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媽5

    這個問題可以打個比方,我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了,老師教他1+1=2,然後教他11+11=22。再這之後他才能會算111+111。沒有學會1+1之前能學11+11嗎?

    沒有掌握好老先生傳承下來的東西去創新就是盲目創新。沒有堅固的地基,談什麼設計,談什麼蓋房子!有想法是好的,但是不能盲目的創新,必須有紮實的功底才能有好的創作。沒有這些功底就去創作,就真的成郭老師說的這邊把修鞋的工具一扔,那邊就來創新相聲。

  • 2 # 天雨146927234

    文藝作品來源於生活,商演社團的活動範圍多在城市,創新自然有侷限性。個人記得以前有《曲藝》和《海河曲藝》等刊物,現在有嗎?特別是相聲界缺失相聲作品創作隊伍的建設與保護,是相聲創新不足的重要原因吧?

  • 3 # 相聲江湖

    這個問題的標題值得深思,但是裡邊的解釋有點讓人啼笑皆非,究其根由是提問者沒有了解到底傳統相聲的創新點在哪裡,所謂的創新並不是完全的推翻,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同樣的一個作品,德雲社每年演出幾百場之多,但是觀眾卻依舊買票,你不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嗎?

    每個月德雲社官網都會發出最近二十多天各大小劇場的演出節目單,你會發現所有的小劇場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以傳統作品為主,那麼作為德雲社來講,同樣的作品如何讓觀眾持續不斷的買票來到現場聽相聲呢?這就牽扯到德雲社演員的一個硬指標問題。

    在德雲社如果你想拿錢(開份),有兩個硬指標是必須要達到的。第一是必須會至少五十段傳統相聲,在德雲社有一個專門的評審委員會來審查這件事,演員不會最少五十段相聲,你連提出工資的資格都沒有。

    如果你覺得五十段相聲這個條件有點苛刻,那麼第二條更加艱難,第二同一個作品,每次登臺都必須根據現場變化說出不同點,要讓觀眾感覺同樣的作品,和上次來聽到的不一樣,這就難了。

    每次作品都和以前說的不一樣,這需要演員的現掛能力必須超強,而且必須具備良好的創作能力,這樣才能把同樣的作品讓觀眾們有不一樣的感受。這個只是天方夜譚嗎?非也非也,熟悉郭德綱相聲的粉絲應該很清楚這一點,每一個作品郭德綱都演繹出了不同的味道。

    因此,提問者沒有看到德雲社的這個運作機制,所以才會認為一段作品每年都說上幾百遍是缺乏創新的行為。實際上對於這些傳統作品來講,根骨和脈絡已經非常清晰了,作為德雲社的演員來講需要做的是根據演員的風格和現場觀眾們的反應,填充一些不一樣的細節罷了,難道這不是創新嗎?

    (德雲江湖,相聲愛好者社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排第一人朱婷,傷勢已恢復的張常寧,正在為世界盃蓄勢待發嗎?