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316260462047
-
2 # pzyyo24296
01.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唐·王昌齡) 02. 清晨控龍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澗,聯翩度碧潯。 苔流染絲絡,水潔寫雕簪。一御瑤池駕,詎憶長城陰。 【詠飲馬應詔】(唐·楊師道) 03. 騮馬照金鞍,轉戰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幹。 【紫騮馬】(唐·盧照鄰) 04. 虜騎三秋入,關雲萬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 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節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雨雪曲】(唐·盧照鄰) 05. 常經絕脈塞,復見斷腸流。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 隴雲晴半雨,邊草夏先秋。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 【送人之軍】(唐·賀知章) 06.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塞下曲】(唐·王昌齡) 07.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從軍行】(唐·王昌齡) 08. 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 【塞下曲】(唐·常建) 09.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朝驅東道塵恆滅, 暮到河源日未闌。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驄馬】(唐·萬楚) 10. 送君卮酒不成歡,幼女辭家事伯鸞。桃葉宜人誠可詠, 柳花如雪若為看。心憐稚齒鳴環去,身愧衰顏對玉難。 惆悵暮帆何處落,青山無限水漫漫。 【送子婿崔真父歸長城】(唐·劉長卿) 11. 玉塞抵長城,金徽映高闕。遙心萬餘裡,直望三邊月。 霜靜影逾懸,露晞光漸沒。思君不可見,空嘆將焉歇。 【關山月】(唐·徐九皋) 12. 天下今無事,雲中獨未寧。忝驅更戍卒,方遠送邊庭。 馬飲長城水,軍佔太白星。國恩行可報,何必守經營。 【送部四鎮人往單于別知故】(唐·徐九皋) 13. 一門同秘省,萬里作長城。問絹蓮花府,揚旗細柳營。 詞鋒偏卻敵,草奏直論兵。何幸新詩贈,真輸小謝名。 【奉酬路五郎中院長新除工部員外見簡】(唐·李嘉佑) 14. 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 古樹滿空塞,黃雲愁殺人。 【薊門行】(唐·高適) 15. 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少婦今如此,長城恨不窮。莫將遼海雪,來比後庭中。 【梅花落】(唐·劉方平) 16. 銜杯吹急管,滿眼起風砂。大漠山沈雪,長城草發花。 策行須恥戰,虜在莫言家。餘亦祈勳者,如何別左車。 【送劉判官赴豐州】(唐·盧綸) 17. 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雲長慘,無風沙自驚。 當今聖天子,不戰四夷平。 【登長城】(唐·李益) 18. 秦築長城城已摧,漢武北上單于臺。古來征戰虜不盡,今日還復天兵來。 【塞下曲】(唐·李益) 19. 統漢峰西降戶營,黃河戰骨擁長城。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 【統漢峰下】(唐·李益) 20. 雁塞日初晴,狐關雪復平。危樓緣廣漠,古竇傍長城。 拂劍金星出,彎弧玉羽鳴。誰知系虜者,賈誼是書生。 【度關山】(唐·李端) 21. 南依劉表北劉琨,征戰年年簫鼓喧。雲雨一乖千萬裡,長城秋月洞庭猿。 【塞外月夜寄荊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22. 孤城笛滿林,斷續共霜砧。夜月降羌淚,秋風老將心。 靜過寒壘遍,暗入故關深。惆悵梅花落,山川不可尋。 【長城聞笛】(唐·楊巨源) 23. 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經檀道濟故壘】(唐·劉禹錫)
回覆列表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bāo sì)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山羊馱磚 嘉峪關城,城牆高9米,還要在城牆之上修建數十座大小不同的樓閣和眾多的垛牆,用磚數量之大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沒有吊運裝置,全靠人工搬運.而當時修關城所用的磚,都是在40裡以外的地方燒製而成.磚燒好後,用牛車拉到關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儘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仍然供不應求,工程進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來到這裡放羊玩耍,看到這個情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山羊身上,然後,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輕巧的山羊,馱著磚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牆.人們看了又驚又喜,紛紛仿效,大量的磚頭很快就運上了城牆。 擊石燕鳴 相傳,古時有一對燕子築巢於嘉峪關柔遠門內.一日清早,兩燕飛出關,日暮時,雌燕先飛回來,等到雄燕飛回,關門已閉,不能入關,遂悲鳴觸牆而死,為此雌燕悲痛欲絕,不時發出"啾啾"燕鳴聲,一直悲鳴到死.死後其靈不散,每到有人以石擊牆,就發出"啾啾"燕鳴聲,向人傾訴.古時,人們把在嘉峪關內能聽到燕鳴聲視為吉祥之聲,將軍出關征戰時,夫人就擊牆祈祝,後來發展到將士出關前,帶著眷屬子女,一起到牆角擊牆祈祝,以至於形成一種風俗。 冰道運石 當初,修建嘉峪關城時,需要成千上萬塊長2米、寬0.5米、厚0.3米的石條,工匠們在黑山將石條鑿好後,卻人抬不起,車拉不動,且山高路遠,無法運輸.大夥兒邊鑿石條邊發愁,眼看隆冬季節就要到了,石條還沒有從山裡運出一塊,若要耽誤工期,沒有工錢是小,這腦袋可就難保了.大家正在長噓短嘆,這時,忽然山頂一聲悶雷,從白雲中飄下一幅錦綢,眾工匠趕緊接住,只見上面若隱若現有幾行字,大家看後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來後,眾人從山上往關城修一條路,在路面上潑水,讓其結成一條冰道,然後把石條放在冰道上滑行運輸,結果非常順利的把石條運到了嘉峪關城下,不但沒有延誤工期,反而節省了不少工期.眾工匠為了感謝上蒼的護佑,在關城附近修建廟宇,供奉神位,併成為工匠出師後必須參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