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溯路之行2
-
2 # 梅里一了
謝邀,刪繁就簡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文字的目的是書寫,書法只是副產品,因此漢字的簡化是必然,相信在漢字的使用上,各地區都將趨同,這並不影響書法的傳承,現代有書法家工大篆,籀文的,字美得象畫,我們不可能要求大家回到大秦時代,按李斯趙高的帖子寫字吧。那些打著繼承傳統的旗號,背簡就繁的忽悠,註定是行不通的。
-
3 # 高長寬4
應該不會……首先沒人會要求他們棄棄繁用簡,這事自己看著辦。其次從民國到臺灣香港一直在用繁體,一直挺好,也沒人嫌麻煩。你讓他改他還不願意。再者現在多用電腦手機交流,打字也不麻煩。最後,繁體字獨特的美感是簡體無法代替的,君不見現在的書法國畫篆刻作品,一上升到藝術層面所有人都在用繁體字……
-
4 # 子衿書法
繁體字的使用,在書法作品中很普遍。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習書法的朋友,都是從臨寫古代碑帖中學習。
簡化字由於沒有太多的古代範例,學習書法的朋友又習慣了對繁體字的審美標準,在應用簡化字寫作品時,總是感覺差了點什麼。
刪繁就簡,一直是書法發展的自然規律。大篆替代了古文,小篆替代大篆,隸書替代小篆,楷書替代隸書。現代的簡化字替代繁體字,都是以簡代繁。遵循的是便於書寫,提高書寫速度,節約書寫時間,提高辦事效率。
我們現在的簡化字,有的在古代就已使用。如”無“、”萬”、”制“、”修”、”後”、”質”、“於”……等字。”後“在古代,專指後宮,皇后、太后。無前後之義。現在以音同簡化為一字。簡化字的另一個方法,是以草書為簡化基礎,把繁體字的草書寫法直接搬過來,如“學”、“與”、“時”等字。
港澳臺地區,以及使用漢字的其他漢文化地區,目前還在使用繁體字。相信隨著我們國家的國力不斷的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簡化字將會普及到所有使用漢字的角落。
-
5 # 抱庸詩書
除了草書,筆畫越簡單的字,想寫俊越難,也最見書者的功夫。繁體字筆畫多,結構緊湊,成字便於遮醜,因此也更受看。加之尋常所見的書法珍品、名家法貼,大多是古人以繁體字書寫的傳世之作,人們潛意識裡也更傾向於繁體字更為古樸典雅。
其實這只是一種欣賞習慣,而非結論。當代也有名家常以簡體字入墨,比如啟功老師,功力深厚,不僅美觀大方,更有一種刪繁就簡的暢快。
因歷史政治原因,不僅是港臺,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大中華文化圈(不含大陸)大多仍舊承襲民國時期的中文繁體字。按題主所問,臺灣日後會不會使用簡體字,我從兩個方面回答。
一是作為語言工具,臺灣普及簡體字是大勢所趨。政治與歷史上,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迴歸是遲早的事。當政治樊籬被打破,兩岸同胞之間的共事交往將更加緊密,通用簡體字是必然的。在全球舞臺上,大陸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大,不遠的將來,不僅港臺地區,整個大中華文化圈都會普及簡體字。
二是作為文化遺產,繁體字仍將長期存在,尤其是書法藝術領域。沒有其他原因,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像甲金小一樣,歷時數千年也沒有泯滅。
抱庸齋主,問候朋友。八一節快樂!
回覆列表
謝題主之邀。很同意您對繁體漢字的欣賞,餘亦持此看法,偶而在書寫時也無意識地蹦出一、二個繁體字的。如電費,我就常寫成電費,審美習慣。其實,文字是為生活服務的,只要在實際運用中,不產生歧義、表達準確即可。自建國以來,中國的文字改革委員會似乎已經進行和頒布了兩次?文字改革及名錄,目的是為了統一標準和生產生活的方便。至於臺灣,本就是華夏一統的一家人,同文同種。到底是用繁體或簡體,似乎不是問題。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誰能會處理不好自家的事呢?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華夏民族始終如一,有能力,有信心,如磐石般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