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11363102366

    任何商品都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但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產者只有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才能獲取相應的價值;而作為消費者欲獲得使用價值則須付出相應的價值!商品的價值透過其使用價值來體現,物美價廉就是儘可能實現二者的有效統一

    在經濟生活中,人們經常在不同的場合分別使用“優質優價”和“質優價廉”的說法,這個時候或許人們並未對這兩種說法各自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表示懷疑。但是,我們一旦把這兩種說法放在一起使用,就會看到二者是矛盾的,似乎至少有一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因為同為優質緣何有“優價”與“價廉”之別?在此,我想對這兩種情形各自存在的條件或者說形成的原因作些簡要分析,並淺析一下二者的區別與聯絡。 我們先分析一下“優質優價”。概括地說,“優質優價”存在於兩種條件之下或者說形成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優質”商品(與同類普通商品相比,在同樣的供求狀態下)因價值大而造成價格高。 在這裡,“優質”雖然是對商品使用價值的一種描述,但是這種使用價值上的“優質”卻與價值有著密切聯絡,這種聯絡不僅僅在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還在於二者存在著這樣一種變化關係,即使用價值上的“優質”可能正是多花費社會勞動造成的。比如,多用材料、勞動強度大、勞動時間長、技術含量高等。這樣的“優質”商品與同類普通商品相比其價值大,在同樣的供求狀態下,價格自然也就高,於是出現了“優質優價”的現象。這種價格高的背後,體現的是價值大這一實質。因此,這是產生“優質優價”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因。我們使用這種說法時,多數是從這個意義上使用的。 這裡有一個問題必須弄清楚,就是“優質”商品與同類普通商品相比,使用價值屬於同類,那麼這是否意味著二者必然有一個共同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其價值,即它們的價值量是相同的嗎?顯然未必。因為,雖然經濟學觀點告訴我們:同種商品具有相同的價值,但是其所指的“同種商品”(或使用價值)在理論上有一個假定,即假定商品的規格、質量等指標均相同。因之,同類的使用價值如果質量不同,有時不是經濟學上所說的“同種商品”,其價值完全可以是不一樣大的,甚至我們也完全可以把它們當作“不同種商品”來對待。? 第二,“優質”商品(與同類普通商品相比,在價值相同的條件下)因供求狀態相對有利而造成價格高。與上一種情況不同,有時同類商品使用價值質量的高低並不是由所花費的社會勞動的多少造成的。比如,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同一品種的農作物,付出同樣的勞動並給予同樣的管理,結果所收穫的農作物個體在質量上可能有很大差異,出售時其價格也會不同。可以說,在這裡“優質”商品在價值上並不比同類普通商品大,但是相對而言,“優質”商品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強,這種相對有利的供求狀態會使其價格高於同類普通商品,於是出現了“優質優價”的現象。這裡的價格高純粹是價格相對比較的結果,因此不帶有根本性和普遍性,體現的是供求對價格的影響作用。? 與上述條件或者說成因相對應,“質優價廉”存在的條件或者說成因也有兩個。? 第一,“質優”商品(與同類普通商品相比,在供求狀態相同的條件下)因自身價值變小,其價格也相對較低。我們知道,生產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生產同樣的甚至更高質量的使用價值,所花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反而減少,即價值變小,自然在同樣的供求狀態下其價格變低,從而出現“質優價廉”的現象。理解這一成因的關鍵是用價值可變的觀點來考察,就是說以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即價值量的降低)為前提,把變化後的使用價值和價格同變化前的使用價值和價格分別加以比較而得出的結論。這裡價格低,雖然也是價格比較的結果,但是這種結果是以價值的變化和比較為基礎的。因此,這是形成“質優價廉”最基本的原因,我們多數時候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使用這種說法的。? 第二,“質優”商品(與同類普通商品相比,在價值相同的條件下)因供求狀態相對不利而造成價格低。這裡如果我們同樣把“質優”商品與同類普通商品看做具有相同價值的同種商品,那麼在價值一定的前提下,供求狀態的差異必然導致價格的差異。於是就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質優”商品在供過於求狀態下的價格低於同類普通商品在供不應求狀態下的價格,從而出現“質優價廉”的現象。這裡的關鍵是用供求可變的觀點來考察。不論是時間的變化,還是場所的變化,都可能發生供求的變化,並由此引發這一現象。雖然這種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並且一定條件下可能會產生相反的結果,但是我們也不能不說這種結果的產生有其現實的可能性,是“質優價廉”這一現象存在的條件或產生的原因之一。

    兩個版本的,前面是中學的水平 後面是大學的經濟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產後一個多月了,奶水很足可是體重不見掉,肚子還是像那麼一回事,該如何消平大肚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