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決定人的思想境界,思想指導行動,最終透過道德觀具體表現出來。循天理(正確的世界決定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地思想和行為就會(勒而安)。如果“利出私情”,就會失去公平公正原則,就會“害萬端”。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式其結果天壤之別(是非得失分霄壤),原因就在於當時的一念之間(相去其初一發間)。本質上都是世界觀、人生觀決定的。

  • 2 # 使用者2458114238191884

    宋代陳普在《孟子·義利》中寫道:“利出私情害萬端,義循天理樂而安。是非得失分霄 壤,相去其初一發間。“這啟示我們(公民要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關係)”。

    對利與義的關係,我們應有哪些認識呢?

    首先,對待自己,我們應當見利思義,先義後利。一個人要生存發展,必須以一定的客觀條件作基礎。每個人都有滿足個人需要而追求正當利益的權利。但是,由於每個人都處在和他人、社會的關係之中,個人生存發展需要的相應利益存在於一定社會的總體需求之中,因此,要滿足個人需求,就必須首先和他人一道,改造自然界中的自在之物,使之變成為我之物;否則,個人需要就無法滿足。這就是說,要實現和滿足個人利益,必須以對他人和社會履行義務為前提,即先義後利。其次,在對待對待他人是,我們要倡義導利,為義舍利。愛因斯坦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如何對待他人利益,是義利定位的重要方面。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再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滿足程度及實現途徑卻是不一致的,有時甚至是衝突的。因此,在對待他人利益上的定位應是倡義導利,為義舍利。此外,對待集體,我們要做到義利統一,終生取義。個人利益的正確驅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應當堅持以社會利益、集體利益為重,提倡大公無私、先公後私和無私奉獻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鹼性農藥和其他農藥一起用會有什麼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