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快意詩畫
-
2 # 千千千里馬
但是,公元1962年以後,就不一樣了。
這一年,郭沫若先生在《考古》發表文章,根據南京考古發現的《郭琨墓誌》和《王興之夫婦墓誌》都是隸書墓誌,提出一個震驚中國文化的觀點:王羲之的《蘭亭序》墨跡是假的,文章也是假的。
於是產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蘭亭序辯偽”大論戰。可以說,“蘭亭序辯偽”一直到今天還在繼續。
那麼,這次《蘭亭序》真假的爭論,有什麼意義嗎?當然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通過幾十年的爭論,我們基本搞清楚了一個事實:原來,王羲之時代,只有少數人在使用王羲之《蘭亭序》那樣的書法。大部分人的書法,還都是隸書。而王羲之之後的隸書也繼續發展改革,成為魏碑這樣的書法。
那麼從王羲之時代到唐代,我們的書法家都用什麼字型寫字?
這就引出了魏碑與北朝殘紙。魏碑清代已經有大量研究,但是北朝殘紙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以來考古發現的。
古代基本沒有人重視過王羲之以外的書法。所以,南北朝的書法,大家的現象中就是隻有魏碑。
大量考古發現,像王羲之那樣的書法,在南方和北方都有發現,這說明王羲之書法是有一定的傳播和影響的。
最終在唐代實現了書法的統一,也是有現實基礎的。
顏真卿的書法,我們今天看當然應該屬於王羲之書法系統。
唐初著名學者顏師古是他的六世祖。而且顏家的書法家不少,據說顏真卿的爺爺和一位叔父都是書法家。
唐代提倡王羲之書法,學習王羲之書法體系是必須的。而且,唐代的書法,基本就是三種:楷書、行書和草書。行書在南北朝時代已經應用廣泛,何況唐代的日常書法你不學行書學什麼?
為什麼《蘭亭序》的書法價值那麼高?因為《蘭亭序》是最優秀的行書典範。
那麼,顏真卿的行書為什麼與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太一樣,而與“北朝殘紙書法”一樣,這就是現代人的一種猜測與想象了。你們見過歐陽詢的行書嗎?那也跟《蘭亭序》不一樣,但是,這些行書,都是王羲之行書的一個正規化。
下面給大家看看北朝的殘紙書法。按道理,基本都是基層文人的字跡,但是,也有對王羲之書法研究很深的書法家。
-
3 # 子衿書法
顏真卿的行草書得到的是王羲之的真傳。
我們看古代人的書法,很少見到形體相同的書法作品。每件作品都有作者鮮明的個性。這是他們學書理念和我們今天的人完全不一樣。古人學習的是法,今天的人學習的是形。
顏真卿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師張旭。從張旭處,得筆法十二意。張旭的筆法,為陸彥遠所傳,(張旭之舅)陸彥遠是陸柬之的兒子,陸柬之家喻戶曉的大作《文賦》,其文學價值則非蘭亭序可比。而書法風格則完全出自蘭亭一脈。陸柬之,乃虞世南的外甥,虞世南又得智永真傳。智永是王羲之九世孫。再追溯上去便到王羲之本人了。
(圖為陸柬之《文賦》)
顏真卿書法,追根溯源,王羲之就是他的源頭。在他行草書作品中,完全繼續了王羲之的衣缽。王羲之書法,並非只有蘭亭序簡潔明快,神飛意逸的一件作品。梁武帝論王羲之書法為“雄強剛健”。用蘭亭序去是對不上號的。而他的其他尺牘中,雄強剛健的作品比比皆是。(王方慶獻武則天王氏家藏書。王羲之《姨母帖》)(王羲之《喪亂帖》)
從上面二圖王羲之尺牘看,和蘭亭序也相去甚遠。反倒是顏真卿的祭侄兒文稿,卻和王羲之《喪亂帖》神意最為相近。看看祭侄兒稿中的“摧”與《喪亂帖》中的“摧”,形態神彩有什麼區別!而下圖中的“荼毒”二字,與喪亂帖中的“荼毒”二字,其神意又何嘗相違!
王羲之與顏真卿,作為中國書法史中最高的兩座高峰,貫穿於他們之中的一條主線,便是王羲之創立的筆法系統。這個系統,覆蓋了整個中國書法體系。從這個體系中衍生出來了眾多的流派。而顏真卿是這一體系中最為突出的一支。他一掃唐代妍麗的書風,以雄健渾厚,粗獷豪邁的風格,為後世樹立起剛正樸實的典範。
-
4 # 千年蘭亭
對於顏真卿行書風格的淵源,歷代書家、學者多從其繼承二王傳統,並具體師法張旭、褚遂良等書家的事實進行梳理和探究。
但隨著敦煌遺書和高昌遺書的出土,結合中原地區當時遺存的書法碑帖,將諸多體現民間書風的作品與顏氏作品比較,發現顏真卿行書在繼承二王書風的同時,與當時的民間書風有著極深的淵源。
顏真卿的書法,大致可分三個時期。50歲之前,和唐代大多數書法家一樣,他不可避免地以二王為師,精研二王書風,這是他的書法的第一時期。
而50歲至60歲是第二時期,這是其行書的成熟時期,也是他走出“二王”和初唐諸家藩籬、自立門戶的時期。
而60歲以後則是去媚增雄,縱筆揮灑,吸收民間書法的朴茂厚重,與二王拉開距離,自成一家。
對比後來出土的古代遺書、文書,我們可以從很多早於顏真卿時代的文物中,找到書風與顏氏行書類似的作品,這表明這種雄強的書風在當時具有普遍性,顏真卿從中找到了某種靈感,並加以吸收丶運用。
這些早於顏真卿的作品有:敦煌遺書《草書殘紙》,敦煌遺書《爾雅卷》“伯二六六一”,《倉曹貸糧文書》,王弼注《周易注》抄本,《李柏文書》,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在網上查詢。
上圖為Murano殘紙
回覆列表
顏真卿的行草書如顏氏三稿,《祭侄文稿》〈〈爭座位稿》《告伯父稿》書法以雄強,蒼勁為主,魯公三稿縱橫爭折,不衫不履,塗改刪節,隨性自然,使二王書風為之一變,但它也不是憑空而來,追根溯源,還是受到王羲之書法的極大影響。
王羲之書法以纖巧,妍媚,遒勁為美,歷代書家無論風格怎樣變幻,都不能完全脫去王羲之書法的大構架。
顏真卿行草書變王書之秀雅為雄強,變王書之纖巧為剛建,呈現出來完全兩樣的書風,但顏真卿書法也是取法王羲之,在筆法上融入了篆書的圓通,在結構上顏楷橫細豎粗的結字特徵,決定了其寬博雄奇渾厚的外形,再加上顏魯公本身忠烈耿直,不拘小節的性格特點,自然形成顏真卿行草書的大氣磅礴的氣勢。
北朝即北碑,魏碑不止對顏真卿的書法,對整個唐朝書法的鼎盛局面的形成,都起決定性們作用,顏真卿行草書更像北朝殘簡殘紙,便是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