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不十分注重人際往來中的利益糾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卻勇於堅持立場;不十分計較人際往來中的是非恩怨,但卻能在正視不同意見的基礎上求同存異,才能做到“君子和而不同”。
出自《論語·子路》,是孔子所言。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何晏《論語集解》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
強調人的行為應當是發自於內心的自覺的行為。這種理論對於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但因此卻忽視了“養”。
“教”是教人以知識與技能,使人懂得外在的行為規範;“養”則是培養人的內在精神,使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規範對人而言總是外在的,人們遵守行為規範不是出於內在的自覺,而是出於外在的強迫。
現代法律社會的管理的任務,就是如何來管理人。人們都知道法律,人們乞求於法律,因為除了法律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
應當檢討我們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應當更重視和強調“養”而不是“教”,如此,才能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如此,才能實現社會的真正和諧。
方法
不十分注重人際往來中的利益糾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卻勇於堅持立場;不十分計較人際往來中的是非恩怨,但卻能在正視不同意見的基礎上求同存異,才能做到“君子和而不同”。
原文出自《論語·子路》,是孔子所言。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文孔子說:“君子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但在內心深處卻並不抱有一種和諧友善的態度。”
何晏《論語集解》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見各異,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爭利,故曰不和。”
孔子的君子論強調人的行為應當是發自於內心的自覺的行為。這種理論對於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但因此卻忽視了“養”。
“教”是教人以知識與技能,使人懂得外在的行為規範;“養”則是培養人的內在精神,使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規範對人而言總是外在的,人們遵守行為規範不是出於內在的自覺,而是出於外在的強迫。
現代法律社會的管理的任務,就是如何來管理人。人們都知道法律,人們乞求於法律,因為除了法律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
應當檢討我們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應當更重視和強調“養”而不是“教”,如此,才能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如此,才能實現社會的真正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