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柯
-
2 # 扎西平措lntl
即便工業化程度相當高的國家如日本、德國、英國、美國等等,也沒有這麼高的生產能力,何況是農業的、積貧積弱的中國?而且當時而言每人一把也沒有必要。
-
3 # ZBLiu
這個可以很簡單地透過舉證否定:不但是二戰時,即使現在,美軍、俄軍、歐洲各國軍隊,有哪一個是每個士兵背一個八倍鏡的?這就表明,每人一個八倍鏡根本不是作戰必需的。作戰的時候,要考慮的是士兵能不能最有效地戰鬥,用不著的東西、不大用的東西,一律不帶。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比如說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時候,殺了很多平民,為什麼不給每個老百姓發一杆槍呢?扯淡!當兵的還不能保證人手一杆槍呢。哪有錢給每個老百姓配一把槍?就算你有錢,你到哪裡買去?國內的軍工廠生產槍支彈藥的速度,還供不上軍隊使用呢。
所以說,二戰時,為何不給每個士兵都發一個8倍鏡?成本呀!哪個國家配發得起?武器級別的高倍瞄準鏡屬於十分精密和昂貴的光學裝置,要加工這種儀器需要非常先進的技術,那可不是隨便一個生產手榴彈和AK-47的土作坊就能做出來的。就算是放到現在,美軍使用的高精度光學瞄準鏡價格是一支M4A1步槍的3-4倍。在二戰時,大量配發到每個普通士兵且不說在成本上不可能,就是生產能力也不可能達到呀。
再就是,且不說是狙擊手,就算是一個能使用瞄準鏡的精確射手,訓練成本是多少?是訓練時間需要多少?那可不是給你把菜刀你就能像崑山龍哥一樣揮舞著砍人。更何況,一名狙擊手不但要靠訓練,有時候天賦更重要。要在幾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把一名普通士兵甚至是平民訓練成一名狙擊手,這根本就不可能。
再就是,在戰爭中那種大兵團衝鋒作戰中,狙擊手的作用幾乎等於零。二戰中的衝鋒戰,交火距離一般在300—400米的時候開始,整個衝鋒時間幾分鐘就結束了。這種距離作戰,需要的是步槍和衝鋒槍組成遠近搭配的火力網。如此近的距離,如果用瞄準鏡瞄準就會捕捉目標非常慢,同時視野也變得非常狹窄,並不適合。這就好比,如果交戰雙方人員衝到了一起,最好的作戰武器不是步槍,是刺刀!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這個道理。
狙擊作戰針對的是高價值目標,比如說軍官呀無線電臺呀對方的狙擊手呀什麼的。但是戰場上哪有那麼多高價值目標呀。真正的衝鋒戰場,需要的是火力壓制,追求的是火力的集中度和烈度,絕不是超高的精度。所以說,少量的狙擊手加大量的自然機械瞄準計程車兵才是最符合戰場需要的主流配合。
真實的戰場絕對不是一場場吃雞遊戲,需要的是火箭、大炮、狙擊手以及千千萬萬普通士兵的配合,組成遠近不同的立體化的打擊能力的網,這才是最佳的組合。火箭殺傷力再大,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兵種都改成火箭軍。同理,期望透過給每個士兵都發一個8倍鏡就能提高整體戰鬥力的想法,以前不可能,現在不可能,以後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