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情導航

    愛知B7A“流星”艦載攻擊機是日本海軍在二戰末期設計製造的一種多用途艦載攻擊機,由於二戰中後期,艦船的防護水平和防空火力都越來越完善,俯衝轟炸機需要更強大的動力攜帶更大更重的炸彈,而魚雷攻擊機則需要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防護來突破防空火力。在這樣的趨勢性,這兩種飛機的效能越來越接近。而如果裝備一種同時取代兩種飛機的新型多用途攻擊機,就能極大簡化地勤人員的後勤維護工作。B7A“流星”多用途艦載攻擊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而成的。1941年,日本海軍提出了“十六試艦載攻擊機”的設計計劃,並要求愛知飛機公司設計這種新型攻擊機。除了具備俯衝轟炸和魚雷攻擊的能力,新型艦載機還必須具備較強的機動性,有著不亞於戰鬥機的空戰能力。1943年,B7A“流星”完成設計,但其發動機可靠性較差,直到1944年的“流星改”才解決可靠性問題量產。但此時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已經基本失去戰鬥能力,因此“流星”被全部部署在陸地機場使用。

    總體而言,B7A“流星”的效能是非常出色的。雖然“流星”是日本最重的艦載機,但其大功率的發動機使“流星”具備了極佳的飛行效能和機動性。但其發動機可靠性始終較差,影響了飛機的出勤率。最終,B7A“流星”在實戰中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戰後大部分都被拆除了。

  • 2 # 空l天

    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對殘存的流星進行了飛行測試,發現流星的飛行特性和操控品質均屬上乘,是一款較為優秀的艦載機。

    但是正如此機的命名一樣,流星,註定了它的命運。

    流星確實是一款優秀的艦載戰鬥機,時速超過著名的零式戰鬥機,達到566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2638KM。並且流星的製造零件數目少,只有零式的一半,採用倒海鷗式機翼,在低速時有較好的效能,機動性也不錯,機上裝備有機炮,具有戰鬥機的格鬥效能,也具有轟炸機的轟炸能力,它可以發射魚雷。

    縱然流星有再好的效能,也是白搭。

    流星在接近二戰結束的時候才開始生產,此時已是大勢已去,正是美國B29轟炸機開始轟炸日本本土的時候,再加上東海大地震,徹底的打亂了流星的服役歷程。

    還有日本的神風特工隊,由於日本不要命的搞自殺行動,命令己方優秀的飛行員都開著戰鬥機去碰美國的航母去,結果造成日本優秀飛行員數量急劇下降,到最後只剩下還沒學會打仗,只會編隊飛行的菜鳥了,不過日本軍方認為,會編隊就足夠了,於是就讓這群菜鳥開著效能優秀的流星去撞航母,結果可想而知。

    天時地利人和。流星一樣沒有。

    縱然非常優秀的一款戰鬥機也湮滅在歷史中。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 3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流星艦上攻擊機(B7A1-B7A3)是由九九艦爆的生產公司——愛知公司生產的。由於在1941年後,中島天山艦攻研製速度比較緩慢,海軍向愛知公司提出了研發一款既可以實施魚雷攻擊,也可以實施俯衝轟炸的戰機,並命名為“十六式艦上攻擊機計劃。”

    它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整個日本戰機都絕無僅有的倒海鷗式中單翼機型以及內建彈艙等技術,而且安裝了中島譽式12型1825馬力的發動機,使得其最大飛行速度達543公里,最大續航能力最高達3037公里,和九七式艦攻一樣,可以掛載一枚魚雷或者最高800公斤重的的炸彈,自身武備為兩門20毫米機炮和一挺13毫米機槍,而且還是日本海軍第一種在重要部位安裝防護鋼板的艦載機。

    不過期最大的優點在於和川西公司的紫電改戰機一樣,在實現了高效能的同時將機身零件的數量減少,更適合大規模量產。不過由於其無意的年時間已經是戰爭後期,由於資源的匱乏以及美國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使得日本已經無力再大規模投產,所以直到戰後,其生產總數也只有114架,而且也只有一次在航母起降的經歷,而且還是信濃號航母。所以其對戰爭局勢的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德巴約26+12+8,熱火惜敗雄鹿!他是否是球隊復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