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們的鄉村
-
2 # 鄉間一抹陽光
4月5號就是清明節了,桃紅柳綠,草木萌動,四野清明!
清明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農村人都要祭祀祖先,緬懷故人。清明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清明時節,氣溫逐步上升,萬物吐故納新,在北方農村地區農民開始進入播種階段,農諺曰“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在老家,農民開始播種西瓜,種植黃豆,蔬菜,果樹進入開花管理階段,小麥進入拔節期,澆水灌溉,施肥打藥,一片繁忙景象!
對於農民來說,在古時候農村農業生產落後,作物都是靠天收成,雨水多了,風調雨順就容易出現豐收的年景,生活過的就好一些。當雨水少,天氣乾旱,作物缺乏水分,就會欠收,農民生活就會比較困難,可能要借債度日。由於天氣對農民的農業生活影響太大了,清明前後又是播種的時節,所以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透過對清明節氣的天氣風向變化,來預測今年的農業豐收。
“清明楊柳朝北擺,一年能還十年債”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清明刮南風,楊柳往北方飄動,那麼今年就會農業大豐收,收成好了有剩餘就可以把陳年舊債都還上。
自古有農諺說“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清明刮西北風,那麼以後的天氣就會天旱少雨。清明刮南風,未來的天氣雨水可能就比較多。在我們當地是季風性氣候,從風向就很容易看出未來幾天的氣候狀況,西北風,容易帶來乾燥寒冷的氣候,東南風往往帶來溫暖潮溼的氣候。
清明前後,農村開始春耕播種,清明以後作物都開始發芽了,作物發芽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健康茁壯成長,如果雨水比較少,土壤乾旱,作物生長不利,就會減產,清明以後下雨多,對於農業生產豐收是有保障的,所以,農民都希望在清明的時候刮南風。
今年4月5號清明節,大家可以觀察一下當地的天氣,清明節刮的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來看看農諺預測的準不準?
在以前那個科技沒有那麼發達的農村社會生活下,農民們都是靠天吃飯,對於大自然氣候變化以及災害是非常敏感又害怕的,因此,農村的老一輩的人,透過不斷的觀察以及經驗摸索出了一套農村俗語用來預測年景以及收成好壞,而清明節也是對於農村來說的一個重要節氣,特別是清明時候的風向,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先來了解一下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這兩句關於清明風向的農村俗語吧,第一句“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天禾大有收”,講述的是如果在清明時節風向刮的是南風的話,那麼,這一年的收成年景都會很不錯,地裡的莊稼都能有一個好的收成,一個大大的豐收年。
第二句“清明楊柳朝北擺,一年能還十年債”,也是一個意思,清明時節風向颳起的是南風,那麼,這一年的收成就會很好,收成好了自然過得生活也就好了,不僅能夠有所存糧還能還請以往那些陳年舊債,大家都知道,在以前,農村都是透過地裡的莊稼來養活自己的,如果收成不好,就會鬧饑荒,一鬧饑荒,那麼就會餓肚子,需要去借債來度過自己的生活,清明刮南風,收成好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還清債務,因此,就有了這麼一句俗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不僅是紀念祖先的日子也是自然節氣點,特別是安排農事活動方面對農民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農村老一輩就開始流傳著關於清明的一些農村諺語了,而且透過自己的觀察和經驗做出了一些預測,雖說不是百分百準確,但是在沒有科技那麼發達的時候還是很有用處的,對此,你們覺得這句農村俗語準確嗎?你還有什麼另外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