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中國漢族人民傳統的漢服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經歷了多次演變,明代時中國漢服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時期。在此階段,漢服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與改進,比甲就是其中的代表。那麼,明代的“比甲”究竟是什麼樣?它又是怎樣出現的?以下筆者就結合自己的認知和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交待。

    一件華美的明清比甲

    明朝的服飾繼承了漢唐宋時代中原王朝主流的衣物樣式,同時也由於歷史因素繼承了某些蒙元服裝的元素,即所謂“胡化”。雖然滿清立國後大力打擊了明式漢服,但仍保留了少數款式和特徵。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從北韓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同胞的的服飾中看到一些“遺蹟”。

    南宋背心

    目前研究認為比甲應當在宋代就有雛形,是一種無袖的長罩衫。後來在宋蒙民族交流的過程中傳入蒙古。蒙元帝國時期紐扣在中國服飾中開始了大範圍的使用,比甲也有紐扣的出現,使得比甲的穿著更加便捷緊實,收到廣大群眾的歡迎與喜愛。比甲從客觀上來說最大的特色就是便於騎射,也漸漸成為草原騎射民族的常著衣物。《元史》中有一段對於比甲的記載:“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去領袖,綴以兩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馬,時皆仿之。”由於它便於生產生活,又不失美觀,在明代以後逐漸流傳開來。樣式上與今天人們穿的背心很像。據文獻和傳世文物證明,明代比甲一般都有五枚金屬扣,在上層官僚也貴族中也收到追捧。

    明代比甲設計圖樣

    入清以後,比甲主要是婦女經常穿著的衣服,如果大家留心翻閱《紅樓夢》,就能看到不少有關比甲的描寫,這裡筆者就不一一冗述了。

    參考資料:

    沈從文:中國服飾史

    宋濂等:元史

    陳娜娜 , 徐方傑 , 陳嘉毅:漢、唐、明代漢服設計與對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程有增根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