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雲高2
-
2 # 找的收藏
首先要弄清兩個概念,一個是幸福,一個是幸福感。幸福是在工作生活中獲得的實實在在的感受,而幸福感則是人們對幸福的看法。因此幸福是唯物的,而幸福感則是唯心的。因為我的幸福可能剛好是別人的痛苦。
-
3 # 博通周
把哲學劃分為唯物和唯心,是某些人的思維套路,生硬的分割,並不適合所有人。
至少現在說的“唯心”,都是唯物主義者強加給異己思想的蔑稱。因為只要談唯心唯物,主流思想必定捧唯物而貶唯心。
而事實上,很多所謂的“唯心思想”,唯物主義者根本完全不瞭解,就急於否定。他們只知道唯心的定義,卻完全不知道被主流唯物思想劃到唯心的哲學說的是什麼。
還有很多人傻傻的認為唯心=宗教!這不過是教科書的灌輸,先入為主的認定唯物是對的,唯心是錯的,唯物是有用的,唯心是沒用的是騙人的。
如果是專注于思想創作的人,建議深入的、不帶有色眼鏡的瞭解一下所謂的“唯心”比如經典的陽明心學,會很有啟發的。當然,一般人過日子,糾結這些有個毛用!就好比李雲龍不看兵法照樣打勝仗。兵法有用,但紙上談兵真沒意思
誠然,一般人只要生活過幸福,也懶得去分析是唯心或唯物的作用了!我幸福是我自己奮鬥來的,跟唯心唯物哲學沒有一毛錢關係。你非要分出個高低對錯那是你的事!
-
4 # 飛揚46644226
你愛一個人,並且他也愛著你,這時的幸福是客現實在在心裡的反映,是實實在在的。
你戀一個人,但人家不愛你。這時你硬要說愛不要回報,付出就夠了。當然這時你也可能真的感受到了幸福。但我認為這是洗腦後的心靈幻覺。
-
5 # 992舒暢
【幸福】是個人自我感受的體驗、是一種無形的滿足、是心底的喜悅、是充滿Sunny般的生活、是在對比中的某種享受!
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那是一種哲學理論,是物質與精神的合成概念,有著點與面的聯絡,當然,從眼下看來,唯有物質會在人心中促成精神豐滿,佔之主導作用!
雖然如此,幸福也絕不是唯物和唯心的產物!只能說,是一種感覺、感受、感悟!也就是說,幸福的階梯因人而已,他的幸福感侷限在物質基礎上;或者說她的幸福感圍繞著鈔票堆而轉;而你的幸福感是藏在心裡,潛藏在精神上!然而,這裡面不能說與唯物和唯心一點聯絡都沒有,但聯絡不大,沒有絕對聯絡。
-
6 # 老謝35094
現代社會的人個人工作穩定事業有成,家裡人不僅僅有收入來源,衣食無愁人人健康,且父母雖己退休,但都有興趣愛好會過日子,不用子女操心,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種幸福感即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是客觀上存在的事實,而以此結論的幸福感,不是憑空說的而以,所以是絕對的唯物主義。但唯心主義卻是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就幸福而言有些就是說說而以,但沒有一定的事實支撐;唯物與唯心的定論,主要是以客觀存在事實為依據判斷劃分,而不是由人們信口開河,憑想象斷定。
-
7 # 旭陽人
幸福耒自何意,其一,物質財產使使感到幸福,其二,感情恩恩愛愛,因你有一個好妻子。其三,國家富強,使你感到幸福。不管其一其二,其三,都以物為準,財産,國強都以物,其二,感情,是以找到好妻,不管怎樣說,都呈物質為基礎,從眼反到心,從心反到腦,而使你幸福,所以我個人認為,幸福是唯物的,但不同人,有不同幸福觀,這反映了一個世界觀不同,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同一看法,有不同認識,這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觀改造自律學習問題了。
-
8 # 夕陽映彩霞86444
幸福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我個人認為:幸福是唯實主義,實際主義。如果唯心主義並且不對、唯物主義也不恰當。心裡高興不缺吃、不少穿,不操心,情緒好,兒女們孝心,我們老有所為,這不叫幸福叫什麼?如果沒有這些實事,和實際你唯什麼心,又唯什麼物?
所以,幸福是唯實主義、和實際主義相結合。
促成的條件必須離不開心態好,和實實在在的生活。我們老年人離開兒女們的孝心,離開生活的美好,再沒有好的心態,情緒低落,上哪裡去找幸福呢?一點幸福感都沒有。
今天的幸福源至於社會給予我們的。我們要感恩社會。不要不知足,知足者常樂!
-
9 # 茶入真知
幸福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白幸福是什麼。
有人說幸福是小狗的尾巴,想吃吃不到,不理它的時候,它卻還一直跟著你。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充盈歡喜愉悅的內心情感體驗,也是情緒的一種表達,往往是內心的願望需求透過外在事物的呈現得以滿足而出現的心理狀態。
記得濟群法師曾有書專門講過何為幸福,幸福究竟是什麼?是由物質決定還是精神決定?本人覺得非常富有哲理。
濟群法師定義的幸福是一種不穩定的感覺。這種不穩定的感覺固然和物質條件有一定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在於自身心態,在於我們對自身需求的定位,這是根本。如果缺乏良好的心態或對物質需求永無止境,那麼幸福將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即的Phantom。所以,幸福不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
-
10 # 秦川濤哥
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有人說,幸福是一種物質,那麼幸福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按照馬克思主義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幸福應該劃到上層建築領域。中國有句古話,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在盛世裡做一隻狗,遠比亂世裡作人更幸福。為什麼呢?亂世,人們沒有基本的生存權,一個連生存都沒有保證的人,何談幸福?生活在“拆骨為炊,易子而食”的時代,肯定沒有什麼幸福可談?為什麼人們總嚮往盛世,歷史上的盛世總讓人們津津樂道,因為盛世的人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是幸福的。
太平天國後期,洪秀全將上帝的福音作為將士們的食糧,讓他們靠精神來和清兵作戰。現實打了一個狠狠的耳光,精神食糧不頂餓,現實的食糧才是王道。
西方有一個很出名的馬斯諾理論,將人們的需求分為五個從低到高的階段。人們只有生存,生理需求達到滿足後,才有向更好階段發展的可能。按照這個理論,幸福屬於高階段的需求,此前關於生理的需求必須滿足,否則不可能幸福。
總有一小部分人會越過其中某個階段,這個主要依靠人們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在生活困頓的時候,他沒有憂傷,還覺得快樂,這就是一種不同於常人的生活態度。
回覆列表
幸福的理解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同一個人,不同階段理解也不一樣。
當你需要物質的時候,幸福就是唯物的,如你沒有房子的時候,擁有房子就是幸福。當你需要精神的時候,幸福就是唯心的,如愛,缺愛的人是痛苦的,擁有愛就是幸福!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其實都正確,就看需要誰?人類的追求就是不斷滿足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