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的「萬」讀若「莫」,是複姓,「万俟」古匈奴人的的姓,還有一種蠻族的複姓,見《康熙字典》其實用作非漢人姓氏,只單純表音,只要是發音相同、相近都可以用,就跟「奧巴馬」臺灣叫「歐巴馬」。我個人認為「万俟」是可以寫作「萬俟」的,但是漢人姓氏就不可以了,比如「嶽飛」不能寫作「嶽飛」。這樣做就是改換了別人的祖先十八代!真正不能代替的,其實是先秦的一種舞蹈叫做「萬舞」,不能用「萬」。後世將「萬舞」寫作「萬舞」是錯誤的。如:《詩·邶風· 簡兮》:“簡兮簡兮,方將萬舞。” 毛 傳:“以幹羽為萬舞,用之宗廟山川。因為政治立場腦洞大開,強烈反對簡化字的作家流沙河,在貶低簡化字的時候就犯了這個錯誤。見:萬本歿字兵入室流沙河的考據是政治立場先行,先有結論後找證據,而且漏洞錯誤百出,學術是學術,凱撒是凱撒,二者絕對要區分開來!仔細論證可以知道為什麼「萬舞」不能用「萬」。「萬」的甲骨文如下:「萬」的甲骨文如下:「萬」像「蠍子」之形,為什麼我們的商代祖先要畫個蠍子表示數字十千呢呢?這是因為數字「十千」太過抽象,數目也很大,不能像「一、二、三」一樣造字。所以,必須用其他的辦法造字,根據古文字學者的考據,有兩說:第一,指事或者會意(有時候六書中指事會意很難區別)。古代中原大地蠍子很多,蠍子繁殖能力很強,至今山西、河南的黃河東部地區的蠍子都很多,所以,古人用蠍子代表這個極大的數目『十千』。第二,就是假借先有語言,後有文字,上古漢語有「十千」這個意思,有發音。但沒辦法造字,就會借用一個發音相同的字來表示。甲骨文「萬」跟上古漢語表示「十千」意義的那個發音相同,就借用「萬」字形表示。這在漢字中非常普遍,叫做「本無其字的假借」。第一種,不可信,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一說法,有附會之嫌。第二種,能從文字學角度解釋,以「音訓」可信。「萬」借用做表示數字以後,久借不歸,就另造了一個字「蠆」表示蠍子,也就是在原來「萬」的基礎上加上部首「蟲」,加偏旁明確本義,就產生了分化,「蠆」是「古稱」,後來,又造了一個形聲字「蠍」表示這種動物的今稱、俗稱。而甲骨文「萬」字的造字本義至今沒有定論,林義光認為「萬」是「丏」的初文,甲金文「賓」字從「萬」(「丏」)聲。學者裘錫圭考證:「萬」是商周時代的一個族群,這個族群是為皇室表演舞蹈的,這種舞蹈是皇室祭祀的一種儀式,非常隆重,而且道具很別緻,這些人就叫「萬人」,他們的族群叫「萬族」,舞蹈叫「萬舞」。【詳見《裘錫圭學術文集 甲骨文卷 釋萬》】甲骨卜辭中有記載「萬人」從事「舞蹈」之一職務,因此,從溯源角度來說,他們的舞蹈應該叫「萬舞」,不能叫做「萬舞」。因為「萬舞」來自「萬人、萬族」。這就跟「美利堅」可以寫作「阿美利加」,「突厥人」也可以寫作「土耳其人」。但是「漢族」不能寫成「汗族」,因為前者純粹表音,後者表意。「萬」根本不是流沙河臆測附會的什麼「宗教崇拜,宗教圖騰」,因「萬」的本義廢失,漸漸與「萬」通用,沒見過甲、金文的古人不明就裡,將「萬舞」寫作「萬舞」。而古人用「萬」代替「萬」顯然,就是為了求簡。其實在戰國、秦漢時期就以「萬」代替「萬」,見下圖戰國時代的璽印文字「千萬」(引自:《古璽彙編》編號4472)在隋唐「萬」被視作「正字」。但「萬」仍然被大量使用。不僅是手寫體,正式場合都使用。流沙河臆測稱:會計記賬嫌「萬」字筆畫多,就用「萬」,「朝廷文書」一類的正式場合用「萬」不用「萬」。出土文物證明流沙河完全是胡說八道。僅舉以下幾個例子:錢幣上的文字夠「正式場合」了吧?遼代錢幣上的「千秋萬歲」又如:浙江雷峰塔地宮出土五代鎏金銀盒上的「千秋萬歲」(現藏浙江博物館)「東坡先生」手書的《赤壁賦》的句子:凌「萬」頃之茫然。(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簡化字舍「萬」取「萬」其實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這兩個字都是假借字,只跟發音有關。所謂「正體」完全是一個「價值判斷」,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漢字正俗之分始自唐代,不同時代正體俗體是不一樣的。所以,像流沙河之類的人士純粹庸人自擾。綜上所說,1、「萬、萬」在表示數字上完全可以通用。2、不能通用的除了姓氏以外,要是追本溯源的話,古籍中的「萬舞」不能用「萬」。
「万俟」的「萬」讀若「莫」,是複姓,「万俟」古匈奴人的的姓,還有一種蠻族的複姓,見《康熙字典》其實用作非漢人姓氏,只單純表音,只要是發音相同、相近都可以用,就跟「奧巴馬」臺灣叫「歐巴馬」。我個人認為「万俟」是可以寫作「萬俟」的,但是漢人姓氏就不可以了,比如「嶽飛」不能寫作「嶽飛」。這樣做就是改換了別人的祖先十八代!真正不能代替的,其實是先秦的一種舞蹈叫做「萬舞」,不能用「萬」。後世將「萬舞」寫作「萬舞」是錯誤的。如:《詩·邶風· 簡兮》:“簡兮簡兮,方將萬舞。” 毛 傳:“以幹羽為萬舞,用之宗廟山川。因為政治立場腦洞大開,強烈反對簡化字的作家流沙河,在貶低簡化字的時候就犯了這個錯誤。見:萬本歿字兵入室流沙河的考據是政治立場先行,先有結論後找證據,而且漏洞錯誤百出,學術是學術,凱撒是凱撒,二者絕對要區分開來!仔細論證可以知道為什麼「萬舞」不能用「萬」。「萬」的甲骨文如下:「萬」的甲骨文如下:「萬」像「蠍子」之形,為什麼我們的商代祖先要畫個蠍子表示數字十千呢呢?這是因為數字「十千」太過抽象,數目也很大,不能像「一、二、三」一樣造字。所以,必須用其他的辦法造字,根據古文字學者的考據,有兩說:第一,指事或者會意(有時候六書中指事會意很難區別)。古代中原大地蠍子很多,蠍子繁殖能力很強,至今山西、河南的黃河東部地區的蠍子都很多,所以,古人用蠍子代表這個極大的數目『十千』。第二,就是假借先有語言,後有文字,上古漢語有「十千」這個意思,有發音。但沒辦法造字,就會借用一個發音相同的字來表示。甲骨文「萬」跟上古漢語表示「十千」意義的那個發音相同,就借用「萬」字形表示。這在漢字中非常普遍,叫做「本無其字的假借」。第一種,不可信,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一說法,有附會之嫌。第二種,能從文字學角度解釋,以「音訓」可信。「萬」借用做表示數字以後,久借不歸,就另造了一個字「蠆」表示蠍子,也就是在原來「萬」的基礎上加上部首「蟲」,加偏旁明確本義,就產生了分化,「蠆」是「古稱」,後來,又造了一個形聲字「蠍」表示這種動物的今稱、俗稱。而甲骨文「萬」字的造字本義至今沒有定論,林義光認為「萬」是「丏」的初文,甲金文「賓」字從「萬」(「丏」)聲。學者裘錫圭考證:「萬」是商周時代的一個族群,這個族群是為皇室表演舞蹈的,這種舞蹈是皇室祭祀的一種儀式,非常隆重,而且道具很別緻,這些人就叫「萬人」,他們的族群叫「萬族」,舞蹈叫「萬舞」。【詳見《裘錫圭學術文集 甲骨文卷 釋萬》】甲骨卜辭中有記載「萬人」從事「舞蹈」之一職務,因此,從溯源角度來說,他們的舞蹈應該叫「萬舞」,不能叫做「萬舞」。因為「萬舞」來自「萬人、萬族」。這就跟「美利堅」可以寫作「阿美利加」,「突厥人」也可以寫作「土耳其人」。但是「漢族」不能寫成「汗族」,因為前者純粹表音,後者表意。「萬」根本不是流沙河臆測附會的什麼「宗教崇拜,宗教圖騰」,因「萬」的本義廢失,漸漸與「萬」通用,沒見過甲、金文的古人不明就裡,將「萬舞」寫作「萬舞」。而古人用「萬」代替「萬」顯然,就是為了求簡。其實在戰國、秦漢時期就以「萬」代替「萬」,見下圖戰國時代的璽印文字「千萬」(引自:《古璽彙編》編號4472)在隋唐「萬」被視作「正字」。但「萬」仍然被大量使用。不僅是手寫體,正式場合都使用。流沙河臆測稱:會計記賬嫌「萬」字筆畫多,就用「萬」,「朝廷文書」一類的正式場合用「萬」不用「萬」。出土文物證明流沙河完全是胡說八道。僅舉以下幾個例子:錢幣上的文字夠「正式場合」了吧?遼代錢幣上的「千秋萬歲」又如:浙江雷峰塔地宮出土五代鎏金銀盒上的「千秋萬歲」(現藏浙江博物館)「東坡先生」手書的《赤壁賦》的句子:凌「萬」頃之茫然。(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簡化字舍「萬」取「萬」其實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這兩個字都是假借字,只跟發音有關。所謂「正體」完全是一個「價值判斷」,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漢字正俗之分始自唐代,不同時代正體俗體是不一樣的。所以,像流沙河之類的人士純粹庸人自擾。綜上所說,1、「萬、萬」在表示數字上完全可以通用。2、不能通用的除了姓氏以外,要是追本溯源的話,古籍中的「萬舞」不能用「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