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藏

    劉秀推翻王莽的新朝後,仍然定國號為漢。

    因為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天下還是劉家的天下,國號仍然是“漢”。

    不同的是,劉秀放棄了西漢的都城長安,改以洛陽為都。

    漢光武帝劉秀像

    這兩個漢朝,肯定是有區別的,當時人如何區分這兩個不同的“漢”朝呢?

    當時人一點都不含糊,一個在前,就稱“前漢”,一個在後,那就稱“後漢”。

    從當時的史書名稱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眾所周知的是范曄的《後漢書》。其實在這部關於東漢的斷代史之前,還有三國時期吳華人謝承的《後漢書》;晉司馬彪的《續漢書》、華嶠的《後漢書》、謝沈的《後漢書》、袁山松的《後漢書》,除此之外,還有薛瑩的《後漢記》、張瑩的《後漢南記》、張璠的《後漢記》、袁宏的《後漢記》等。

    從這些史書名稱可知,當時人多以“後漢”稱我們現在常說的“東漢”。

    那麼“東漢”這個稱號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呢?

    南朝人編修的史書中,已開始出現“東漢”、“西漢”的稱號。

    如《宋書 百官志》稱:

    積射將軍,強弩將軍。漢武帝以路博德為強弩校尉,李沮為強弩將軍。宣帝以許延壽為強弩將軍。強弩將軍至東漢為雜號。前漢至魏無積射。

    《南齊書 高逸列傳》

    吳郡鹽官人顧歡稱:“道經之作,著自西周,佛經之來,始乎東漢”

    說明自南北朝開始,有以都城位置區分兩漢的說法,逐漸有了以“東漢”稱“後漢”的說法,與此相對應,以“西漢”稱“前漢”的說法也開始出現。

    自唐以後,“東漢”、“西漢”這一稱謂逐漸推廣,在正史記載中多次出現,一直流傳影響至今。

    如《晉書 職官志》稱:

    尚書郎,西漢舊置四人,以分掌尚書。

    《陳書 高祖本紀》記載:

    東漢興平之初,西朝永嘉之亂。

    《舊唐書》本紀第一八上記載:“昔東漢處士橫議,遂有黨錮事起”。

    《舊唐書 地理志》稱:“東都(洛陽),周之王城,平王東遷所都也。故城在今苑內東北隅,自赧王已後及東漢、魏文、晉武,皆都於今故洛城”。

    《舊唐書》還記載大臣彥威上奏稱:“自東漢魏晉,漸違經意,沿革不一”。

    《新唐書 長孫無忌列傳》記載: “昔東漢明、章諸帝,友愛子弟,雖各有國,幼者率留京師,訓飭以禮”。

    “東漢”、“西漢”的稱謂相對於東漢時期使用的“前漢”、“後漢”而言,更有一種蓋棺論定的感覺。而一種較為穩定的稱謂一旦形成,就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代代流傳,影響後世。“東漢”、“西漢”,“東周”、“西周”,“東晉”、“西晉”等,莫不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鯨的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