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克里姆林宮的獨行者
-
2 # 東吳周郎
有句話可能不中聽,然而它在歷史上確實是真實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道德經含義深刻↑
什麼是“芻狗”呢?這個詞其實內涵深刻。
很久遠的年代以前,老百姓們祭祀的時候往往用狗當做祭祀牲畜,因為豬牛羊這些家畜要麼價格昂貴,要麼對家庭作用太大,人們不捨得殺掉它們,於是用狗來替代。
再到後來,人們祭祀時連真狗也不用了,而是用草結紮成狗的模樣,用來祭祀,這就是“芻狗”。
“芻狗”的命運是怎樣的呢?芻狗做好以後,在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特別敬畏;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它就沒什麼作用了,就把它扔下不管了,丟棄,踐踏,燒掉。
《道德經》裡這句話真的非常形象的寫出了“老百姓”的地位:平時,肉食者階層口口聲聲以黎民百姓為主,民為天,可到了關鍵時刻,老百姓無一不是芻狗,甚至完全喪失了人格屬性,像雞狗一樣被砍殺。
這樣的故事,在幾千年中內外歷史上不絕如縷,隨手翻史書,例子比比皆是。
到了曾國藩這一代,這樣的不幸再度發生。
↑曾國藩是一個複雜的人物↑
在成立湘軍,與太平天國做生死相搏之前,曾國藩是有名的理學家,他不但不貪腐(當然,他當時確實也沒那個條件),不混日子(每天反省自己,並通讀有清以來的所有奏摺文字,學習治天下),更是口口聲聲心懷天下。
咸豐元年,曾國藩上疏咸豐《備陳民間疾苦疏》,這本奏疏非常深刻的揭示了當時老百姓生活之艱辛困苦,其中他指出一條:“二曰盜賊太眾,良民難安也”,“今日之劣兵蠹役,豢盜縱盜,所在皆是,每一念及,可為寒心。”
也就是說,很多基層都在養寇自重,官匪一家,魚肉百姓。
有這樣的認識之後,曾國藩苦思良策,最終走向了法家嚴刑峻法的解救之道。
因此,我們也就不奇怪為什麼曾國藩創立湘軍初期,在湖南辦理審案局,捕殺“百姓”。在他看來,亂世須用重典,他決意殺雞儆猴,把挑頭鬧事,流氓慣犯一律殺頭,寧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如果每個犯人都審上一年半載,如此效率能辦得成什麼事?
↑曾國藩雖然落得“曾剃頭”的稱號,但他此時的殺戮並沒有那麼誇張↑
也正因此,曾國藩得罪了那些縱寇養寇的官僚(幾乎是當時整個湖南省官僚群體),辦案就是人情,辦案就是政績,辦案就是白銀!曾國藩卻眼一閉,心一橫,揮舞屠刀,砍掉數百人頭的同時,也砍向社會最深層的潛規則。落得個“曾剃頭”的名聲。
當然,在這次殺戮之中,曾國藩存在誤殺濫殺的行為,但總體上沒有把百姓當成“芻狗”,等到了湘軍打仗的中後期,曾國藩已經漸漸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力,同時,他自己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
以安慶之戰為例:1861年的安慶之戰後,曾國藩確實縱容部隊對安慶老百姓犯下了暴行,而他的動機,無非就是為了湘軍計程車氣和財路,劫掠既可以實現湘軍士兵的發財夢,屠殺更是能夠洩憤久圍不下的巨大犧牲,作為報復。
可見,這時候的曾國藩已經“以百姓為芻狗”了。
↑曾國藩有兩個弟弟死在了討伐太平天國戰爭中↑
在湘軍一開始籌建時,曾國藩是天真幼稚的軍事新手,他信奉愛民之師才有戰鬥力,於是編寫《愛民歌》,在軍事訓練的同時,狠抓部隊思想教育。
可惜,道德抵不過事實。清廷的官僚體制,決策層對漢人集團的壓制和戒心,讓曾國藩湘軍的籌糧籌錢舉步維艱,曾國藩一度想撂挑子不幹了,每天他最大的壓力,就是像個要飯似的,四處籌款籌糧食,而江西,湖南等地官僚系統不但不予以最大支援,反而和曾國藩對著幹,等著看他的笑話。
你曾國藩可以講道德,因為你餓不著肚皮,但湘軍將士們就沒這麼“高尚”了,不搶不殺,難道餓死不成?
↑曾國藩一直受到清廷高層的猜忌和防範↑
曾國藩縱容湘軍屠殺的另一個動機,在於報復——長毛太平軍是他的死敵,雙方是你死我活的關係,1861年夏季,安慶即將被攻破,曾國荃寫信請教哥哥如何處置安慶投降一事,曾國藩回信寫到:“克城以多殺為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弟意如何?”
此時,曾國藩真是已經徹底把老百姓當成“芻狗”了,多殺有利,則大肆殺伐,老百姓不過只是兩腳羊罷了,尤其是安慶百姓始終堅定支援太平軍,這讓曾國藩付出了幾乎生命的代價——1860年,曾國藩在祁門大營駐守,意在拖住太平軍在江西的兵力,為安慶之戰爭取時間,而他差點就死在祁門大營。
幾經生死,曾國藩再也不是當年哀嘆百姓多艱的書生官吏了,他的心志早已磨練成為殺人利器。
我們當然要譴責他,但換成你是他,估計也會這樣做的。
沒辦法,這就是人間的規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回覆列表
有太平天蟈屠的多嗎?史料記載太平天蟈運動導致7000多萬人死亡,直接死於屠殺的就有2000多萬,可以去問問現在江浙一帶,都特別恨太平天蟈,太平天蟈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跟著洪賊瞎起鬨搞亂國事,曾國藩鎮壓太平天蟈是為了穩定當時的局勢,如果太平天蟈贏了,中華民族必將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