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城放翁
-
2 # 書的另一邊
我老家是甘肅定西的,在我們那裡“抬槓”不叫抬槓,叫“犟”。是怎麼來的這種說法,聽我慢慢講來。
老家農村裡都是要種地的,世世代代的農民們都是在黃土高坡上以耕種為生。黃土高坡的地貌是山坡連綿不絕的,下面有我在飛機上拍到的圖片。所以這種地貌大型機械是無法發揮作用的,人們只能用牲畜在山坡上的地裡耕地。一般用的牲畜有牛、驢、騾子等。其中驢最便宜,較牛和騾子溫順,也好養活,所以大部分家裡都養驢。
我們家在我小時候就養了一頭驢,耕地的時候和別人家的驢用繩子套在一起,兩家的地都是用它們來耕的,還是很辛苦的。
那麼這個“犟”字是怎麼來的呢,是從驢身上來的。小驢從出生到長大,再到能耕地是有一個過程的,也可以叫馴服吧。就是把年輕的小驢和已經耕了好幾年地的老驢用繩子套在一起,讓老驢帶著小驢一起耕地。但是小驢沒耕過地啊,所以就各種調皮搗蛋,總是不按節奏來,跑錯“地道”(耕地的時候來來回回的路線)。農民伯伯們在後面跟著,用繩子各種調控,各種喊罵“這犟驢啊”。因為年輕的小驢不聽話嘛,所以就被這麼喊。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看到有些年輕小夥子也不聽老人家的話,總是一意孤行,就跟那年輕的小驢一樣子,所以人們就會喊“犟(驢)”,也就是抬槓的意思。
-
3 # 行草亭
哈哈!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們家鄉是雲南昭通的。每當遇到兩個人在為了一個問題探討而僵持不下互相抬槓時,其中一個就會對另一個說(你就是古搗犟,或者是說你就是日古古的!),是不是有點意思!
-
4 # 張師傅5107
"抬槓"不是一個人的事,最少二人,還能有二人以上的評判或參於,"抬槓"是民間對"爭議"的形勢的強化,並有激烈的個人表現。
"不抬不贏","不爭不明";當一人提出對某種事例提出看法或意見時,同事或他人便說出不同看法和意見,形成語言對執,呈現越演越烈的反波,透過激烈的爭議和第三者的評判或自認,得出正確的事實理論,輸得一方有了正確認識,增加了知識,預設宣告"抬槓"結束。
"抬槓"丕需勇氣,敢與不同意見和想法作"拼死"的反犟。"臉紅脖子粗"就是抬槓人的真實寫照。
"抬槓"的重要意義,透過"抬槓"(爭議)可以讓正確的理論和實事得"驗明正身"分明瞭錯就錯,對就是對,堅定了立場,爭得實事依據,使正確路線和方針得以完整實施,眾人都授盆。
"抬槓"是"爭議"是進步的民間形勢和叫法;看起來有點不和諧,實際是社會“和諧"發展有著重要非凡意義。對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提供"正能量"。
-
5 # 紫夢飛舞
抬槓就是兩個人或者多人,對同樣的問題有不一樣的看法。雙方都各持己見,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
一般從性格上來說,喜歡抬槓的人大多爭強好勝,不肯服輸,自尊心比較強,似乎天生就有一種好鬥的基因。
在生活和工作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有一句話叫做‘真理越辯越明’。
透過辯論,闡述自己觀點和看法,到最後達成共識。透過辯論,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鍛鍊自己的口才,使思維變得清晰……
抬槓~可以說槓頭、槓精、又槓上啦……
還可以說真犟、犟種、犟驢、真倔、倔驢等……
回覆列表
抬槓,是個河南的方言,主要是愛與人爭論,任何事情都忍不住去與對方爭辯不休,不管對錯,總是想用自己的理由壓倒對方的理由。四川方言稱“槓起了”也是同義,四川人還是抬槓高手,講個故事:
一天,我們正議論姚明是如何如何高時,我身旁平時最愛抬槓的四川PLMM又抬槓了:“姚明算什麼高,我們家鄉有個人比他高多了”
“誰?”我們齊聲驚問。
“樂山大佛”她得意地說。
眾人都暈,有兩個戴眼鏡的眼鏡都掉了下來……
一GG不服氣:“不就七十多米嗎……”
卻被這個四川MM打斷:“才七十多米嗎?”
另一人很有把握地說:“是71米。”
所以說,你們這些人連一些基本常識都不懂”這個MM振振有辭,“人家坐著是71米,那麼站起來呢?”
眾人跌倒在地……
“你倒是讓他站起來呀!”這個GG還是不服氣。
“咳,人家在江邊一坐就是一千多年,風吹雨淋的,早得關節炎了。有本事你去坐幾年試試!” 眾人徹底無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