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天鼠215574671

    近是指導彈射程100公里,我在50公里打你。快是指火控雷達開機以後導彈還需要一些標準操作才能發射,我提前把這些操作做完儘可能縮短從雷達開機到發射的時間

  • 2 # 聯合防務

    “近快戰法”是我空軍地空導彈兵在上世紀60年代初為打擊入竄大陸、並且有電子戰系統的U-2高空偵察機而摸索出的一套戰法,因導彈制導雷達開機距離近,導彈接電、射擊諸元計算快,所以時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將之總結為“近快戰法”。在1963年3月、6月和9月,我軍地空導彈兵曾經三次設伏攔截U-2,但都被其逃掉。由此我軍意識到U-2加裝了電子戰系統,能夠截獲導彈制導雷達訊號,然後向飛行員告警,讓飛行員操縱飛機改變航線,脫離導彈射程。根據有限的資訊,推知U-2的電子戰系統截獲雷達訊號到閃避的整個過程約為20秒,因此要想擊落U-2,就必須在這個時間之內完成從捕獲和鎖定目標,再到發射命中的全過程,否則U-2就會逃掉。經過廣大官兵的“諸葛亮會”,最後總結出將薩姆2導彈制導雷達開機距離縮短到35公里,比蘇軍教令少了三分之二;在8秒內完成一切瞄準和發射動作。在1963年11月1日,我地空導彈二營在江西上饒用此戰法擊落1架U-2,飛行員葉常棣被俘。之後,我軍地空導彈兵又用此戰法擊落3架U-2。“近快戰法”是地空導彈作戰史上的奇蹟,說明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要善於鑽研武器效能,發現武器的極限使用範圍。只有打破常規思維,勇於創新,才能戰場制勝。(S)

  • 3 # asiavikin雜談

    這是60年代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在以手中的蘇制防空導彈兵器對抗臺灣美製高空偵察機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套作戰方法。在國內當時還不掌握防空導彈系統核心技術的條件限制下,充分發揮了參戰官兵的主觀能動性,對蘇軍的作戰條令做出了科學的改進,使美方12號機載告警系統失效,擊落了多架美製U2高空偵察機。

    1962年9月9日,地空導彈2營在南昌向塘首次擊落U2高空偵察機一架。在殘骸中發現了錄有訊號的磁帶機,並在其中發現了收集到的薩姆2系統制導雷達訊號。

    美蔣在向塘之戰後迅速認識到電子對抗的重要性,加裝了機載告警系統:12系統,並改進了U2的機動防禦措施,在6個月後的1963年3月28日對我西北鼎新地區的高空偵察中成功地躲避了地空導彈4營的狙擊。地空導彈部隊在覆盤研究了3.28戰鬥失利的過程後判斷為U2的告警系統在我地空導彈制導雷達開機後迅速報警,U2飛行員迅速採取規避機動所致。當時由於蘇制地空導彈系統尚未中國產化,無法修改制導雷達頻率。所以唯一的辦法是把U2放近了打,也就是制導雷達要等到U2飛得很近才能開機。地空導彈2營根據U2的機動性及推測的告警系統反應時間以及地空導彈的殺傷遠界計算出制導雷達的開機距離在35-38公里,而蘇軍條令中是150公里。蘇軍條令中從制導雷達開機到導彈發射需要8分鐘,而截短了112-115公里之後,僅剩8秒鐘!在8秒鐘內要完成原來8分鐘裡的全部操作,這,就是近快戰法的實質。

    地空導彈2營的這一判斷並不為其它幾個兄弟營認同,他們認為壓縮的距離不需要這麼大。之後,在6月3日,U2再次出動偵察我蘭州地區核設施,又撞上4營,這次4營的制導雷達開機距離壓縮到65公里,但U2仍舊成功地規避了4營脫身而去。這一結果已經顯示出雷達開機距離在對抗中的關鍵作用,但其它部隊仍舊認為壓縮後的開機距離不用小到38公里。3個月後的9月25日,地空導彈1、3、4營在西安設伏U2再度失利,儘管此次交戰中開機距離不斷壓縮,從61公里壓縮到51公里,最後壓縮到48公里,仍舊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鐵的事實證明了2營的判斷是有道理的。於是,從上到下都統一了對雷達開機距離的認識。

    35天之後,地空導彈部隊在江西上饒再次展開,靜候U2從西北偵察後返航。

    下午13:40分,2營進入一等。

    下午14:05分,警戒雷達發現200公里外的U2。

    距離90公里時,三枚導彈上彈。

    距離61公里時,松9炮瞄雷達開機跟蹤U2

    距離39公里時,松9丟失目標

    2營根據松9最後上報的航跡結合目標航向判斷U2的預期位置

    預估距離35公里時,制導雷達開機,在預期空域捕捉到U2,三發導彈升空,U2開始機動但為時已晚,第二枚導彈擊中U2。

    這就是“近快戰法”從摸索到最終成功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李鐵被足協處罰:兩場禁上替補席、罰款2萬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