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夕少年

    如何看待印象派畫家馬奈提出的“為藝術而藝術”口號?

    我們需要追溯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

    馬奈感到了繪畫的危機

    印象派畫家馬奈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時候,古典主義繪畫還沒有顯示出行將沒落的跡象,一年一度的官方沙龍還是熱鬧非凡,一幅幅技術精湛的油畫還在不停歇地講述著那千篇一律的宗教、神話、傳奇和文學故事,繪畫早已成了戲劇與小說的精美插圖。

    馬奈感到了繪畫的危機,繪畫不應該是文學的附庸和畫室的技術,其審美的力量在於繪畫自身的形式。不久英國的印象派畫家惠斯勒( Jame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也提出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繪畫就應該像音樂一樣,沒有故事,沒有情節,只有和諧的色彩和動人的色調,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附有一個音樂性的標題。

    從“印象派”到“那比派”

    從印象派開始,繪畫的形式問題日益為新一代畫家所關注,新印象派畫家修拉( Georges Seurat,1859-1891)從現代光學理論中受到啟發,創造了以色點並置為造型基礎的繪畫形式,一種純視覺的色彩關係成為畫面的主體。

    塞尚認為自然界的形式與色彩有一種永恆的關係,藝術家就是要把這種內在的關係表現出來,他在印象派色彩的基礎上發展出一種幾何形結構的繪畫形式,預示了現代工業社會給人帶來的新的視覺關係。

    隨後,那比派(LesNabis)畫家維亞爾( Edouard Vuillard,1868-1940)和勃納爾(Pierre Bonnard,1861-19471)以“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為基礎,結合日本版畫的平塗色彩效果,形成了裝飾性的色彩畫面。

    與此同時,勃拉克也在塞尚繪畫的影響下,開始了表現純結構的試驗。場視覺語言的革命席捲了歐洲畫壇,這場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繪畫的形式,這不僅出自藝術家追求藝術創造的需要,也出自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人們視覺習慣的改變。

    “為藝術而藝術”口號的影響

    但是人們對這種變化不是自覺意識到的,因為對於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繪畫的問題已經有了固定的看法,人們仍然習慣於用油畫來逼真地再現古典題材、自然風光和家庭生活。因此,現代藝術運動面臨的不僅是官方學院派的壓制,社會與觀眾的接受能力也是對他們的考驗。

    在剛剛進入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巴黎成了前衛藝術的中心,青年藝術家從四面八方來到巴黎,野獸派與立體派運動最先在這兒形成,有些藝術家在巴黎定居下來,成為運動的領導者與參與者,有些則把巴黎的觀念帶回他們的國家,使巴黎的衝擊波擴充套件到歐美各地,各國因而也發生了以視覺革命為中心的新藝術運動。

    結語

    可以說,這些青年人雄心勃勃,大膽地向傳統慣例和觀眾既定的欣賞趣味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終於使現代主義藝術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但在當時,不論是這些藝術家還是拒絕接受他們的觀眾都沒有料到,在整個20世紀,從建築到工業設計,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到商業文化,都深刻地反映著這場視覺革命的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哪些比較先進的卡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