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爾德曼認為,謊言有不同層次之分,而說謊的動機歸為三大類:第一類,討別人歡心,讓人家感覺好一點;第二類,誇耀自己和裝派頭;第三類,自我保護。謊者一般會出現下列症狀:瞳孔膨脹;音量和聲調突變;笑容較少;眨眼太多;頻頻聳肩(主要指西方人);眼神接觸出奇地多或少;說話中帶有較多停頓、假裝清喉嚨、中間穿插“嗯”等語氣詞;經常摸鼻子;頻頻吞嚥等。而且習慣說謊的人,往往到了後面會對自己的謊言信以為真。因此習慣說謊不是一個好的習慣,這樣下去容易導致一個人生活產生錯亂感。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爾德曼認為,謊言有不同層次之分,而說謊的動機歸為三大類:第一類,討別人歡心,讓人家感覺好一點;第二類,誇耀自己和裝派頭;第三類,自我保護。謊者一般會出現下列症狀:瞳孔膨脹;音量和聲調突變;笑容較少;眨眼太多;頻頻聳肩(主要指西方人);眼神接觸出奇地多或少;說話中帶有較多停頓、假裝清喉嚨、中間穿插“嗯”等語氣詞;經常摸鼻子;頻頻吞嚥等。而且習慣說謊的人,往往到了後面會對自己的謊言信以為真。因此習慣說謊不是一個好的習慣,這樣下去容易導致一個人生活產生錯亂感。
讓說謊者坦白的方法1.不要責難嫌疑人:如果以進攻性的問題發問,如“當時你為什麼不在那裡?”或“你是在騙我吧?”這會令人防備,死守他們的謊言。不如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如,“你說你在哪來著?”或“你什麼時候到家的?”。2.正確使用人的肢體語言:看著對方的眼睛,把頭垂向一邊,斜靠著,使用開放的手勢―――比如,不要把手叉起來。這些身體語言沒有恐嚇性,鼓勵別人說真話。3.要求重複:如果說謊者說,“看,我跟你說過這個。”請他準確地重複——把編造的故事複述一遍是很難的。4.給說謊者最後一個機會:如果說謊者仍然堅持,而人們仍舊懷疑,不如暫時放棄,說,“好吧,在再次確認這些都沒有發生以前,我們還有什麼事要做嗎?”再給說謊者機會更改,說謊者會更傾向於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