平的美好願望。
自然地理:面積2.32萬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南與索馬利亞為鄰,北、西和西南與衣索比亞交界。境內地形複雜,大部地區為海拔不高的火山高原,沙漠和火山佔全國面積的90%,間有低窪平原和湖泊。南部地區多為高原山地,一般海拔500-800米。東非大裂谷經過中部,裂谷帶北端的阿薩勒湖湖面低於海平面153米,為非洲最低點。北部穆薩·阿里山海拔2020米,是全國最高點。境內無固定河流,只有季節性的小溪流。主要屬熱帶沙漠氣候,內地近於熱帶草原氣候,終年炎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50毫米。 綠洲和森林合佔總面積的5%。地熱資源較豐富,還有鐵、銅、石膏等少量礦藏。
人口:71萬人(2002年)。主要有伊薩族和阿法爾族。伊薩族佔全華人口的50%,講索馬利亞語;阿法爾族約佔40%,講阿法爾語。另有少數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官方語言為法語和阿拉伯語,主要民族語言為阿法爾語和索馬利亞語。伊斯蘭教為國教,94%的居民為穆斯林(遜尼派),其餘為基督教徒。
首都:吉布地市(Djibouti)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並且是東非最大的海港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的亞丁灣西岸,面對紅海南大門的曼德海峽,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扼紅海入印度洋的咽喉,凡是北上穿過蘇伊士運河開往歐洲或由紅海南下印度洋繞道好望角的船隻,都要在吉布地港上水加油,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被西方稱為“石油通道上的哨兵”。人口46萬(2002年),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熱季平均氣溫31至41℃,涼季平均氣溫23至29℃,年平均氣溫在30℃以上,故有“熾熱的海濱之國”之稱。
國家政要:1999年4月,伊斯梅爾·奧馬爾·蓋萊當選吉布地獨立以來的第二任總統,2005年4月連選連任。總理迪萊塔·穆罕默德·迪萊塔(Mohamed Dileita Dileita),2001年3月任職,2005年5月再次被任命為總理。
簡史:殖民主義者入侵前,境內由若干分散的蘇丹王統治。從19世紀50年代起,法國開始入侵。1888年佔領全境。1896年成立法屬索馬利亞。1946年為法國海外領地之一,由法國派總督直接統治。1967年給予它以“實際上的自治”地位。1977年6月27日宣告獨立,成立共和國。1981年政府取締所有反對黨,只承認執政黨為合法政黨。1987年4月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古萊德蟬聯總統。1991年吉布地政局較為動盪。1992年開放黨禁,實行政黨自由、新聞自由。1994年12月26日,吉政府與叛軍正式簽署了和平與民族和解協議。叛軍放棄武裝鬥爭,成為合法政黨,吉內戰結束。
政治:總統由直選產生,任期六年,不能連任兩屆以上;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總理代行職權;總統職位空缺時,暫時由最高法院院長代行國家元首職務,但不得對政府和任何國家機構進行調整,並在30至45天內選舉產生新總統。政黨必須非種族化、非民族化、非宗教化和非地區化。
經濟:吉布地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自然資源貧乏,工農業基礎薄弱,95%以上的農產品和工業品依靠進口,80%以上的發展資金仰賴外援。交通運輸、商業和服務業(主要是港口服務業)在經濟中占主導地位。2001年,吉政府制定了《經濟社會發展十年計劃2001-2010》,重點加強經濟自由化和對外開放;減少財政赤字,控制通貨膨脹,保證足夠外匯儲備,保持貨幣穩定;促進私營經濟發展;加強環保和國土整治;擴大就業;大力吸引外資,將吉港口和機場的經營管理權轉讓給沙烏地阿拉伯的迪拜港。2002年吉經濟形勢有所改善,拖欠公務員的工資逐漸還清,主要得益於法國和美國對吉援助增加、以及港口和相關服務業收入的增長。但經濟仍然困難,失業率居高不下,投資不足,嚴重依賴外援。
新聞出版:《民族報》為唯一的官方法文週報,以法、阿兩種文字出版。其它報刊包括“爭取進步人民聯盟”黨刊《進步》週刊、民主革新黨週刊《復興》、全國民主黨週刊《共和》和“爭取發展共和同盟”週刊《事實》。吉布地廣播-電視臺,用法語、索馬利亞語、阿法爾語和阿拉伯語廣播。每週節目播出時間共45小時。電視臺每晚播出綜合節目。
外交:奉行中立、不結盟和睦鄰友好政策,積極促進地區和平與合作。
與中國關係: 1979年1月8日,吉布地同中國建交。2005年9月,吉布地總理迪萊塔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
②吉布地共和國首都
東非最大港口之一。在紅海南端西岸,臨亞丁灣。人口20萬(1986年)。1888年被法國侵佔,曾長期是殖民統治據點。1949年被宣佈為自由港,現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中心。商業頗盛,有食品、肉類加工、船舶修理等企業。附近產鹽,漁業較盛。1896年開始建築人工港。現碼頭總長2,400米,水深9-12米,有內外兩錨地,能接納遠洋輪船。是重要航運中轉站和加油站。鐵路通亞的斯亞貝巴,是衣索比亞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並承運索馬利亞部分貨物。出口貨物有咖啡、皮革、油籽、鹽等。進口貨物以食品、石油製品、機械、車輛、水泥、木材、紡織品為主。有國際航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