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簡稱配合物,也叫錯合物、絡合物,為一類具有特徵化學結構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離子(統稱中心原子)和圍繞它的稱為配位體(簡稱配體)的分子或離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鍵結合形成
①命名配離子時,配位體的名稱放在前,中心原子名稱放在後。②配位體和中心原子的名稱之間用“合”字相連。③中心原子為離子者,在金屬離子的名稱之後附加帶圓括號的羅馬數字,以表示離子的價態。④配位數用中文數字在配位體名稱之前。⑤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種配位體,則它們的排列次序為:陰離子配位體在前,中性分子配位體在後;無機配位體在前,有機配位體在後。不同配位體的名稱之間還要用中圓點分開。根據以上規則,〔Cu(NH3)4〕SO4稱硫酸四氨合銅(Ⅱ),〔Pt(NH3)2Cl2〕稱二氯·二氨合鉑(Ⅱ),K〔Pt(C2H4)Cl3〕稱三氯·(乙烯)合鉑(Ⅱ)酸鉀。實際上,配合物還常用俗名,如K4〔Fe(CN)6〕稱黃血鹽,K3〔Fe(CN)6〕稱赤血鹽 ,Fe4〔Fe(CN)6〕3稱普魯士藍。
在命名配位化合物時,一般遵循中文IUPAC命名法,命名規律有:[1-3]
離子配合物以鹽的形式處理。命名配位單元時,配體在前,不同配體之間以圓點分隔,且最後一個配體與中心原子名稱間要加“合”字。配體的名稱列在右表,其順序主要遵循“先無機後有機”與“先陰離子後中性分子”兩條。配體前要加上配體個數,必要時加圓括號將配體名稱括起來,以避免歧義。中心原子需在其後標註氧化數,以帶圓括號的羅馬數字表示。正離子的配合物稱氯化物、硝酸鹽、硫酸鹽等,陰離子的配合物則稱某酸鉀/鈉或某酸。
橋聯配體前要加註μ;η則表示配體有n個原子與中心原子鍵結(n 即為配體的哈普託數)。對於可能產生鍵合異構的配合物,需在配體後註明配位原子。
配合物命名
[NiCl4]- 四氯合鎳酸(II)根離子
[Cu(NH3)Cl5]3- 五氯·一氨合銅酸(II)根離子
[Cd(en)2(CN)2] 二氰·二(乙二胺)合鎘(II)
[Co(NH3)5Cl]SO4 硫酸一氯·五氨合鈷(III)
Fe2Cl6(氯化鐵二聚體) 四氯二-μ-氯合二鐵(III)
(NH4)3[Cr(NCS)6] 六(硫氰酸根)-N-合鉻酸(III)銨
一、配合物的命名(供高中生學習使用)
(1)配合物的命名,關鍵在於配合物內界(即配離子)的命名
處於配合物內界的配離子,其命名方法一般依照如下順序:自右向左是配位體數——配位體的名稱[不同配位體名稱之間以中圓點(·)分開] ——合——中心離子的名稱——中心離子的化合價。
中心離子的化合價由外界離子電荷 /配位體電荷按配合物電荷為零計算得到,在中心離子後面用小括號加羅馬數字表示。
例子略。
(2)配合物可看作鹽類,若內界是陽離子,外界必是陰離子;若內界是陰離子,外界必是陽離子。可按鹽的命名方法命名,自右向左可命名為 某酸某 或 某化某 。
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種配位體,則它們的排列次序為:陰離子配位體在前,中性分子配位體在後;無機配位體在前,有機配位體在後。
配合物溶於水易電離為內界配離子和外界離子,而內界的配位體和中心原子通常不能電離。
Eg:[Co(NH3)5Cl]Cl2 ——〉[Co(NH3)5Cl]2+ + 2 Cl-, 有三分之一的Cl 不能被電離。
二、詳細說明 (供學術使用)
(1)在配合物中
先陰離子,後陽離子,陰陽離子之間加“化”字或“酸”字,配陰離子看作是酸根。
(2)在配位單元中
①先配體後中心離子(或原子),配體與中心離子(或原子)之間加“合”字。
②配體前面用一、二、三等表示該配體個數。“一”可省略。如易引起誤解則需給配體加上括號。
如:二(甲胺),二(三苯基膦)等。
④中心離子後面加“( )”,用羅馬數字表示中心離子(或原子)的價態。
(3)配體的先後順序
下述的每條規定均在其前一條的基礎上
①先無機配體後有機配體
如PtCl2(Ph3P)2 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鉑(Ⅱ)
②先陰離子類配體,後陽離子類配體,最後分子類配體
如K[PtCl3(NH3)] 三氯˙一氨合鉑(Ⅱ)酸鉀
如[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鈷(Ⅲ)
④配位原子相同,配體中原子個數少的在前
如[Co(Py)(NH3)(NO2)(NH2OH)]Cl 氯化一硝基˙一氨˙一羥氨˙一吡啶合鈷(Ⅱ)
⑤配體中原子個數相同,則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連的配體中的其他原子的元素符號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如NH2-和NO2-,則NH2-在前。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簡稱配合物,也叫錯合物、絡合物,為一類具有特徵化學結構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離子(統稱中心原子)和圍繞它的稱為配位體(簡稱配體)的分子或離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鍵結合形成
①命名配離子時,配位體的名稱放在前,中心原子名稱放在後。②配位體和中心原子的名稱之間用“合”字相連。③中心原子為離子者,在金屬離子的名稱之後附加帶圓括號的羅馬數字,以表示離子的價態。④配位數用中文數字在配位體名稱之前。⑤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種配位體,則它們的排列次序為:陰離子配位體在前,中性分子配位體在後;無機配位體在前,有機配位體在後。不同配位體的名稱之間還要用中圓點分開。根據以上規則,〔Cu(NH3)4〕SO4稱硫酸四氨合銅(Ⅱ),〔Pt(NH3)2Cl2〕稱二氯·二氨合鉑(Ⅱ),K〔Pt(C2H4)Cl3〕稱三氯·(乙烯)合鉑(Ⅱ)酸鉀。實際上,配合物還常用俗名,如K4〔Fe(CN)6〕稱黃血鹽,K3〔Fe(CN)6〕稱赤血鹽 ,Fe4〔Fe(CN)6〕3稱普魯士藍。
在命名配位化合物時,一般遵循中文IUPAC命名法,命名規律有:[1-3]
離子配合物以鹽的形式處理。命名配位單元時,配體在前,不同配體之間以圓點分隔,且最後一個配體與中心原子名稱間要加“合”字。配體的名稱列在右表,其順序主要遵循“先無機後有機”與“先陰離子後中性分子”兩條。配體前要加上配體個數,必要時加圓括號將配體名稱括起來,以避免歧義。中心原子需在其後標註氧化數,以帶圓括號的羅馬數字表示。正離子的配合物稱氯化物、硝酸鹽、硫酸鹽等,陰離子的配合物則稱某酸鉀/鈉或某酸。
橋聯配體前要加註μ;η則表示配體有n個原子與中心原子鍵結(n 即為配體的哈普託數)。對於可能產生鍵合異構的配合物,需在配體後註明配位原子。
配合物命名
[NiCl4]- 四氯合鎳酸(II)根離子
[Cu(NH3)Cl5]3- 五氯·一氨合銅酸(II)根離子
[Cd(en)2(CN)2] 二氰·二(乙二胺)合鎘(II)
[Co(NH3)5Cl]SO4 硫酸一氯·五氨合鈷(III)
Fe2Cl6(氯化鐵二聚體) 四氯二-μ-氯合二鐵(III)
(NH4)3[Cr(NCS)6] 六(硫氰酸根)-N-合鉻酸(III)銨
一、配合物的命名(供高中生學習使用)
(1)配合物的命名,關鍵在於配合物內界(即配離子)的命名
處於配合物內界的配離子,其命名方法一般依照如下順序:自右向左是配位體數——配位體的名稱[不同配位體名稱之間以中圓點(·)分開] ——合——中心離子的名稱——中心離子的化合價。
中心離子的化合價由外界離子電荷 /配位體電荷按配合物電荷為零計算得到,在中心離子後面用小括號加羅馬數字表示。
例子略。
(2)配合物可看作鹽類,若內界是陽離子,外界必是陰離子;若內界是陰離子,外界必是陽離子。可按鹽的命名方法命名,自右向左可命名為 某酸某 或 某化某 。
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種配位體,則它們的排列次序為:陰離子配位體在前,中性分子配位體在後;無機配位體在前,有機配位體在後。
例子略。
配合物溶於水易電離為內界配離子和外界離子,而內界的配位體和中心原子通常不能電離。
Eg:[Co(NH3)5Cl]Cl2 ——〉[Co(NH3)5Cl]2+ + 2 Cl-, 有三分之一的Cl 不能被電離。
二、詳細說明 (供學術使用)
(1)在配合物中
先陰離子,後陽離子,陰陽離子之間加“化”字或“酸”字,配陰離子看作是酸根。
(2)在配位單元中
①先配體後中心離子(或原子),配體與中心離子(或原子)之間加“合”字。
②配體前面用一、二、三等表示該配體個數。“一”可省略。如易引起誤解則需給配體加上括號。
如:二(甲胺),二(三苯基膦)等。
④中心離子後面加“( )”,用羅馬數字表示中心離子(或原子)的價態。
(3)配體的先後順序
下述的每條規定均在其前一條的基礎上
①先無機配體後有機配體
如PtCl2(Ph3P)2 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鉑(Ⅱ)
②先陰離子類配體,後陽離子類配體,最後分子類配體
如K[PtCl3(NH3)] 三氯˙一氨合鉑(Ⅱ)酸鉀
如[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鈷(Ⅲ)
④配位原子相同,配體中原子個數少的在前
如[Co(Py)(NH3)(NO2)(NH2OH)]Cl 氯化一硝基˙一氨˙一羥氨˙一吡啶合鈷(Ⅱ)
⑤配體中原子個數相同,則按和配位原子直接相連的配體中的其他原子的元素符號在英文字母表中的次序。如NH2-和NO2-,則NH2-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