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不掩

    你這裡所說的人,不是勞動者,倒好像書生,舊時代的知識分子,秋愁絕對不是勞動人民的感觸。

    書生學習了很多的知識,瞭解一年四季的更迭,相應的物候變化。

    書生知識既多,參照物就非常的多,養成了敏感的特性,自然界的冬去春來,夏畢秋始,話題都很多。

    秋天來了,氣溫逐漸降低,不再適合植物的生長。葉子是吸收光照,製造養分,供應開花結果,但是秋天到,果實已經成熟,不進入冬眠期,消耗極少,不再需要大批的葉子,所以植物逐漸減少對葉子的供應,葉柄末端萎縮,乾枯,承受不了葉子的重力,特別是風吹雨打,加速了葉子掉落,完成了一年的生存使命。

    書生們看到葉子紛紛下落,回顧其短暫的生命過程,不禁為其感嘆。這樣的著眼點是非常錯誤的。葉子自有其使命,無論花開果熟,以及維持大樹的生命,葉子到功不可沒。既然功成名退,葉子終其一生,無怨無悔。書生們看不到葉子對大樹整體的意義,僅僅對葉子生命終結悲哀,把葉子看成了個人主義者,呼籲的是關注葉子自由,權利,活脫脫亡國之君的心態。

    從農業而言,莊家的葉子及根莖,雖然生命終結,但可以進沼氣池,既出產可燃氣,也提供無害化處理的農家肥。有的地方,還可以收購。最簡單的焚燒,雖然浪費了主要的養分,但也得到草木灰,一樣可以肥田,或者配料包裹雞蛋,製成皮蛋。每一種處理,收益或多或少,從來不會放過。

    秋天到了,對於這樣廣袤的農田,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都在歡喜收成,這是一年生活的保證。水果,藥材,蔬菜,養殖的羊,兔等家畜家禽,還是農家經濟收入的重要部分。即使是農家兒童,也忙著小秋收,漫山遍野的野果,那麼紅,那麼香甜,整天吃過沒歇。試問,究竟農村,農家,哪一個在悲秋?

    遠離了勞動人民,遠離了衣食父母,感情就偏了,就像病怏怏的林妹妹,無精打采,向隅而泣。感情偏離都是小事,立場偏離勞動人民,就危險了。這兩個月來,香港鬧事,除了為首的歹徒,相當多的青少年,甚至他們的父母就是導遊,開店經營的,陸客懼而遠之,沒了生計,不顧全家死活,仍然跟隨鬧事,豈不悲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艾瑞夠是什麼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