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主要講毛遂在秦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的危急時刻,自我推薦跟隨平原君去楚國談判合縱抗秦獲得成功的事蹟。當時的情況是:秦兵圍攻邯鄲的時候,趙國派平原君向楚求救兵,要和楚國連合抗秦。他邀請二十個有勇力、文武兼備的食客門下一同去。門下有個叫毛遂的,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於是平原君帶著毛遂一同去了。那十九個人互相使眼色譏笑他,只是沒有說出口來。毛遂等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問題,十九個人都欽佩他。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合縱,久久沒有音訊。於是那十九個人就讓毛遂去,毛遂進去,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向楚王敘述了合縱對楚國的好處。楚王終於與趙國訂立了合縱盟約。平原君訂下了縱約回來,回到趙國,說道:“毛先生憑藉自己的勇氣,比百萬軍隊還強。我不敢再觀察、評價士人了。”於是讓毛遂做了上客。這就是毛遂自薦的故事。《史記》寫了一些小人物,但他們無一不與那些大人物大事件息息相關。有些大人物能完成某些大事,主要是依靠這些小人物的智慧和力量。他們的歷史作用,使他們與大人物並駕齊驅,甚至使有些大人物相形見絀。《毛遂自薦》就具體反映出這一有趣的歷史現象。它透過“合從於楚”這一重大事件的記敘,具體表現並高度讚揚了平原君的舍人毛遂的智慧、勇敢及主動承擔重任的精神。毛遂自薦去楚,這是具有強烈愛國心的人要為救國施展才能的表現。他的愛國心,他的外交才幹和過人勇氣在趙楚談判中表現得尤其充分。談判因楚王畏懼強秦,整整一個上午不能達成合縱協議。毛遂便不拘禮儀,“按劍歷階而上”,勇武凌人。他實是責問楚王,卻對平原君說:“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又十分機智。面對楚王的叱斥,他毫不驚慌,反而警告“王之命懸於遂手”,進一步從精神上震懾楚王,讓他貼耳恭聽意見;然後再針對楚王的心理,抓住秦楚的矛盾,滔滔陳述利害,合乎情理地得出“合縱者為楚,非為趙也”的結論,迫使楚王不得不同意合縱。緊接著,毛遂又趁熱打鐵,馬上安排歃血定縱,以防節外生枝,楚王變卦。終於使這次談判成功。梁啟超稱“毛遂一小藺相如也!”
《毛遂自薦》主要講毛遂在秦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的危急時刻,自我推薦跟隨平原君去楚國談判合縱抗秦獲得成功的事蹟。當時的情況是:秦兵圍攻邯鄲的時候,趙國派平原君向楚求救兵,要和楚國連合抗秦。他邀請二十個有勇力、文武兼備的食客門下一同去。門下有個叫毛遂的,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於是平原君帶著毛遂一同去了。那十九個人互相使眼色譏笑他,只是沒有說出口來。毛遂等到了楚國,與十九個人談論問題,十九個人都欽佩他。平原君與楚王談判合縱,久久沒有音訊。於是那十九個人就讓毛遂去,毛遂進去,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向楚王敘述了合縱對楚國的好處。楚王終於與趙國訂立了合縱盟約。平原君訂下了縱約回來,回到趙國,說道:“毛先生憑藉自己的勇氣,比百萬軍隊還強。我不敢再觀察、評價士人了。”於是讓毛遂做了上客。這就是毛遂自薦的故事。《史記》寫了一些小人物,但他們無一不與那些大人物大事件息息相關。有些大人物能完成某些大事,主要是依靠這些小人物的智慧和力量。他們的歷史作用,使他們與大人物並駕齊驅,甚至使有些大人物相形見絀。《毛遂自薦》就具體反映出這一有趣的歷史現象。它透過“合從於楚”這一重大事件的記敘,具體表現並高度讚揚了平原君的舍人毛遂的智慧、勇敢及主動承擔重任的精神。毛遂自薦去楚,這是具有強烈愛國心的人要為救國施展才能的表現。他的愛國心,他的外交才幹和過人勇氣在趙楚談判中表現得尤其充分。談判因楚王畏懼強秦,整整一個上午不能達成合縱協議。毛遂便不拘禮儀,“按劍歷階而上”,勇武凌人。他實是責問楚王,卻對平原君說:“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又十分機智。面對楚王的叱斥,他毫不驚慌,反而警告“王之命懸於遂手”,進一步從精神上震懾楚王,讓他貼耳恭聽意見;然後再針對楚王的心理,抓住秦楚的矛盾,滔滔陳述利害,合乎情理地得出“合縱者為楚,非為趙也”的結論,迫使楚王不得不同意合縱。緊接著,毛遂又趁熱打鐵,馬上安排歃血定縱,以防節外生枝,楚王變卦。終於使這次談判成功。梁啟超稱“毛遂一小藺相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