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霽視角
-
2 # 鬼影問道化真身
黃河河套至陰山之間的區域,對古代遊牧部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一旦草原有天災,陰山至河套之間的區域,就是古代的草原遊牧部族,重要的避難之地。
黃河河套不但適耕適牧,而且緊臨中原,甚至可以看成是中原的一部分。倘若古代遊牧部族在此發展壯大,那將會對中原皇朝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自古以來中原皇朝一有機會,就會不惜代價的去控制陰山至黃河河套這一區域。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黃河河套至陰山這一區域的控制權,就是草原政權與中原皇朝之間的勝負手。哪一方佔據了陰山至河套這一區域,哪一方就取得了主導地位。西漢、唐拿下這一地區,漢唐就能震懾草原;遼、金丶蒙古汗國拿下這一地區,遼、金丶蒙古汗國就能威懾中原!
顯而易見,明朝與蒙古勢力都知道陰山至河套地區的重要性。因此,明朝與蒙古勢力互不相讓!明朝雖然整體實力比蒙古勢力要強一些,但是僅僅就陰山至河套地區,這一地域的爭奪情況來看,明朝與蒙古勢力,還真是勢均力敵。這也就是明朝想收復黃河河套地區,但是卻極為艱難的原因。因為蒙古勢力也不會輕言放棄,一有機會也會不惜代價,去拿下陰山至河套地區!
-
3 # 史學蟲洞
想說清楚這個問題,
反之一個封建王朝放棄一個地方的行政統治權力,無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人口重心,第二,氣候問題
明代時期經濟重心和人口中心位於南方,河套的丟失與收復並不會影響到帝國的中心,如此一來,河套就似乎可有可無了,與其相比,一個賦稅不一定能自給自足,氣候惡劣的河套,遠不如急需恢復生產的內地重要,所以明朝對河套的所作所為,也就順理成章了。
河套地區位於中國黃河幾字彎流域一帶,即現今的寧夏、內蒙古、陝西一帶。與西北其它地區不同的是,這裡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自古以來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尤其以盛產牧草適合放牧養馬而得到歷代中原王朝的青睞。
天然牧場,養馬寶地對於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原歷代王朝來講,人口、糧食都還不算短缺,但每逢戰事,馬匹都是供不應求。眾所周知,古代戰爭中,騎兵往往是最重要的一大兵種,尤其在對陣草原民族時,騎兵的重要性就更為突出了。
而中原各地並不盛產馬匹,原因就是沒有多少適合放牧養馬的天然牧場,所以,作為盛產牧草和最適合養馬的河套地區,自然就得到了歷代中原王朝的青睞,能夠得到這裡,並守住這裡,就是一個王朝能否擁有強大騎兵的關鍵。
明朝自推翻元朝統治,將蒙古人趕回漠北之後就十分注重對河套地區的控制,也將其視為巡養戰馬,訓練騎兵的寶地。可是,自明英宗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後,明朝軍力銳減,河套地區逐漸被蒙古人佔據。
當時,蒙古雖然已不再是一個統一的帝國,尤其在元朝覆滅之後早已分崩離析,成為散碎的多個部族,各部族間戰亂不斷。
可在明嘉靖年間,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逐漸崛起,不但統一了蒙古右翼,還擊敗了西邊的瓦拉,揮師南下,佔領了河套地區和青海地區,成為當時實力最強大的蒙古首領,其兵鋒直接威脅到明朝西北數省的安全。
嘉靖帝出兵河套對此,明朝曾數次出兵,意圖收復河套地區,尤其在嘉靖年間,還因為此事先後罷免了三位巡撫又斬了一個兵部侍郎,有意思的是,四人都不是犯什麼忤逆犯上之罪,只是因為前者反對出兵河套,而後者極力主戰,可最後,這四人都沒落個好下場。
當時嘉靖皇帝還算是有些雄心,意圖收復河套這一上天賦予的養馬地,以此為大明王朝巡養戰馬,充實武力,又能透過擊敗土默特部,消除西北地區的這一大威脅。
而當時大明王朝已沒有那麼多能戰之將,嘉靖皇帝就將目光定在了一位名叫曾銑的能臣身上。
曾銑是為數不多的一直主張武力收復河套地區的大臣,在山東政績很好,也曾受命在山西與俺答汗交手過幾次,戰績不錯,這正符合嘉靖皇帝的用人標準,最主要的是,他力主武力收復河套,也給了嘉靖皇帝很大信心。
於是,將其召回朝廷,任命為兵部侍郎兼三邊總督,全權總覽陝西、山西一帶隊的蒙古出兵問題。
為了支援曾銑,嘉靖皇帝不但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拿出全國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撥給了曾銑,還將反對對蒙古大舉用兵的延遂、陝西、寧夏三省巡撫統統罷免,此等支援可謂是明朝對北方用兵最為堅決的了。
可是,曾銑首次出兵並不順利。
原因是雖然明軍以人數和後勤保障上的絕對優勢擊退了俺答汗的部隊,可並未傷其根基,只是將俺答汗打跑了,而按照事先安排,負責西路堵截的陝西巡撫又貽誤了戰機,沒能堵住俺答汗,致使這次勞師動眾的圍剿就這麼偃旗息鼓。
待明軍撤回關內後沒多久,俺答汗又率領蒙古騎兵趕來,重新佔領了河套地區,讓明軍白忙活了一場。
這件事給朝野震動很大,也讓嘉靖皇帝動搖了信心。可曾銑依然不願放棄,在內閣首輔夏言的支援下,上書朝廷請求二次出兵,勢必要將霍亂邊關的隱患徹底剷除。可這一次,嘉靖皇帝就沒那麼積極了,不知如此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去打一場沒有把握的仗是否值得。
內閣次輔嚴嵩洞察到嘉靖皇帝左右不定的心思,於是聯合其它朝中重臣堅決反對此次用兵,並且質疑夏言與曾銑收復河套地區的動機,狀告二人有內廷與邊將內外勾結之嫌。這在明朝是大忌,等同於蓄意謀反。
後來,嚴嵩又指使甘肅總兵仇鴛誣陷曾銑剋扣軍餉,隱瞞敗績,致使嘉靖皇帝終於雷霆大怒,將夏言、曾銑二人一同下獄,經三司會審後,斬首示眾。
因為夏言、曾銑被斬,收復河套地區的計劃也就告一段落,此後嘉靖皇帝不許任何人再提收復河套之事,否則將定以重罪。
其實,夏言、曾銑雖然死得冤枉,但河套地區在明朝時期真的是非常難收復的,反對大舉動兵收復河套的大臣也並非全是因為怯戰。
因為早在成化年間,明朝就曾大舉動兵意圖收復河套,當時明朝的武力還要比嘉靖時期強出很多,領軍的也都是白圭、馬文生等名將,兵力更是達到8萬以上,曾經過先後兩次大規模搜尋式打擊,每次都將蒙古人擊退打跑,可是過不了多久就又回來了,而且輕而易舉的重新佔領了河套地區,致使明朝一次次的無功而返,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之所以明朝在軍力、國力等方面都要遠遠強於那些盤踞河套地區的蒙古殘餘勢力,但就是始終無法收復河套,其實並不是兵的問題,也不是將領無能,而是因為河套地區在明朝時期已經逐漸進入了沙漠化,農作物很難在這裡生長,也就很難從關中遷移百姓來這裡開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